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若是相城失守,相山的两座营寨再丢掉,高明的兵锋将直指丁公山,一旦这里被突破,那么贼军就能从西边绕行至彭城,届时整条防线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胡文海就要考虑怎么打彭城防御战了。
高明之所以能够连破数座营寨,还是因为官兵扎营的时候过于轻视,只选在了地势险要、便于防守的地方,而忽略了水源。
龙脊山周边的山头上本来就缺水,少数的几口泉眼能提供的水流极为细小,若是用来煮茶倒是闲情雅致,但想要为数百人提供饮水就有些不够看的了。
所以这几处营寨都是要到山下的河边取水,平时还不觉得麻烦,但放在战时,那就是致命的破绽。
高明分析出这一情况之后立刻派人在河道两侧埋伏,趁着官兵打水的功夫突然杀出,将前来取水的官军全歼。
随后又派人隔绝山路,让官兵连相互之间的交流都断绝了,虽然期间有官兵自持武力出营浪战,还是将贼兵击退了几次,但贼兵毕竟人数众多,高明也有意练兵,轮换着派人接战。
时间久了出战的贼兵对战事也熟悉了起来,迎战时也愈发的有信心,就这样折腾了七八次,各处的官兵就不再出战,只是龟缩在营寨里。
高明也不是只针对一座营寨这么干,附近的几座营寨他都安排了足够的人手,甚至在相城外面都有几百号人远远观望着,让里面的官兵不敢轻举妄动,连往各处营寨运粮都是小心提防着。
于是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龙脊山上的官兵就渴得难受主动杀出了营寨想要突围,随后便淹没在了贼兵群中。
拔掉了这两座营寨,高明又掉头去打相城,他麾下贼兵经过这两天对官兵的折磨,也打出了信心,面对着这种比豪强的坞堡还要破上三分的小城,也是没有半分犹豫。
只是相城背靠相山,和相山上的两座营寨互为犄角,这山上有湖并没有缺水的问题,高明只是试探地进攻了两次便停了下来。
接下来高明便在相山周边布置人马,干脆将相城和相山团团围住,他准备先解决了相山上的两处营寨。
这两处寨子一个在正西一个在正东,中间只有一条山路相连,只要能断掉它们的联系,那么东边的营寨就算得上是孤军,轻松便可以吃掉。
对付剩下的那个寨子也是相同的方法,这两个营寨若是丢掉,那相城就成了孤城,攻破也不过是时间问题,最后大不了直接强攻相城就是了,这种破旧的小城若是不计损失,还是非常好打的。
那个时候整个西侧防线就算是完全崩溃了,虽然后面还有丁公山和任山两地,但这两处地势算不上险要,只是处于官道旁,但谁家的贼寇打仗是走大路的?
官兵也明显能预判到这个下场,于是相城疯狂地往彭城求援,
高明也是乐得如此,并未拦截官军的信使。
但胡文海手上兵力不多,心中也是左右为难,他总不能丢下彭城正对面的防线来求援西线吧。
于是他就想起了蒋易书带出去的数千人马,这数千人出征,半点斩获都没有,据说还在泗水河畔和反贼对峙。
什么废物蒋易书,我都已经大破贼军了。
反正你呆在下邳也没有什么用,还不如回来帮我巩固防线,说不得还能再来一次大破贼兵的戏码。
于是他在将击溃贼兵的捷报传过去后不久,又写了封求援信,
内里的意思很明显:我战绩可查,你还是别浪费兵力了,回来支援我吧。
蒋易书此时也想撤了,因为徐成部驻扎到峰阳山南麓的消息已经被斥候打探到了,考虑到又有一万贼兵抵达,他已经没有多少对峙求战的想法了。
哪怕这些贼兵不如渡口地那些人精锐,但毕竟人数在那里,若是不管不顾地纠缠上来可是个大麻烦。
胡文海能带两千多人大破数万贼兵,但是蒋易书可不敢冒这个风险,毕竟若是战败了,自家老巢真的就危险了。
所以这封求援信正好给了一个台阶,让他不必纠结无功而返丢不丢人。
反正我不是因为不敢跟反贼作战才撤的,而是你向我求援,我为了照顾同僚之情,义无反顾地回军支援你。
总之这两人内里的龌龊都不能拿到明面上去讲,胡家和蒋家在彭城卫中的争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无独有偶,另一边齐先竹给李不争的传书也是昨日刚刚到,里面不但将彭城卫两千破两万的战绩写了出了,还附带了高明连破数寨的捷报。
只是前者并未写清战事经过,后者却写的仔仔细细地,几乎把高明的战报照抄了一遍。
李不争一看大呼精彩,相对于泗水对峙的两军,这徐州战场的战事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
同时他心中连呼“卧槽”:这彭城卫真厉害,一员副将竟然就敢带兵冲阵,还大破十倍于己的敌人。
由此他更坚定了心中的想法:千万不能让对面的这些彭城卫回去,不然等对方两部汇合之后,组成了完整体的彭城卫,己方就算有十万大军也不够对方杀的呀!
末了他对高明的战绩又仔细查看了一番,不由地感叹不能小瞧任何一个人啊。
想这高明在慕容天辰面前唯唯诺诺的样子,还有在桐柏山中得知家破人亡时那伤心欲绝的样子,区区一个县尉竟然也有领兵打仗的能力,这朝廷真的是任人不明啊。
而此时,斥候抓到了一个俘虏,让李不争彻底下定了必须渡河与彭城卫作战的决心。
这个俘虏叫做葛明,他本是沂州的一名驿卒,主要任务就是送一些官府的书信,以及负责驿站的迎来送往。
泗州造反的消息也传到了沂州,也有大量的百姓逃到沂州境内,据说反贼声势浩大,足足有好几万人。
但是对他这种底层小人物来说那些都是大老爷们才头疼的事,还不如晚饭能多吃一个馒头来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