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星脉护生!跨文明急救网筑牢生命线
伽马星绿晶森林边缘的临时医疗基地内,数百名来自32个文明的医疗人员围站在全息实训台旁,专注聆听陆哲的讲解。实训台上方悬浮着不同文明的生理结构模型——伽马星的藤蔓血管、泽塔星的晶体能量核心、游牧文明的柔性肌理,而台面上的能量平衡剂与便携式医疗舱,正散发着温和的蓝绿色光晕。这是联盟首次跨文明医疗培训,目标是打造一支无死角覆盖、跨物种适配的急救队伍,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筑牢生命防线。
“跨文明急救的核心是‘适配’而非‘统一’!”陆哲身着联盟医疗制服,指尖划过全息模型,“不同文明的生理结构、能量循环方式天差地别——伽马星人靠藤蔓脉络传输能量,泽塔星人依赖晶体核心储能,游牧文明则需要持续的能量补给维持代谢。我们的培训要攻克三大难关:生理差异适配、多语言沟通、能量类创伤急救。”
培训课程被拆解为三大实战模块,兼顾理论与实操:
- 跨文明生理通识课:通过星链共享的32个文明生理数据库,详解各物种的“能量脆弱点”——比如岩砾族的铠甲缝隙易受能量冲击、黑风族的翼膜血管不耐高温,配套发放《急救适配手册》,用图示标注不同文明的急救穴位与药物禁忌;
- 能量创伤急救实操:以“能量暴走、晶体破损、藤蔓断裂”三大高频战伤为场景,用全息模拟系统还原战场环境,医疗人员需在3分钟内完成诊断、给药、临时修复,陆哲团队全程实时点评,纠正操作偏差;
- 多语言沟通特训:接入星链实时翻译模块,解决语言障碍问题,同时培训“通用急救手势”与“能量信号沟通”,确保面对语言不通的伤员时,能通过简单动作传递治疗意图,避免因沟通误解延误救治。
“泽塔星的晶体核心破损,不能直接注射能量平衡剂!”陆哲叫停一组实操演练,调出晶体族的急救流程,“必须先用光伏修复胶封堵破损处,再通过能量导管缓慢输入稀释后的平衡剂,否则会导致能量外泄灼伤内脏。记住,所有能量类药物的使用,都要遵循‘先适配、后给药’的原则。”
培训现场,来自阿尔法星的埃伦博士与伽马星的医疗人员组队演练,前者擅长能量监测,后者熟悉藤蔓类创伤修复,两人配合完成了“晶体族与伽马星人联合受伤”的模拟急救,动作流畅默契。“之前我们只懂自己文明的医疗方式,现在通过培训,终于能跨物种救人了!”埃伦博士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语气中满是成就感。
与此同时,跨文明医疗急救网络的搭建同步推进。陆哲联合星辰团队,以星链为核心,构建“三级急救节点”体系,实现战场、后方、核心区的无缝衔接:
1. 前线机动医疗点:在红沙荒原、绿晶森林边缘设立15个移动医疗舱,每个舱配备2名跨文明医疗员、便携式能量监测仪与急救包,可快速响应战场伤员救治,5分钟内抵达事发地点;
2. 区域医疗站:在各文明聚居地与舰队停泊港建立8个区域医疗站,配备星际适配医疗舱、能量平衡剂储备库,承接前线转运的重伤员,提供进阶治疗;
3. 核心医疗舱:位于火星总部与伽马星绿晶核心区,配备量子远程会诊系统与重症监护设备,由陆哲牵头的专家团队坐镇,可通过星链指导前线医疗人员处理疑难病例,实现“远程诊断+现场施救”的高效协作。
“启动远程会诊测试!”陆哲在核心医疗舱发出指令,前线机动医疗点随即模拟“岩砾族战士能量暴走”病例。现场医疗员通过便携终端上传伤员生命体征数据与现场视频,核心舱的专家团队3秒内接入,通过全息投影指导:“立即注射10毫升低浓度能量抑制剂,同时用晶体冷却贴敷在能量核心部位,持续监测能量波动,每30秒汇报一次数据!”短短10分钟,模拟伤员的能量指标恢复稳定,测试圆满成功。
能量平衡剂的储备工作则采取“跨文明分工、分级储备”模式,确保战时供应充足。陆哲联合联盟资源调度部门,制定了详细的生产与储备方案:
- 生产分工:伽马星提供源生能量原料,泽塔星负责优化平衡剂的稳定性,阿尔法星研发不同文明的适配配方,联盟制药厂开启24小时“停人不停机”模式,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全力提升产能;
- 配方改良:针对不同文明的生理特性,推出8款适配型能量平衡剂——游牧文明的便携喷雾款、泽塔星的晶体缓释款、伽马星的藤蔓吸收款等,确保每类伤员都能快速吸收;
- 分级储备:采用“常规储备+专项储备”模式,前线机动医疗点储备基础款平衡剂,区域医疗站存放各适配型配方,核心医疗舱设立专项储备库,总储备量达10万份,可满足10万人次的急救需求,同时建立动态轮换机制,确保药物始终处于有效期内。
大姑的维修队也赶来支援,为所有医疗设备加装“应急修复模块”:“医疗设备在战场上容易受损,我们给便携监测仪、能量导管都加了光伏修复功能,小故障5分钟内就能手动修复,不耽误救治。”
经过一周的紧张培训与筹备,跨文明医疗急救网络全面落成,首批200名合格医疗人员奔赴各急救节点,能量平衡剂储备库全部达标。陆哲站在核心医疗舱的全息指挥屏前,看着遍布伽马星与联盟各区域的急救节点闪烁着绿色光芒,心中满是坚定:“战争不仅是武器与能量的对抗,更是生命的守护。这套急救网络,将成为联盟战士最坚实的后盾,无论来自哪个文明,只要受伤,就能第一时间获得救治。”
就在此时,星链传来警报:克里尔的先锋部队已抵达伽马星外围,部分前线巡逻队遭遇突袭,有3名岩砾族战士与2名伽马星族人受伤。陆哲立刻下达指令:“前线机动医疗点迅速响应,区域医疗站做好接收准备,启动远程会诊通道!”
几分钟后,前线医疗人员传来画面:受伤的岩砾族战士晶体核心破损,能量持续外泄;伽马星族人的藤蔓血管断裂,源生能量流失严重。医疗人员按照培训流程,先为岩砾族战士封堵晶体破损处,注射适配型平衡剂;为伽马星族人接驳藤蔓血管,喷洒能量修复喷雾,同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实时反馈伤员状态。
核心医疗舱内,陆哲与专家团队紧盯数据,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岩砾族伤员的能量波动趋于稳定,减少抑制剂剂量,改为能量补充;伽马星族人的藤蔓修复良好,增加营养剂输注速度。”
半小时后,所有伤员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成功转运至区域医疗站接受进一步治疗。这场突发的实战考验,证明了跨文明医疗急救网络与能量平衡剂储备的有效性,也让联盟各文明更加信任这套医疗体系。
绿晶森林的晨光中,医疗人员们正在检查设备、补充药物,便携式医疗舱的蓝绿色光芒与绿晶树的光晕交相辉映。陆哲看着忙碌的身影,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战争即将来临,但只要这套急救网络运转不息,只要能量平衡剂的储备充足,联盟的生命线就永远不会断裂。而这份跨越物种的医疗守护,也将成为逐光联盟团结一心的又一证明,在战火中守护每一个珍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