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城一役,灵青盟以摧枯拉朽之势碾压幽冥殿幽泉,毁其万魂幡,擒其人的消息,如同燎原的野火,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整个东域,甚至向着其他地域扩散。
“皓元素”、“科学剑阵”、“空间锚定盘”…这些陌生的词汇,伴随着那场短暂却震撼人心的战斗影像(通过留影石传播),成为了无数修士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也成为了压在各大传统宗门心头沉甸甸的巨石。
灵青盟的声望,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凌皓宣布开设“科学修真进修学院”并实行“知识付费”的消息,更是将这种声望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力与…资源。
天工盛会尚未正式结束,但风头已完全被灵青盟抢尽。各宗门代表,无论是真心求教,还是迫于形势,亦或是怀着别样心思,都纷纷向灵青盟递交了希望派遣弟子入学的意向书,并开始准备那令人咋舌的“知识资源费”。
然而,面对这汹涌而来的追捧与期待,凌皓却异常冷静,甚至可以说有些…抽身事外。他将后续的谈判、接待事宜全权交给了盟主和专门成立的外事部门处理,自己则带着核心团队,悄然返回了灵青盟总部。
“院长,各宗门送来的拜帖和资源清单已经堆积如山了,您是否…”新任的学院筹备处执事,一位原本身份不低的金丹长老,此刻却恭敬地站在凌皓面前,小心翼翼地请示。凌皓已被盟主和众人一致推举为进修学院的院长。
凌皓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目光依旧停留在面前光幕上那如同星河般浩瀚流转的数据模型上。
“告诉他们,学院开学,至少还需一年。”
“在这一年里,灵青盟闭门谢客,全力筹备。”
他顿了顿,语气不容置疑,
“而我们筹备的核心,不是场地,不是师资,甚至不是更多的‘皓元素’…”
“而是它——”
他指向光幕,那上面正缓缓浮现出一行古朴又带着科技感的大字:
《材料科学基础(修真版)》
“教材?!”执事长老一愣,有些不解。在他看来,学院筹备千头万绪,教材不过是细枝末节。
凌皓看了他一眼,语气严肃:“你以为,科学之道是什么?是几件厉害的法宝?是几个强大的剑阵?不!它是一种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而教材,就是这种方法论最系统、最基础的载体!是我们科学道统的根基!”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如同朝圣般的光芒:“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的知识体系化、理论化,并用一种可以被理解、被传授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所谓的‘学院’,不过是一个传授‘手艺’的作坊,所谓的‘科学修仙’,也终将沦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我们要编写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科学的‘道藏’!是开启一个全新时代的钥匙!”
执事长老被凌皓话语中的宏大愿景与沉重分量所震撼,肃然起敬,不再多言,躬身退下。
从这一天起,凌皓带领着以欧冶启、云逸子、璇玑老人为核心,并抽调了联盟内最顶尖的一批研究员、阵法师、甚至语言学家的团队,开始了这项堪称呕心沥血的宏大工程——《材料科学基础(修真版)》的编纂。
这项工作,远比炼制一件神器、推演一座大阵要困难得多。
首先面临的,就是知识体系的融合与重构。
科学体系中的原子分子论、晶体学、力学性能、相图、能量传导理论…如何与修真界固有的五行生克、灵气属性、道韵符文、神识温养等概念进行对接和互译?
这绝非简单的名词替换。例如,“强度”和“韧性”,需要用修真界能理解的“金气凝练度”与“乙木生生之意”来类比阐释吗?还是干脆引入全新的、更精确的科学定义?
“不能完全迎合旧有观念,那样会失去科学的精确性;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否则学习者将无法理解。”凌皓定下了基调,“我们要找到那个平衡点,用旧瓶装新酒,但要让喝酒的人明白,瓶子里装的,是截然不同的、更烈的酒!”
为此,编纂团队进行了无数次激烈的辩论。
欧冶启坚持认为,必须保留一些传统的、富有“道韵”的表述,否则炼器师们会本能地排斥。
而年轻的研究员则主张彻底革新,建立全新的、纯粹的科学话语体系。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往往需要凌皓亲自拍板。他凭借其对两个世界知识的深刻理解,一次次地做出裁决,寻找着那条最艰难却也最正确的道路。
其次,是具体内容的筛选与深度把握。
《材料科学基础》,顾名思义,是基础。但“基础”的边界在哪里?要讲到多深?
是将“皓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全部奥秘都和盘托出?显然不可能,那是战略级机密。
是只讲最浅显的材料分类和性能?那又失去了意义。
凌皓最终决定,教材的核心,在于传授“方法”和“思想”,而非具体的“答案”。
教材中将系统介绍:
· 材料的微观世界:用“灵识微观术”(显微镜的修真版表述)引入晶体、晶格、缺陷的概念。
· 成分与性能的关系:阐述不同元素(用五行属性类比引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引入“合金”、“掺杂”的概念。
· 材料的结构决定性能:通过大量实例(包括对传统法宝材料的分析),证明内部结构对强度、韧性、灵力传导性的决定性作用。
· 材料的加工与处理:介绍热处理(淬火、回火)、塑性加工(锻造)、以及…“灵能场辅助成型”(三维打印的初步概念)的基本原理和对性能的影响。
· 能量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初步讲解灵力在不同材料中的传导、损耗、放大机制,引入“能量回路”、“附魔本质”的概念。
· 新材料的设计思路:基于以上知识,提出通过成分设计、结构调控、加工工艺优化来“创造”新材料的科学思路,并留下伏笔,暗示“皓元素”的发现正是这种思路的成果。
至于“皓元素”的具体数据、纳米覆层技术、标准化剑阵的核心算法等等,则被列为更高阶的课程内容或保密资料。
最后,是表述方式与实例的选择。
教材不能是干巴巴的理论堆砌,必须生动、直观、有说服力。
凌皓亲自操刀,绘制了数百张极其精细的、融合了修真风格与现代科学的插图——有展示寒铁不同晶粒大小对比的“灵镜图”,有演示应力在剑身中分布的“流光示踪图”,有描绘“灵铸”打印机工作原理的“机关构型分解图”…
他还命令调取“万物结构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选取了成千上万个典型案例编入教材。例如,用青锋剑传统炼制与科学优化的对比,来阐述结构的重要性;用焚天锤损伤的分析,来引入缺陷和应力集中的概念;甚至,将幽冥殿黑色短剑的“幽冥结晶”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案例进行初步分析(隐去关键数据),展示材料性能的多样性。
每一个概念,都力求有现象、有分析、有数据、有结论,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认知闭环。
编纂的过程是极其枯燥和痛苦的。团队几乎是不眠不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光是为了确定“灵子”(试图统一表述灵气基础单元)这一概念的定义和表述,就争论了整整七天七夜。
欧冶启这位炼器大师,在将毕生经验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梳理和扬弃的过程中,数次陷入自我怀疑和认知颠覆的痛苦,头发都白了一大片。
云逸子和璇玑老人,则从更高层面的“道”与“规则”角度,对教材的理论基础进行审视和补充,确保其不与天地至理相悖,甚至尝试用科学的语言去描述一些玄之又玄的法则现象。
时间在笔尖与光幕的摩擦中悄然流逝。
一年之期将至。
当最后一张插图被审定,最后一个案例被敲定,最后一段关于“材料未来与发展”的展望性文字被写下…
凌皓站在巨大的、由灵能凝聚而成的完整书稿投影前,看着那凝聚了团队无数心血的、厚达数尺的《材料科学基础(修真版)》虚拟书卷,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神却如同被淬炼过的星辰,明亮而坚定。
“院长,完成了!”欧冶启声音沙哑,带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疲惫。
凌皓点了点头,伸出手,轻轻触摸那虚幻的书卷封面,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传令。”
“即日起,启动教材印制。就用我们新研制的‘灵犀纸’和‘永恒墨’!”
“同时,向所有递交入学申请的宗门发出正式通知…”
“科学修真进修学院,第一期,‘高等材料学’预科班…”
“三个月后,正式开学!”
“而这本《材料科学基础(修真版)》…”
凌皓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编纂大殿中,
“将成为他们踏入科学圣殿的…”
“第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它将告诉所有质疑者和学习者…”
“科学,不是奇技淫巧…”
“而是通往真理的…”
“唯一坦途!”
教材编写呕心血,《材料科学基础(修真版)》。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诞生,更是一个的全新道统,向旧世界发出的第一封,体系化的战书!当这本蕴含着异界智慧与修真实践结晶的教材,分发到东域各派精英弟子手中时,一场思想与认知领域更深层次的革命,将无可避免地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