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瞳科技”的研发中心,坐落在云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核心区域。几栋线条流畅、充满未来感的银灰色建筑,掩映在精心修剪的绿化和人工水景之中。然而,在这片象征着创新与前沿的优美环境之下,此刻却弥漫着一股无形而沉重的紧张感。园区入口处的闸机、无处不在的高清摄像头、以及需要刷卡甚至生物识别才能通过的层层门禁,都彰显着这里非同一般的安保等级。
陆野带着周婷和李伟,在一位面色凝重、步履匆匆的公司安全主管的陪同下,穿过寂静而明亮的走廊,走进了这家在外界看来光环笼罩、此刻内部却如临大敌的高科技企业。
会议室内,冷白色的灯光照射在光可鉴人的长条会议桌上。负责接待他们的首席技术官(cto)赵明,是一位看上去约莫四十多岁、戴着金丝边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知识分子。但此刻,他平日里那份技术精英的从容和自信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黑眼圈、深陷的眼袋,以及一种混合了极度疲惫、震惊和难以抑制的愤怒的情绪。
“被盗走的,是我们倾注了无数心血,规划为下一代旗舰产品的——智能全景监控摄像头的核心光学设计模块,以及与之配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图像增强与智能识别算法的全部源代码。”赵明的声音因为激动和缺觉而异常沙哑,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桌上的咖啡杯,指节微微发白,“这绝不是普通的技术资料泄露!这是我们整个研究院,投入了超过五年时间、耗费了近十亿研发资金,才刚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核心成果!它代表着未来安防监控领域的方向,能在几乎无光的黑夜、浓雾、暴雨等极端恶劣环境下,依然实现超高清的画面捕捉和超过99.9%的精准目标识别率!这是我们未来五到十年,用来在全球市场上攻城略地、奠定行业领导者地位的绝对核心武器!”
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需要极大的力气才能压下胸腔里翻涌的情绪,继续说道:“这些所有的核心资料和代码,都储存在我们研发中心最核心区域的内部高性能服务器集群里。为了安全,这套系统采用了物理隔离方案,与互联网是完全断开的,理论上杜绝了来自外部的网络攻击。访问权限需要三重动态密码认证,并且所有账号的登录、查询、下载、修改等操作,都会被严格记录并实时同步到安全部门的独立日志服务器。我们一直以为,这套防御体系,已经堪称是铜墙铁壁……”
“那么,根据你们的初步判断,漏洞究竟出在哪里?”陆野冷静地切入核心问题,他的声音平稳,与赵明的激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漏洞……恐怕是出在了最防不胜防的‘人’的环节上。”一旁的安全主管接过话头,他的脸色比赵明更加难看,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自责,“攻击者,是盗用了我们技术总监刘伟的最高权限账号。更可怕的是,他们不仅仅是通过某种我们尚未查明的手段拿到了刘总的账号和静态密码,他们似乎还完美地绕过了或者说是伪造了动态密码的验证环节。我们的系统日志明确记录,所有的非法访问和复制操作,都发生在刚过去的周六晚上十点,到周日凌晨两点这四个小时之间。但是,”他强调道,“刘总本人当时正在美国硅谷参加一个国际级的行业学术峰会,我们有他完整的出入境记录、航班信息、酒店入住凭证以及会议现场的多次签到记录。他绝对、绝对没有作案的时间和条件。”
“刘伟总监的这个账号,具体拥有多大的权限范围?”陆野追问细节,这是判断损失严重程度的关键。
“最高权限之一。”安全主管的回答让在场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一下,“可以说,除了极少数涉及财务和核心人事的独立系统外,公司几乎所有的核心研发数据、设计图纸、实验记录、以及最重要的全部源代码库,他这个账号都有权访问、下载甚至修改。他的账号失窃,就相当于……相当于不仅把银行金库的钥匙给了贼,连保险柜的密码和警报器的关闭方法也一并奉上了!”
“如此高权限的账号在非工作时间、非惯常地点登录,你们的安防系统难道没有触发任何报警机制吗?”周婷提出了一个关键疑问。
“报警……确实是报警了……”安全主管的表情变得更加尴尬和懊悔,他几乎有些难以启齿,“但……但是这次入侵的对手,似乎对我们内部的安全审核流程和人员心理都异常熟悉。他们进行的操作,从留下的日志记录来看,完美地模仿、复刻了刘总平时在非工作时间,进行重要数据备份和系统维护时的一整套操作习惯,包括访问的路径、操作的顺序、甚至命令之间的时间间隔都拿捏得极其精准。因此,系统触发的是低级别的‘疑似异常操作’警报,而非最高级别的‘非法入侵’警报。当晚值班的安全员通过远程查看日志,发现登录的Ip地址经过伪装,显示为刘总惯常使用的家庭宽带Ip段(我们事后追查才发现是高度伪装的跳板),再加上操作行为没有发现明显的破坏性或批量下载的迹象,就……就主观判断可能是刘总在国外通过特殊通道进行紧急维护,一时疏忽,将其归为误报,没有及时升级处理……”
完美的内部权限盗用,精准的时间选择,对安全流程和人员习惯的极致模仿与心理把握……
对手展现出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技术突破能力,更是一种对“微瞳科技”内部运作机制、人员行为模式乃至安全团队思维惯性的了如指掌。这起案件,远比他们最初预想的还要棘手和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