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内,气氛因为从物证中心传回的关键发现而变得灼热起来。铁路内部劳保服纤维的确认,像一道强烈的探照灯光,穿透了二十四年的迷雾,将一个清晰的侦查方向照亮在众人面前。
重点排查当年哈尔滨铁路局,以及可能与K402次列车运行相关的沈阳铁路局下属单位中,所有有资格配发、并经常穿着那批特定冬季劳保棉服的人员!陆野在电话会议中,向负责数据筛查的陈凯和林婉下达明确指令,把范围给我缩到最小!尤其是案发前后,行为举止、经济状况、工作岗位有异常变动的人员,要重点标记!
头儿,您就瞧好吧!陈凯的声音透着兴奋,有了这个具体到批次和年限的服装信息,我这边的数据挖掘就有精准的靶心了!保证把符合条件的人都给您筛出来!
林婉冷静的声音也随之传来:陆队,我正在构建相关人员的关系网络模型,一旦名单初步确定,可以立刻进行社会关系、资金流水、通讯记录等多维度交叉分析。
与此同时,在公安部物证中心的实验室里,对那个加厚编织袋的全面检验工作也在争分夺秒地进行。这不再是对微量物证的小心试探,而是对一件可能承载着关键信息的物证的深度剖析。
技术人员首先对编织袋的材质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这种技术就像给物质做,通过分析红外光与分子化学键的相互作用,可以精确鉴定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结果显示,该编织袋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pp,并含有特定比例的抗紫外线添加剂和一种改善韧性的共聚物。
接着,技术人员又对编织袋的织法结构、经纬密度、单位面积克重等物理参数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取样进行了抗拉强度和耐磨性测试。
获取了这些详细的物理指纹化学指纹后,物证中心的专家们开始将其与公安系统内部庞大的塑料制品工艺特征数据库进行比对。这个数据库收录了全国各地、不同时期大量塑料制品的生产信息,旨在为溯源提供支持。
比对过程复杂而严谨。需要将FtIR光谱图与数据库中的谱图进行峰值匹配,将物理参数与已知产品的标准进行对照,甚至要仔细辨别那个模糊压印的潜在形态与数据库中的厂家标识进行模糊比对。
这个过程持续了数天。陆野没有催促,他知道扎实的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他让老陈和周婷先对初步筛选出的、符合劳保服条件的部分铁路人员名单进行初步的背景摸底,自己则坐镇办公室,统筹全局,同时反复研读K402案的卷宗,试图找出更多被忽略的细节。
第四天下午,物证中心刘主管的电话终于打了过来,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和兴奋。
陆组长,检验报告出来了!结果...很有价值!
陆野立刻带着老陈和周婷再次驱车赶往物证中心。
刘主管将一份新鲜出炉的、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详细检验报告递到陆野手中。
根据我们的一系列检验和数据库比对结果,刘主管指着报告上的结论部分,语气肯定地说,这个编织袋,可以确认是辽河塑料制品三厂在1997年第四季度生产的一个特定批次产品。
他继续解释道:这个批次的产品,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圆织机加厚工艺,经纬密度明显高于普通市售编织袋,并且添加了特殊的抗静电剂和耐候老化配方。根据我们调取的该厂当年的生产订单记录和产品流向登记,这个批次的产品,主要供应给沈阳铁路局的物资材料总厂,专门用于包装和运输一些对防静电、防潮、防震要求较高的精密仪器仪表、通信设备配件或者特殊规格的铁路专用器材。
铁路内部特供?流通范围严格控制?陆野抬起头,眼神锐利如刀。
是的!刘主管用力点头,非常严格!这种袋子在当时属于定点生产、定向供应、按需申领的物资,有专门的管理台账。普通职工根本接触不到,更不可能轻易流入市场。能接触到并使用这种袋子的,基本可以锁定是铁路系统内部,而且是涉及设备维护、精密仪器运输、特种物资仓储或者相关后勤管理的特定岗位人员!范围可以进一步缩小!
陆野合上报告,长长地、彻底地舒了一口气。又一个强有力的物证链环节被扣上了!
劳保服纤维指向铁路内部,特供编织袋同样明确指向铁路内部,而且将凶手的可能岗位,从泛泛的内部职工,精准地缩小到了一个更具体、更专业的范围!
他立刻在物证中心的会议室里召开了简短的内部会议。
同志们,方向已经无比清晰了!陆野站在白板前,语气沉毅有力,带着一种拨云见日的决断,凶手,或者至少是核心参与者之一,就是当年铁路系统内部的职工,其岗位极大概率与设备维护检修、精密仪器\/特种物资的运输管理或仓储保管相关!
他在白板上写下了新的、更具针对性的关键词:铁路内部、特定劳保服、特供编织袋、设备\/精密物资相关岗位。
陈凯,林婉,他对着麦克风说道,声音通过网络传回办公室,立即调整排查方向!重点筛查当年哈尔滨铁路局(K402始发局),以及沈阳铁路局相关物资单位中,符合上述岗位特征的人员名单!结合劳保服配发记录,进行交叉碰撞!我要一份最精准、嫌疑度最高的名单!
老陈,周婷,他转向身边的两位得力干将,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是基于这份即将生成的名单,进行更深入的外围调查和背景分析。摸清这些人在案发前后的具体动向、社会关系、经济变化。记住,策略是外松内紧,绝对不能让目标有所察觉!
众人齐声应道,眼中燃烧着斗志与专注。
尘封二十四年的卷宗,终于在现代刑侦技术细致入微的检验和专案组缜密严谨的推理下,被撬开了一道坚实而明亮的缝隙。真相的轮廓,正透过这道缝隙,变得越来越清晰。狩猎,即将进入锁定目标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