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卷着落叶扫过官道,我们的队伍在半路与玄天哥的大军不期而遇。小武!玄天哥策马而来,幸不辱命,剿灭北麓三寨,带回俘虏三千千,百姓四千余。 我望着他身后绵延数里的队伍——衣衫褴褛的俘虏被麻绳串成长队,扶老携幼的百姓推着装满家当的独轮车,整个官道都被挤得水泄不通。加上赵杰他们带回的人口...我粗略估算,这次起码新增三万余口。 秦凌策马上前,低声道:少主,骤然增加这么多人口,安置压力不小。光是住房就是大问题。
秋风掠过,带来一丝寒意。我抬头看了看天色:好在现在刚入秋,暂时搭建帐篷还能应付。目光扫过队伍中瑟瑟发抖的老人和孩子,但必须在入冬前建好房屋,否则不知要冻死多少人。 玄天哥闻言爽朗一笑:小武放心,哥已经命人先行回落鹰谷准备了。伐木队、采石队都已就位,就等这些人手到齐开工。还是玄天哥想得周到。我心头一暖,但随即摇头,不过三万人需要的不仅是住所,还有粮食、衣物、过冬的柴火... 秋风送爽,经过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抵达了预定地点——落鹰谷以西约十里的开阔平原。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正是建设新城的最佳选址。远远望去,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赵大爷早已接到消息,带着落鹰谷所有的木匠、泥瓦匠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建设工作。锯木声、夯土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木材的清香。小武,你看那边!玄天哥指着远处说道。只见一队队工匠正在有条不紊地搭建房屋框架,动作娴熟得像是在演奏一曲劳动交响乐。
我满意地点点头:赵大爷办事果然靠谱。听说他还特意派人去科斯城,请二叔帮忙高价招募泥瓦匠?可不是嘛!秦凌笑着接话,双倍工钱,有多少要多少。现在科斯城几乎所有的工匠都在咱们这儿了。 在建设区域外围,一条十几米宽的河流蜿蜒而过。河岸边,整齐排列着密密麻麻的简易帐篷,像是一片白色的海洋。每隔五百米就设有一个大粥棚,袅袅炊烟中飘来阵阵米香。安置工作做得不错。我注意到下风口一里处新建的数百个茅厕,赞许地说道,这么多人聚集,最怕的就是疫病。赵大爷考虑得很周全。 玄天哥拍了拍我的肩膀:走,去看看咱们的新城规划图。赵大爷说已经打好地基了,就等着你回来定夺具体布局。
赵大爷远远望见我们的队伍,立即放下手中的图纸,健步如飞地迎了上来。秋风吹乱了他花白的胡须,却掩不住脸上的兴奋之色。小武,看看我这安排还成不?赵大爷搓着布满老茧的双手,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我环视四周井然有序的建设场景,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赵大爷办事,果然让人放心!老人闻言笑得眯起了眼睛:这都是借鉴你改造落鹰谷时的设计图,就是按比例放大了些。他引着我们走向工地中央的沙盘,粗糙的手指在上面比划着,你看,这住房排列得整整齐齐,街道留得足够宽敞,排水沟的走向也都规划好了... 我望着沙盘上横平竖直的街道布局,不禁想起穿越前那个时代的城市规划。那些经过几千年验证的设计理念,放在这个世界果然同样适用。特别是这个排水系统,赵大爷指着沙盘上纵横交错的沟渠网络,赞叹道,上次落鹰谷连下十天暴雨,愣是一处积水都没有。老头子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回见到这么精巧的设计。 玄天哥好奇地凑过来:小武,你这脑袋瓜里装的都是什么?连建房子都这么在行。 我笑而不答,目光落在沙盘中央预留的大片空地上:这里是?按你之前的习惯,赵大爷会意地笑道,中心广场、议事厅、市集都在这里。四周还留了扩建的余地。 夕阳的余晖洒在沙盘上,为这座尚未建成的新城镀上一层金辉。三万多人的新家园,正在这片荒原上一点点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