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的学业生活,正式拉开了帷幕。对于大多数新生而言,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尤其是面对燕大这样顶尖学府的高强度、高自主性的学习模式,无疑是一场挑战。然而,对林枫来说,这却是一片可以让他尽情遨游的知识海洋。
《高等数学》的课堂上,老教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从极限的严密定义到微积分的精妙思想。下面的学生大多聚精会神,偶尔有人眉头紧锁。林枫坐在靠窗的位置,看似在认真听讲,实则心神分作两用。一部分跟随着教授的讲解,另一部分则沉浸在对《九转混沌诀》中关于“变化”、“无穷小”与“法则”等概念的印证与思考中。
“e-δ语言定义极限,本质是对一种无限逼近过程的精确描述……这与修真中‘意随心动,气与神合’,追求对能量、对规则的精微掌控,何其相似?”林枫心有所悟,感觉对功法中一些关于力量运用的细节理解更深了一层。当教授提出一个颇有难度的思考题时,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结合了数学的逻辑严谨与修真对“势”的感悟,在草稿纸上迅速推演出了数种解法,甚至有一种跳出了常规思路,更为简洁直接。
旁边座位的郭浩然瞥见他的草稿,眼镜后的眼睛瞬间瞪大了,低声惊呼:“林、林枫,你这个思路……太巧妙了!”
林枫笑了笑,将草稿纸往他那边推了推,低声道:“一点想法,不一定对。”
《大学物理》更是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电磁学中场的概念,乃至量子力学中那匪夷所思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这些现代物理学的基石,在他眼中,似乎都能从青云门传承中对天地法则、对“道”的模糊描述中找到一丝隐隐约约的对应。虽然两者体系迥异,表述方式天差地别,但那种探索世界本源规律的精神内核,却隐隐相通。
他强大的神识使得他拥有近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远超常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复杂的公式推导,在他脑中如同清晰的画卷般展开;抽象的物理概念,他能迅速理解其核心并举一反三。在第一次的物理小课上,当助教提出一个涉及经典力学与微积分结合的综合问题时,许多同学还在埋头计算,林枫已经心算出了结果,并清晰地阐述了解题思路,其思维的敏捷与深度,让年轻的助教都为之侧目。
课余时间,他大部分泡在图书馆。燕大的图书馆藏书浩如烟海,他不仅翻阅物理、数学相关的专业书籍,也开始涉猎哲学、历史、甚至一些古老的东方神秘学着作。他试图从各个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并与他所继承的修真文明进行交叉验证。这种跨学科的、高维度的思考方式,让他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往往能直指核心,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洞察力。
当然,他并未放下修炼。每日清晨的湖畔晨练雷打不动,对那丝水灵气息的感应也愈发清晰。夜晚,则在宿舍夜深人静时,打坐练气,巩固练气四转的修为,并持续用真火煅烧那枚黄玉,锤炼神识。宿舍并非理想的修炼场所,他需要尽快找到更安全、更隐蔽的地方。
这天下午,没课的他正在图书馆一个靠窗的安静角落,翻阅着一本《时间简史》,试图理解现代宇宙学与修真体系中“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之类时空观念的可能联系。
“看来林同学对物理学的兴趣,远不止于课堂。”
一个清冷悦耳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林枫抬头,只见苏月不知何时站在了旁边,手中拿着几本经济学的专着。她今天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气质清雅依旧,眼神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好奇,落在他面前那本《时间简史》上。
“苏同学。”林枫合上书,微微一笑,“随便看看,开阔下思路。经济学同样博大精深。”
苏月在他对面的空位坐下,将书放在桌上,目光平静地看着他:“林同学过谦了。听说你在物理小课上的表现,让助教都印象深刻。看来省状元之名,实至名归。”
她的语气很平淡,听不出是恭维还是单纯的陈述事实。
“运气而已,刚好看过类似的问题。”林枫保持着低调。
苏月轻轻摇头,声音压低了些许,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是不是运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林同学似乎……对很多问题,都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快速理解和独特视角。”
林枫心中微动,知道自己的些许不凡,终究是引起了这位敏锐的古武世家传人的注意。他面色不变,淡然道:“可能只是比较喜欢思考吧。苏同学不也是如此吗?年纪轻轻,气息悠长,步履沉稳,绝非寻常。”
他这话一语双关,既点出了对方的不凡,也巧妙地将话题引开。
苏月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林同学果然眼力过人。燕京卧虎藏龙,有些特质,或许并非独我一份。”
两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都没有再深入这个话题。转而聊起了些关于燕京风物、各自学院课程的闲话。苏月学识渊博,谈吐不凡,虽然气质清冷,但交流起来并不让人感到不适。林枫也乐得通过与她的交谈,了解更多关于燕京、关于可能存在的“里世界”的信息。
这次短暂的图书馆交谈,像是一次无声的试探与确认。两人都隐约感觉到了对方的不同,但都默契地维持着表面的平静,没有点破。
而另一边的孙强和陈豹,在初次挑衅吃瘪后,似乎暂时偃旗息鼓,没有再来找麻烦。但林枫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陈豹在体育学院颇有势力,孙强家境优渥,他们绝不会轻易罢休。或许正在暗中观察,寻找更好的时机。
林枫对此并不在意。他的大部分心神,都沉浸在知识的汲取和修为的提升上。学海无涯,他以修真之道为舟楫,畅游其中,乐此不疲。道途漫漫,他以燕园为起点,积蓄力量,稳步前行。他相信,当量变引起质变的那一刻,无论是学术的殿堂,还是修真的世界,他都必将占据一席之地。眼前的些许风波,不过是成长路上的几颗绊脚石,踢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