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海军第三舰队,在长江航道展开了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打捞行动。
经过整整四个月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共打捞起各类型军舰四十三艘,以及各种民船一百八十五艘,彻底打通了长江航道。
在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金陵国府并没有坐视不管。他们多次派遣轰炸机,试图干扰小鬼子的打捞工作。然而,小鬼子的海军第三舰队显然对此早有防备。
每一艘舰艇上,都配备了强大的防空火力。长江口外的航母上升空的舰载机,淞沪机场上起飞的陆航Ki-45重型战机,更是在舰队上空严阵以待。
面对如此严密的防御,金陵国府空军的轰炸机尽管奋力出击,但最终都无功而返。
甚至在几次空战中,还损失了好几架宝贵的容克斯86轰炸机,这让金陵国府方面是心疼不已。
这二百多艘,被打捞出水的各类船只,无一例外都被拖回了东洋国本土。
他们现在国内的钢铁物资,极度匮乏。这些船用废钢在东洋国都成为了抢手货,备受追捧。
在这段时间里,大批的小鬼子如潮水般,从本土源源不断地增援淞沪地区,给吴福线上的守军带来巨大的压力。
就连小鬼子的第二独立重炮旅团,也从国内被紧急征调过来,火速增援淞沪前线。
这个重炮旅团,拥有一个强大的攻城炮联队。装备着十六门,令人窒息的 240 毫米大口径攻城炮。
这些大口径火炮威力巨大,足以摧毁任何坚固的堡垒工事,小鬼子企图借助它那毁灭一切的火力,敲开吴福线上那些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
在江阴城的要塞司令部内,气氛凝重而紧张。
孟虹作为锡澄防线的指挥官,同时也是江阴要塞的司令,紧急召集了防线上的所有守军将领,召开一场至关重要的作战会议。
与会者们神情严肃,其中甚至还有不少,身着海军制服的将领。
会议开始,孟虹站起身来,目光扫视全场,然后沉声道:“诸位,东洋国的海军舰队,已经成功疏通了整个长江航道。据我估计,他们最多再过几天,就会沿着长江一路而上,直扑金陵。”
她稍作停顿,接着说道:“而我们江阴要塞,正是阻挡他们的第一道关隘,也是小鬼子志在必得的首要目标。这一仗的胜负,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役的走向。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唯有以死相拼,才能守住这道防线!”
孟虹端坐在会议室的首位,她的目光缓缓扫过左右两侧,只见那些正襟危坐的将领们,一个个神情肃穆,都在等待着她下达的作战命令。
这些将领们可不是普通人物。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历史上留下过赫赫威名,而且不少人更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堪称铁血先烈。
待孟虹发言结束后,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紧接着,梦瑶这位司令部的参谋长站起身来,开始详细地布置作战任务。
梦瑶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在会的海军将领,她语气坚定地命令道:
“海军立刻在长江江阴段布置水雷,各种类型的水雷都要用上,漂雷、锚雷、沉底雷,一个都不能少!绝不能让小鬼子的舰队,如此肆无忌惮地将军舰开过来!”
长江江阴段的航道相对狭窄,这对于防御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梦瑶深知这一点,所以她果断地做出决定,让金陵国府仅有的四艘轻巡洋舰,和炮舰退回金陵的江面,以避免与日军舰队直接交锋。
但她将雷电学校的两个雷电中队留了下来。这两个中队分别以文天祥中队和史可法中队命名,共有十一艘鱼雷快艇。
梦瑶将这两个中队布置在长江沿岸的河汊口。只要小鬼子的舰队经过,这些鱼雷快艇就能够凭借其高速的机动性,对敌人发起突然袭击,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有效抵御小鬼子,可能从江阴要塞两侧发起的登陆攻击,并防止其从侧后方对要塞发动袭击。
梦瑶果断下令,让护国军江南支队迅速进驻,江阴要塞的侧翼地带。
与此同时,其他部队也都严阵以待,高度戒备,严密防范小鬼子在沿江其他区域的登陆行动。
此外,梦瑶还特别要求金陵和无锡等机场,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因为如今小鬼子得到了陆航师团的增援,其空中战机数量上的劣势,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所以,必须要对其可能的空袭行动保持高度警惕。
作战会议结束后,众将领们领命而去,迅速执行各项部署任务。而孟虹则马不停蹄地开始对江阴要塞的部队,进行频繁视察。以确保各项防御措施,都能落实到位。
负责防守江阴要塞左侧的是第四十四军。这支部队原本是组织在南方的一支留守部队,经过南方各个地区小规模留守部队的奉命集结,如今人数已经多达三万余人。
这支部队不仅全员换装了,与护国军相同的军服,而且配备了统一的制式武器装备,享有同样的后勤保障。
然而,当你凝视着他们那陌生的眼神时,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感。
这种感觉就像是他们与江南支队之间,存在着一道无形的鸿沟,将他们双方彼此远远地隔开。
他们在山区长期遭受金陵国府,以及各地方军阀部队的围剿,信息来源极为有限,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相当匮乏。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自然而然地将护国军江南支队,也视为地方军阀的部队,而非自己的志同道合。
由于缺乏思想上的认同感,他们只能在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团体。
尽管他们能够保准完成,江南支队下达的任务。但在日常相处中,却总是显得与江南支队格格不入,仿佛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
孟虹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她决定找第四十四军的叶军长谈一谈。
当她向叶军长提及此事时,这位中将军长也无奈地苦笑起来。
他虽然是组织委派来的最高军事主官,但在这个小团体中,他甚至连参加会议的资格都被排除在外。
孟虹心里暗自琢磨着,等这场要塞防御战结束之后,她一定要想个办法,把第四十四军调离这里,派往北方战区去。
毕竟,连自己的后背都不敢交给友军。这种部队在作战中,能和友军配合默契?
这种相互猜忌的行为,迟早会出大事情!大家都不相信彼此,又怎么能团结一致地应对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