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林卫国这个疑似“同行”后,何雨柱没有轻举妄动。他像一位耐心的猎手,开始有计划地、不露痕迹地收集信息,并设计了一套精密的“试探方案”。
他首先通过系统权限和内部关系,调阅了林卫国的人事档案和所有能接触到的技术报告。
档案完美无瑕,之江大学背景清晰,技术报告也写得中规中矩。
但是,在少数几份关于计算流程优化的建议里,何雨柱凭借其超越时代的眼光,还是捕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那些优化思路的内核,隐约指向了后世才成熟起来的“数据局部性原理”和“预取算法”的雏形,只是用这个时代的技术语言小心翼翼地包裹着。
“果然不简单。”何雨柱心中笃定了七八分。他决定创造一个“自然”的交流机会。
几天后,何雨柱以协调一项涉及复杂迭代计算任务的名义,再次来到了电子计算技术研究室,并“恰好”需要与林卫国讨论一个算法细节。
这是一个关于导弹弹道仿真中大型线性方程组求解效率的问题。
“林卫国同志,”何雨柱拿着厚厚的计算任务书,语气平和,“这次的任务,系数矩阵规模很大,用常规的高斯消元法,运算时间和存储空间都很紧张。你们这边有没有什么优化思路?”
林卫国推了推厚厚的眼镜,接过任务书仔细看了片刻,眼神专注。
他指着其中的迭代部分说:“何工,这里的迭代收敛条件设置得有些保守了。如果能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收敛阈值,可以显着减少迭代次数。而且……”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在矩阵存储上,如果能识别出其中的稀疏结构,只存储非零元素,应该能节省大量内存。”
稀疏结构! 何雨柱心中一动。在这个年代,虽然稀疏矩阵的概念已经出现,但将其作为常规优化手段,并如此自然地提出,仍然显示出相当的前瞻性。
“很好的思路。”何雨柱赞许地点点头,顺势将话题引向更深的水域,“不过,识别稀疏模式本身也需要计算开销。
而且,随着计算进行,矩阵的条件数可能会变差,影响迭代法的稳定性。我在想,有没有可能借鉴一些……
嗯……比如Krylov子空间方法的思想?据说国外有些理论探讨...” 何雨柱在这里抛出了一个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几乎无人知晓的术语——Krylov子空间方法,这要到七八十年代后才在国际上广泛应用。
林卫国听到这个词时,眼睛明显亮了一下,身体不自觉地前倾,但随即流露出困惑:
“Krylov……子空间?这个名词我没听说过。是指基于向量序列迭代的那类方法吗?具体是怎么……”
他的反应很真实,像是听到了一个陌生但似乎触及到某种知识边界的概念,好奇远大于警觉。
何雨柱心中快速判断:他知道迭代法的本质,但对这个后世的标准术语不熟悉。看来不是数学或计算数学领域的专业穿越者。
讨论继续进行,何雨柱又看似随意地提到了几个后世常见的概念,如“算法复杂度”(用“计算量级”来代指)、“并行计算”(用“多个运算器同时工作”来描述),林卫国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明显更加顺畅,甚至能提出一些虽然粗糙但方向正确的实现想法,但他始终小心翼翼地用这个时代的技术语言进行包装。
交流间隙,何雨柱仿佛不经意地感叹道:“说到底,还是我们硬件基础太薄弱。听说国外已经在研究集成电路了,把很多晶体管做在一片硅片上,不知道那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集成电路?”林卫国重复了一遍,眼神有些茫然,随即点点头,“把电路做小,确实能提升速度。
不过,材料和工艺恐怕...”他的反应再次表明,他对这个即将改变世界技术格局的名词缺乏足够的敏感和认知。
何雨柱心中渐渐勾勒出一个画像:一个知识结构偏向计算机软件和架构,但对硬件发展史和特定数学领域不甚了解的穿越者。
其知识水平大概停留在二十一世纪初,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或计算机系学生的程度,而且知识可能带有碎片化的特点。
最后,何雨柱使出了他精心准备的“杀手锏”。
在讨论接近尾声时,他用一种探讨学术历史的轻松口吻说道:“计算机科学发展真快啊。
有时候想想,从图灵提出图灵机模型,到冯·诺依曼确定体系结构,再到现在,也没多少年。
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以华人名字命名的计算机科学大奖,就像图灵奖那样。”
他紧紧盯着林卫国的表情。只见林卫国听到“图灵奖”三个字时,脸上露出了纯粹的疑惑,下意识地反问:“图灵奖?那是什么奖?很重要吗?”
轰!
何雨柱心中最后的疑虑彻底消散!一个对“缓存”、“多核”概念如此熟悉的人,竟然不知道计算机界最高荣誉“图灵奖”!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他穿越的时间点早于图灵奖广为人知的时期,或者他获取的知识来源本身就存在信息缺失!
何雨柱立刻打了个哈哈,轻松地掩饰过去:“哦,我也是偶然听人提起,好像国外是有设立这么一个奖的想法,具体我也不太清楚。随便说说,随便说说。”
这次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技术交流”终于结束。何雨柱得到了远超预期的信息。
他不仅确认了林卫国的“同行”身份,还大致摸清了他的知识边界和可能的时间来源。
离开计算室,何雨柱的心情复杂而警惕。确认了林卫国是“同行”,但似乎对方的知识体系存在明显的“年代错位”和“信息缺失”。
而且看起来,他目前完全沉浸于技术本身,并未表现出其他意图。
“系统,将林卫国的威胁等级暂时标记为‘观察级’。重点监测其是否有窃密、破坏或与发展境外势力接触的行为。
同时,尝试深度分析其知识结构特征,建立更详细的背景画像。”
【指令已确认。目标威胁等级已调整。深度分析启动...检测到目标知识体系存在明显‘断层’:对计算机架构、算法原理有超越时代的理解(约相当于21世纪初水平),但对同时期及后续的硬件发展史、重要奖项、标志性人物及事件认知模糊或缺失。判断为非系统性知识灌输或非正常时间线穿越者可能性较高。】
非系统性知识灌输?何雨柱若有所思。看来这个“同行”的情况相当特殊,不像自己这样带着完整的系统和现代记忆。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何雨柱泡上一杯茶,慢慢梳理着思路。
目前来看,林卫国更像是一个意外落入这个时代的“技术宅”,其危险性较低。
只要他安心搞科研,不越雷池,何雨柱并不打算采取激烈手段。
毕竟,一个拥有未来知识的人,如果能用在正道上,对国家的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必要的监控和防备是绝对不能少的。谁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更高明的伪装?或者,他背后是否还有其他未知的存在?
“就当是研究院里多了一个有趣的‘变量’吧。”
何雨柱抿了一口茶,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只要不影响大局,或许还能从他那些超前的想法里,为我们的项目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不过,该盯着的时候,一眼都不能少。”
他将林卫国的事情列为最高机密,深深埋藏在心底,继续投入到繁忙的科研工作中。
但从此,他的注意力清单上,多了一个需要长期、谨慎观察的特殊目标。这场穿越者之间的无声博弈,在这片充满理想与奋斗的土地上,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