婚宴进行到中段,主家敬酒完毕,气氛正酣。
吕辰见时机成熟,对王卫国等人使了个眼色。
六人一起起身,端着酒杯,走向主桌的李怀德。
吕辰走在最前,从容不迫,脸上带着尊敬而不谄媚的微笑。
王卫国等五人紧随其后,姿态端正,脸上洋溢着对长辈和领导的敬意,更有着年轻学子的自信与朝气。
李怀德此刻心情极好,这场婚宴场面热闹,来的领导和同事都给面子,这让他脸上有光。
加之几杯酒下肚,正处于一种“礼贤下士”的最佳状态。
看到吕辰带着兄弟们过来,他脸上笑容更盛。
“李厂长,”吕辰作为代表,率先举杯,语气诚恳。
“我们兄弟六个敬您一杯!第一,再次感谢您对我们之前在配件厂实践工作毫无保留的支持,没有您,就没有我们那个‘三步走’方案的成功!”
李怀德笑着打断,显得十分亲和,声音洪亮:“诶!小吕兄弟,还有各位同学,这话就见外了!是你们自己有本事,眼光毒,下手准,干得漂亮!给咱们厂校合作争了光!来,一起喝一个!”
说着,他主动与六人碰杯。
众人依言饮了一口。
吕辰顺势切入正题,语气转为略带兴奋和郑重:“李厂长,正是因为有了配件厂的成功,我们哥几个的胆子也大了,心气也高了。回来之后,我们没闲着,结合在总厂和配件厂的见闻,还有课堂所学,又琢磨了一个新想法,觉得可能对咱们总厂这样的大平台更有用。”
王卫国适时补充,言简意赅地点明核心:“是一个关于板材自动分拣码垛的初步构想,想尝试用继电器逻辑控制,替代一部分重复、繁重的人工劳动。”他刻意强调了“自动化”和“替代重劳力”这两个关键词。
李怀德原本带着酒意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露出了极大的兴趣。
他能在轧钢厂坐稳位置,靠的就是敏锐的嗅觉。
他立刻意识到,如果这帮清华学生真能搞出点名堂,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巨大的政绩!
他目光扫过六人:“哦?自动分拣码垛?用继电器?仔细说说!”
吕辰接过话头,提出核心请求,态度谦逊而自信。
“李厂长,我们已经写好了初步的《课题计划书》和《技术方案概要》,做了一些可行性分析。不敢过多打扰您今天的雅兴,就想着,如果李厂长您下周方便的时候,能否给我们一个简短的机会,比如十五分钟,向您做个汇报?我们特别想听听您这位实战专家的意见。”
李怀德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非常爽快地一拍大腿:“好啊!年轻人有想法,肯干事,这是大好事!下周二上午,你们直接来我办公室!我把技术科的同志也叫上,一起听听!十五分钟不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也行!我就喜欢和你们这样有闯劲的年轻人聊!”
他这话声音不小,邻近几桌的厂领导和中层干部都听得清楚,看向吕辰六人的目光又多了几分重视。
李怀德这态度,分明是把他们当成了重要人才和潜在的合作者。
“谢谢李厂长!”六人异口同声,脸上都露出了振奋的神情。
这一步,走得比预想中还要顺利。
敬酒完毕,吕辰六人回到座位。
婚礼也接近尾声,宾客开始陆续告辞。许伍德和许大茂忙着在门口送客,不住地道谢。
临走前,许伍德特意找到吕辰六人,将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塞到吕辰手里,脸上是真诚的感激:“小辰,各位同学,今天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这是大茂和我的一点心意,六个红包,一人一个,千万别推辞!给同学们买点纸笔,也算是沾沾今天的喜气!”
吕辰代表兄弟们收下:“许叔您太客气了,那我们就厚着脸皮收下了。祝大茂哥和嫂子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哎哎!借你吉言!一定一定!”许伍德笑得见牙不见眼。
走出轧钢厂食堂,午后的阳光洒在身上,带着暖意。
吕辰将信封里的红包分给五位兄弟,每人一个,捏着厚度,显然许家这次是出了血本,诚意十足。
“好家伙,这红包不小啊!”汪传志掂量着红包,嘿嘿直乐,“看来咱们这接亲队没白当!”
王卫国笑道:“主要是沾了喜气,也为咱们下一步的计划开了个好头。”
吴国华推推眼镜:“李厂长答应得这么痛快,我们得赶紧把计划书再完善一下。”
任长空和陈志国也用力点头,脸上满是干劲。
吕辰看着兄弟们,心中豪情顿生:“没错!婚礼的热闹是别人的,咱们的事业才刚刚开始!走,回学校,继续完善我们的‘自动化先驱’计划!”
六人告别了何雨柱、陈雪茹和小雨水,再次骑上自行车,回了清华园。
周二上午,李怀德办公室。
吕辰、王卫国、吴国华、汪传志、陈志国、任长空六人准时抵达。
他们衣着整洁,精神饱满,如同六棵挺拔的青松。
“李厂长,下午好!”六人齐声问候,声音洪亮,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
李怀德抬起头,脸上绽开热情的笑容。
他放下笔,绕过办公桌迎了上来:“哟!小吕兄弟,各位同学,来了?快请坐,这边沙发宽敞!”他亲自招呼着,又扭头对门外喊道:“小张,快给同学们倒茶!”
一番简单的寒暄过后,茶水氤氲着热气。
吕辰见时机成熟,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郑重地拿出一份装订整齐、封面上写着《基于继电逻辑控制的板材自动分拣与码垛系统设计与模型研制计划书》的文件,双手递到李怀德面前。
“李厂长,”吕辰开口,“上次在配件厂,多亏了您力排众议,鼎力支持,我们几个毛头小子才侥幸小有成绩。这份恩情,我们兄弟六个一直记在心里,不敢或忘。”
他微微一顿:“这次冒昧前来,一是再次表达感谢,二是想向您汇报一个我们琢磨了许久的、更大的想法,希望再次得到您的指点和支持。”
李怀德接过计划书,饶有兴致地翻看着目录和概要图,示意他继续。
“我们回去后,反复总结了在配件厂的经验。”吕辰继续说道,“我们意识到,在配件厂解决的,终究只是单个工艺点的问题,是‘术’。而我们从您身上学到的,是如何系统性地发现问题、调配资源、解决问题,这是‘道’。”
他将功劳归结于李怀德的“教导”,让后者脸上笑意更深。
“所以我们一直在想,怎么能把从您这儿学到的系统思维,用在更能体现咱们红星轧钢厂水平和气魄、更能帮您做出大成绩的地方。”
吕辰话锋一转,引入了核心,“我们结合在学校所学的机械原理、电路控制知识,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推演,最终琢磨出了这个——”
他指着计划书封面的标题,一字一顿地念出:“《基于继电逻辑控制的板材自动分拣与码垛系统》。”
为了让李怀德能直观理解,吕辰用上了最通俗的语言。
“说直白点,李厂长,我们就是想设计制造一套设备,让机器代替人工,自动完成钢板切割后的分拣、搬运和码放工作。我们用继电器组合起来当‘机器大脑’,用压缩空气驱动气缸、吸盘当‘机器手臂’,所有的技术部件都是现成成熟的,但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它们组合起来,实现的效果将是革命性的!”
他观察着李怀德的神色,见其眼中精光闪烁,知道已经引起了对方的极大兴趣,便趁热打铁,抛出了精心准备的说辞.
“李厂长,我们私下里讨论过很多次,一致认为,这个项目如果能做成,对您和咱们轧钢厂至少有三大好处!”
第一,这是您一手打造的‘厂校合作’金字招牌的升级版,是标志性的成果!
吕辰声音激昂起来,“上次我们是在配件厂解决了废品率问题,成绩固然可喜,但格局毕竟有限。这次,我们是直接瞄准总厂核心车间的‘自动化’难题!这在全国的万人大厂里都是敢为人先的尝试!成果一旦做出来,绝对是轰动性的。我们可以共同署名,以红星轧钢厂和清华大学‘技术攻关小组’的名义,联合向上汇报,直达工业部!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革新,更是您领导下的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是能上内参、能被部委领导点名关注的硬核政绩!”
第二,这是为您下半年工作总结,乃至明年年初工业系统大会准备的一份‘重磅政绩’,视觉冲击力无与伦比!
吕辰的话语充满了诱惑力,“我们计划,如果条件允许,就在这个暑假内,做出一个能够完整演示功能的比例模型或简化原型机。到时候,您可以邀请厂领导班子、甚至部里相关司局的领导来现场参观。一个能自己动、自己判断、自己完成工作的自动化生产线模型,比一万份文字报告都更有说服力!它能最直观、最震撼地展示,在您的有力推动下,红星轧钢厂在向‘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的宏伟目标上,迈出了何等坚实的一步!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领导功劳!”
第三,这是一笔风险极低、但潜在回报极高的战略投资!
吕辰开始降低李怀德的决策风险感知,“我们不需要厂里投入巨额资金,不需要新建厂房,更不会影响正常生产秩序。我们只需要一个闲置的仓库角落、一些车间替换下来的废旧材料和新采购的标准件,以及几位电工、钳工老师傅在关键节点和不忙的时候给予一些指点。但我们产出的,将是一套完整的、未来经过完善就可以在真实车间推广应用的自动化技术原型!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为轧钢厂锻炼和储备一支现成的、初步掌握自动化技术的年轻团队!这是在为国家探索工业自动化的道路,政治意义非凡,投入产出比极高!”
充分铺垫后,吕辰深吸一口气,提出了具体的请求和承诺。
“因此,李厂长,我们六兄弟今天在此,恳请您批准我们在即将到来的暑假期间,以‘技术攻关小组’的名义,进入轧钢厂板材车间或相关区域进行实践,并利用厂内资源,开展这个自动化系统的模型制作工作。”
随着他的话,五位兄弟皆挺直腰板,眼神坚定。
吕辰代表大家郑重承诺:“一切行动听指挥: 绝对遵守厂里的各项纪律和安全生产规章,一切行动服从车间主任和指导师傅的安排,绝不擅自行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从设计、加工、组装到调试,绝大部分具体工作都由我们六个自己动手完成。只在遇到关键技术难题时,才会谨慎地请教指派给我们的老师傅,且绝对以不影响老师傅的本职工作和车间正常生产为前提。”
“成果归属明确,心态端正: 所有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图纸、数据、报告以及最终成型的模型,其知识产权完全归属于红星轧钢厂所有。我们只求一个宝贵的学以致用、实践锻炼的机会,以及在最终成果报告上署名的荣誉。”
最后,吕辰收尾道:“李厂长,我们今天来,不只是为了找一个地方完成暑期实践。我们是真心实意地,想来为您和红星轧钢厂,创造下一个足以引起轰动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希望您能再给我们兄弟几人一个机会,让我们跟着您,在工业化、自动化的道路上,再打一个漂亮的攻坚战!”
吕辰话音落下,王卫国立刻跟上,他以军人特有的沉稳和可靠补充道。
“李厂长,请您放心。我们六人是一个团队,我在部队学过管理,保证在厂期间,我们的自我管理和组织协调绝不会出任何纰漏,绝不会给厂里添乱。”
这时,李怀德合上了计划书,手指轻轻敲着封面,目光锐利地看向吴国华。
“吴同学,你是主要负责控制部分的?继电器这东西,我听说过,但不太懂。它真能像你们说的那么可靠?不会动不动就出毛病,最后弄个摆设出来吧?”
吴国华推了推眼镜,不慌不忙地站起身。
“李厂长,您这个问题非常关键。继电器控制逻辑,本质上是一种经过长期工业实践验证的、非常成熟可靠的技术。它的优势在于逻辑清晰,抗干扰能力强,维护相对直观。我们设计的核心,是采用标准的‘梯形图’逻辑语言,并会设计完善的电气互锁和安全保护电路。只要选用的继电器、接触器等元器件质量合格,安装接线符合规范,其系统的稳定性是完全有保障的,远超人工作业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当然,它相比更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灵活性稍差,但对于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逻辑相对固定的分拣码垛任务,是完全胜任且成本最优的选择。”
他的解释深入浅出,既专业又易懂,有效地打消了李怀德对技术基础的疑虑。
汪传志和陈志国也适时摊开几张机械结构草图,指着上面的气动抓手、传送带机构和码垛平台,向李怀德简要解释工作原理和应对不同规格板材的设计考虑,证明他们并非空想,而是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前期准备。
李怀德仔细听着,目光在计划书、草图和六个年轻人的脸上来回移动,沉吟不语,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显然在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权衡。
办公室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车间轰鸣声和茶杯里热气升腾的细微声响。
吕辰等人屏息凝神,等待着李怀德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