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叶赫那拉·杏贞的一生》播放后,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横跨诸天万界的滔天怒火!
“一日膳食二百两?!她……她吃的是龙肝凤髓吗?!怎么不活活吃死她!!”
一声不知从哪传来的、充满难以置信与极致愤慨的嘶吼,仿佛道出了所有观者的心声。
二百两白银!
这个数字在无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走街串巷的小贩、辛勤织布的妇人耳中,不亚于天文数字。
他们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能攒下几两碎银便是老天开眼,而那个人,她一天,仅仅是一天吃饭,就要花掉二百两?!
这已不是奢靡,这是敲骨吸髓,是将天下人的血汗视作她宴席上的羹汤!
“水果……那些顶好的南方水果,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金灿灿的佛手……竟……竟只是用来闻个香味?!闻完了就扔掉?!暴殄天物!丧尽天良啊!!”
比起那膳食银两,用水果闻香这一具体到极致的奢靡行为,更直接地刺痛了每一个百姓。
他们可能一年都舍不得买一个苹果给孩子尝尝,而那位太后,却将成缸成缸的珍果当作消耗品,只为那虚无缥缈的“香气”!
这已超出了他们对“浪费”的认知极限,一种混合着心痛、愤怒与荒谬感的情绪在胸腔中冲撞。
“国难当头!水师将士在前线连炮弹都短缺,连艘新船都买不起!她……她居然敢挪用海军军费去修园子?!
就为了她一个人逛园子开心?!还……还过寿?!甲午年,多少好儿郎血染黄海,尸骨无存!
她却在紫禁城里歌舞升平,庆祝她的六十大寿?!她……她还是人吗?!她的寿辰,是用的是将士的鲜血染红的!!”
如果说奢靡尚属个人品德败坏,那么挪用海军经费,则直接与国运兴衰、与无数将士和百姓的生死存亡挂钩。
尤其是那些家中有人从军,或亲身经历过战乱,知晓外敌凶残的民众,此刻更是目眦欲裂。
他们仿佛看到了北洋水师将士在弹药不足的困境中与敌血战,看到了坚固的战舰因无钱维修而沉没,而这一切的根源,竟是为了满足一个人享乐的私欲!
那种被背叛、被出卖的痛楚,如同毒焰灼烧着五脏六腑。
然而,最深沉、最绝望的怒火,在清朝时空的百姓心中,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轰然喷发!
他们刚刚才被那天文数字般的赔款总额压得喘不过气。
这每一个数字,都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他们以及他们子子孙孙的脊梁上。
他们知道,朝廷是绝不会自己变出这些钱的,最终,这些钱,每一两,每一钱,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捐税、摊派、加征,落到他们这些升斗小民的头上。
他们要用汗水,用血泪,甚至用性命,去偿还这些他们根本不知道何时而欠下的巨债!
而就在他们为这沉重如山的未来感到窒息之时,天幕却告诉他们,那个签下这些卖国条约、让他们背上这沉重枷锁的朝廷的实际主宰者,她过着怎样一种生活?
每日膳食二百两!
每年闻掉的水果价值数十万两!
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修园子!
甚至在国破家亡、不得不再次签订更屈辱条约时,她想的不是如何雪耻,不是如何自强,而是下达了那样一道无耻的谕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量种花家之物力?” 一个面黄肌瘦的农民喃喃自语,他看着自己眼前龟裂的土地和想着空荡荡的米缸,
“就是把我们最后一口粮食,最后一尺布,都搜刮去,送给洋人,换她继续坐在那个位子上吗?”
“结与国之欢心?” 一个在东南沿海,亲身经历过洋人和官府欺压的渔民,死死攥紧了拳头,指甲嵌进肉里,
“洋人的欢心,就是用我们的人头、我们的银子、我们的土地去结的吗?!”
还有那句虽非原话,却精准刺中他们心坎的——“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家奴……呵呵……在她眼里,我们这些缴粮纳税、支撑着这个国家的百姓,就只是‘家奴’?”
一个读过几年书,曾对朝廷抱有一丝幻想的落魄文人,惨笑着,将手中的书卷狠狠摔在地上,
“友邦是爷,我们是奴!所以,好东西,宁愿送给外面的强盗,也绝不留给家里的牛马!好!真是好朝廷!好太后!”
朝廷的昏聩无能、对外屈膝,导致战败,战败导致巨额赔款,赔款压垮了百姓。
而与此同时,朝廷的最高统治者,却在用本该用于强兵富国的钱财,极尽个人享乐之能事!
甚至为了维持自己的权位,不惜“量种花家之物力”去讨好敌人!
一种被彻底欺骗、被无情榨干、被视如草芥的悲愤,在清朝的底层迅速蔓延。
“我们累死累活,一年到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还要交那么多苛捐杂税……原以为,是为了国家……可现在才知道,我们的血汗钱,以后都变成了她桌子上的山珍海味,变成了她屋子里闻香的水果,变成了她游玩享乐的园子!甚至……甚至变成了送给洋人,求他们别赶她下的‘欢心’礼!”
一个老工匠蹲在墙角,声音沙哑,充满了无尽的疲惫与绝望。
“那些赔款……十三亿多两啊!我们,我们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还不清啊!可签下这些条约的人呢?她可曾有一丝心疼?她可曾少吃了一顿饭,少闻了一个果子?!”
一个妇人抱着年幼的孩子,泪水滴落在孩子懵懂的脸上。
“修园子……过寿……哈哈哈哈哈……” 有人发出凄厉的惨笑,
“我们的子子孙孙,可能就在被她挪用了军费的水师里,因为船旧炮老,死在了海上!他们的命,还比不上她的一座亭台,一场寿宴!”
沉默。
死一般的沉默在许多地方蔓延。
但这沉默之下,是岩浆般涌动的怒火和彻底冰封的绝望。
终于,不知是谁,在极致的压抑中,发出了一声低沉却如同惊雷般的质问,这质问迅速得到了无数人心底的共鸣,化作滚滚声浪,在清朝的天地间回荡:
“要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用?!”
“它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任由外敌欺凌!”
“它榨干我们的血汗,去满足一个人的穷奢极欲!”
“它打了败仗,签了卖国条约,却要我们子子孙孙来还债!”
“它视我们如家奴,宁把好处给洋人,也不给我们活路!”
“要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用?!”
天幕之下,各个时空清朝的江山,从根基处,开始剧烈地摇晃起来。
民心,这支最无形却也最强大的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背离那个坐在紫禁城龙椅上的统治者,以及他所代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