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不注意,打喷嚏咳嗽低烧的,再传染给其他同学。
往往这一茬流感刚刚过去,下一茬流感,紧接着又冒了出来。
这让学校的老师们,都感到十分头疼。
为了这个,归宁也不太想让公婆,再带着孩子来学校。
她回家的时候,也会脱下外套,洗手消毒后,再去接近两个宝宝。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家人的忙碌生活,就这样继续着……
除了李刚之外,他又又又……一次踏上了,前往市里开会的征程。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如此频繁地外出了,最近,似乎工作上的事情,总是需要他亲自去处理。
原因无他,李刚所在的单位里,那位上级领导,明年就要退休了。
而李主任,也即将迎来上升的机会。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自然有许多事情,需要他亲自出马,以确保一切,都能顺利进行。
因此,现在即使家里,有些事情需要处理。
李父也会尽量,由自己来解决,而不想让儿子分心。
毕竟,他也是从年轻时候,走过来的,深知在这个阶段,能进一步的发展,才是最为重要的。
对于儿子李刚,在前途上的一些规划,李父虽然不会过多干涉。
但也会,在背后稍加指点,这么做并非是,想要插手儿子的工作。
而是,担心儿子在不经意间,走错了路。
毕竟,年轻人有时候,可能会因为经验不足,或者……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时光荏苒,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寒假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
而对于家里的两个宝宝来说,他们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
俗话说‘二抬四翻六会坐’,目前他们已经顺利地,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翻身。
全家人都非常喜欢,看着这两个小家伙儿,努力翻身的可爱模样。
每当他们每次能成功翻过身来,大家都会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赞扬。
这种互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和满足,也让整个家庭,充满了温馨和幸福的氛围。
因为小孩儿,在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具备,能够认人的能力了。
而归宁深知这一点,所以,她特意准备了,许多的卡纸。
这些卡纸五颜六色,色彩斑斓,非常引人注目。
每当归宁在家休息的时候,她都会全心全意地,陪伴着自己的儿子。
也好让公婆,也能够有一天的时间,好好的休息一下。
毕竟,当她去上班的时候,老两口在家,就会接过照顾宝宝的任务,也挺累的。
老两口会拿着那些,五颜六色的卡纸,在两个宝宝的眼前晃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当然,在所有的颜色中,他们使用最多的,还是黑白两色。
这是因为黑白两色,具有较高的对比度,能够更好地、刺激宝宝的视觉神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宝宝们,提升他们的专注力、和追视能力。
为他们后续的认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大宝和小宝儿,都非常喜欢这个游戏。
每当老两口晃动卡纸时,他们的眼睛,就会不自觉地追随,仿佛被这些卡纸所吸引。
还有一个游戏,那也是两个宝宝的心头好,就是打针!
每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李父李母作为发起人,宝宝们也都特别配合。
老两口会伸出手指,假装那是针筒,然后嘴里还会念叨着:
“呦呦呦~针来啦,今天是谁先来打针啊……”
说完,就会轻轻地把手指,戳到宝宝们的胳膊、或者腿上。
这时候,宝宝们,往往会被逗得咯咯直笑,开心得不得了。
全然没有,当初打疫苗时,哭的那种、撕心裂肺的模样。
可能是,早就忘了个干干净净吧。
偏就经常性的,归宁心中,总是会涌起一股……恶作剧的念头。
当大宝和小宝儿兄弟俩,费了半天劲,终于翻身趴在床上时。
归宁的眼睛亮了起来,跟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一样。
只见她伸出手指,像下雨点般,不停地、戳着两个宝宝的屁股蛋子。
那轻轻的触碰,让宝宝们的屁股微微颤动,仿佛在回应着,来自妈妈的逗弄。
随着归宁的持续‘攻击’,大宝和小宝儿开始有些不舒服了。
他们的小脸皱成一团,眼看就要哭出来。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放声大哭的一刹那。
归宁却像变魔术一样,迅速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翻了过来。
紧接着,归宁并没有停止她的‘恶行’。
而是,将目标转向了,宝宝们的小脚脚和小肚肚。
她用手指,轻轻地挠着宝宝们的脚心,引得他们不停地踹着腿。
可能还有些不太协调,又扭动身体,试图躲避这痒痒的感觉。
两个宝宝被归宁逗得手忙脚乱,既躲不过,来自妈妈的‘攻击’。
又无法,表达自己的不满,只能用哭声来抗议。
可归宁似乎,对宝宝们的哭,有着特殊的敏感度。
总能,在他们即将哭出声的前一秒,及时收手。
迅速收回自己作乱的手后,又接着,温柔地在两个宝宝的脸颊上,分别各亲了一下。
这突如其来的亲昵举动,让原本,还在要哭不哭的宝宝们。
瞬间,就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脸上又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这两个小家伙,简直,就是典型的‘记吃不记打’!
他们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妈妈,并不是在跟他们玩耍,而是在逗弄他们呢。
看着这俩小家伙,还傻乎乎地以为,妈妈是在跟他们玩游戏。
每次被归宁戳好几下,再亲一下或者哄一哄的。
就会立刻,再开心起来,完全忘记了,之前的那些个,小小的不愉快。
这俩‘难兄难弟’,就这样,每次都啥也不知道的。
一次又一次的被戳,被魔法翻身,再到被亲,被哄好。
李母有时在旁边看着,也不禁觉得有趣。
而且,她还从儿媳妇那里,学到了一些,所谓的‘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