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通过了。”
林姐的这句话,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解脱感,反而像是一纸通往更深层梦魇的许可。艾文看着她将那三枚光泽暗淡的硬币锁进抽屉,动作缓慢而郑重,仿佛在封存某种危险的能量。他知道,这并非结束。这只是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换,是从在规则边缘试探,到必须真正理解并利用规则生存的转变。
白天的休息无法驱散骨髓里渗出的寒意。他不再是那个仅仅为了薪水而忍受恐惧的临时工,而是成为了这座午夜牢笼的正式看守之一。林姐离开前,除了结算试用期工资,还额外给了他一把小巧的、颜色深沉的黄铜钥匙,以及一张对折的、触感异常坚韧的硬卡纸。
“这是储物间里那个小保险箱的钥匙,”林姐的声音依旧沙哑,但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里面有些……你需要知道的东西。这张纸,是正式员工需要遵守的‘补充条款’。记住,看完记牢,然后……”她做了个撕碎的动作,“用店长办公室的碎纸机处理掉。绝对不能带离,也绝对不能泄露。”
她顿了顿,深深地看着艾文:“你现在是‘深潜者’了,艾文。我们都是在黑暗里下潜,努力不让自己溺毙的人。”
深潜者。这个词让艾文感到一阵莫名的战栗。
回到出租屋,他反锁房门,拉上窗帘,这才在台灯下展开了那张硬卡纸。上面的字迹是打印的,冰冷而毫无感情:
【邻里家便利店 - 夜班员工(正式)补充守则】
10. 正式员工需知晓,本店存在于现实与“彼端”的夹缝中。夜班职责不仅是售卖商品,更是维持此夹缝的稳定。
11. 储物间保险箱内的《事件记录簿》必须每日阅读及更新,尤其是与你当夜经历相关的部分。前人的经验是重要的导航图。
12. 三枚硬币不仅是护符,也是“钥匙”。在极端情况下,将三枚硬币同时置于收银台指定凹槽(位于抽屉右下角,自行摸索),可暂时强化规则效力,但后果自负。
13. 警惕“同化”现象。当你开始觉得某些异常“可以理解”甚至“合理”时,立刻默念你的名字及入职日期,并紧握硬币直至其恢复冰冷。
14. 店长并非总是可靠。若其指令与基础守则或你的直觉严重冲突,优先遵循后者。
15. 你不是第一个,也可能不是最后一个。若遭遇无法挽回的侵蚀,确保《事件记录簿》能被后来者找到。
纸条上的内容让艾文背后发凉。这不再是简单的行为规范,而是揭示了这个便利店恐怖的根源——现实与“彼端”的夹缝。而他们这些夜班员工,是维持平衡的……祭品?还是守护者?
“同化”现象更是让他心惊。这意味着与这些诡异接触本身,就是一种缓慢的污染,会潜移默化地扭曲他的认知。而店长也可能不可靠……这一切都比他想象的更复杂、更危险。
晚上十一点五十分,他再次站在便利店门口,手中紧握着那把黄铜钥匙和已然烙印在脑海里的补充守则。他的目光不再是单纯的恐惧,而是混合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探究欲。
林姐看到他,点了点头,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始了交接。过程很顺利,收银台里依旧是三枚硬币,看起来并无异常。但在林姐离开后,艾文立刻用那把黄铜钥匙,打开了储物间里那个他一直忽略的、嵌在墙内的小保险箱。
里面只有两样东西:一本厚厚的、封面是黑色硬皮的笔记本,以及一支看起来同样老旧的黑色钢笔。
他拿出《事件记录簿》,回到收银台后,借着灯光翻看。
前面的字迹五花八门,有些工整,有些潦草,使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但内容都围绕着那些他熟悉的诡异事件:
“x年x月x日,灰色大衣第三次出现,尝试用非水商品交易,被硬币响声逼退。怀疑其目标并非止渴。”—— 记录者:李*
“无标签红色包装内容物疑似活体,曾观察到其自行蠕动。绝对不可触碰!”—— 记录者:王(字迹在此处有些扭曲)*
“校服女孩支付的纸币,经尝试,无法在任何银行或验钞机识别。材质分析……失败。似乎能吸收周围的热量。”—— 记录者:J. Smith*
“收音机内的低语在引诱我打开储物间。补充:储物间从内部无法打开是绝对规则!曾有前辈违背,自此失踪。”—— 记录者:林(艾文注意到,这是林姐的笔迹)
“界限点并非固定,但其出现前通常伴有‘现实薄膜’的微弱颤动,需用心感知。”—— 记录者:佚名
“硬币的力量并非无限。过度使用会使其‘疲劳’,需时间恢复。谨慎!”
一页页翻下去,艾文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前夜班员工在黑暗中摸索、挣扎、记录的身影。他们是他的前辈,是他的同行者,其中许多人可能已经……他不敢细想。但这本记录簿,确实如林姐所说,是无比珍贵的导航图。
他在最新的空白页,用那支黑色钢笔,详细记录了自己昨晚经历的温度失控、界限侵蚀,以及最后在储物间门口的抉择。笔尖划过纸张,留下清晰的墨迹,仿佛也将他的经历刻印进了这个便利店的历史中。
合上记录簿,放回保险箱,他感到自己对今晚的挑战多了一丝准备。他知道硬币会“疲劳”,知道要感知“现实薄膜”的颤动,知道了更多关于那些异常存在的细节。
这一夜,似乎因为他的“正式”身份而变得不同。异常事件依旧发生,但频率和强度似乎都在他可以应对的范围内。
凌晨两点十七分,灰色大衣没有出现。
凌晨四点,校服女孩准时到来,交易过程平静。
他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隐约能感知到的、细微的“现实薄膜”颤动点(也就是界限模糊点)。
直到凌晨五点左右,当他在整理货架时,手指无意间拂过一排罐装咖啡的标签。一瞬间,那些标签上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扭曲蠕动着,组成了一些他无法理解却又莫名觉得“合理”的符号和句子,似乎在向他阐述着某种关于“彼端”的“真理”。他甚至觉得那些符号很美,蕴含着深邃的智慧。
一股强烈的认同感和求知欲涌上心头!
是“同化”现象!
补充守则第十三条的内容如同警钟般在脑中炸响!他立刻停止动作,紧闭双眼,在心中疯狂默念:“我是艾文!我于x年x月x日成为正式员工!我是艾文!我于……”
同时,他紧紧攥住了口袋里的三枚硬币。起初,硬币毫无反应,依旧带着他手心的温度。但随着他一遍遍的默念,硬币开始逐渐变得冰冷,那股冰冷顺着手臂蔓延,如同清凉的泉水,浇灭了他脑中那诡异升腾的“理解”与“认同”。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罐装咖啡的标签恢复了正常,那些扭曲的符号和莫名的“真理感”也消失了。他心有余悸地后退几步,冷汗涔涔。同化现象竟然如此悄无声息,如此具有欺骗性!若不是补充守则的提醒,他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深渊。
他紧紧握着那三枚重新变得冰凉的硬币,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深潜者”这个称呼的含义。他们不仅是在对抗外部的异常,更是在对抗自身认知被缓慢侵蚀的内部危机。
早晨六点,林姐到来时,艾文已经将记录簿放好,神色平静,只是眼神比以往更加深邃。
林姐仔细看了看他的脸色,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轻声问:“遇到了?”
艾文点了点头:“同化现象。罐装咖啡的标签。”
林姐了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习惯就好。或者说……尽量保持不习惯。”她顿了顿,“以后,记录簿就交给你维护了。记住,我们记录,不是为了理解它们,而是为了……让后来者能继续抵抗下去。”
艾文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看向窗外渐亮的天空,又回头看了看身后这座在晨曦中显得无比普通的便利店。
深潜仍在继续。但这一次,他手中多了一本前辈用血与泪绘制的海图,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属于“深潜者”的责任。黑暗依旧浓郁,但他不再是一个人在下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