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吉普车一路飞驰,这次没有开往什么隐蔽的四合院或者研究所,而是径直开进了西郊一个大门站岗士兵更多、戒备明显更加森严的大院。
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某串数字编号,没有任何单位名称,透着一种生人勿近的神秘感。
何雨柱揣着那个写着“第七轻工业局第十三特别技术研发处”的新工作证,心里七上八下。
这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别打听,干就完了”的气息。
秘书把他带到一栋三层小楼前,交给一位早就等候在门口、穿着中山装、表情一丝不苟的中年人,“罗处长,人带来了。”
罗处长打量了一下何雨柱,眼神锐利得像探照灯,但语气还算平和 ,“何雨柱同志,欢迎。你的办公室在二楼207,这是相关资料,今天熟悉一下,明天开始工作。”
他递过来一个厚厚的、盖着“机密”印章的文件袋。
何雨柱晕乎乎地接过文件袋,找到207办公室。推开门,里面不大,但桌椅柜子齐全,竟然还有一部内部电话!
这待遇,比在食品厂扛大包简直是天上地下。
他坐下来,深吸一口气,打开了那个厚厚的文件袋。
里面全是关于“空中餐饮保障”的资料,从国外航空公司的配餐介绍(大多是剪报和模糊照片),到目前国内某些特殊飞行任务中遇到的吃饭难题——主要是如何在高空、低温、低压环境下,让食物还能保持口感、营养,并且方便食用。
“天下无敌系统,扫描分析,给出最优解决方案。”何雨柱习惯性地求助外挂。
“柱爷,资料分析中……当前主要问题:1. 食物易冷却。2. 低压下口感变化(如面包发硬)。3. 餐具限制(不能使用刀叉等尖锐物)。4. 空间狭小,就餐不便。5. 保鲜和卫生要求极高。”
“解决方案检索……建议:1. 开发保温餐盒(当前技术下可采用真空隔热层填充棉花或絮状物)。2. 食物预处理,倾向于炖煮、烩菜等水分多、不易变硬的品类。3. 研发软包装或可降解餐盒(当前难点)。4. 设计一口大小的餐食,避免切割。5. 强化消毒和快速冷却封装流程……”
何雨柱一边看资料,一边听着天下无敌系统的分析,脑子里渐渐有了谱。
这活儿,说白了就是高级盒饭嘛!既要好吃顶饱,还得经得起折腾,而且逼格还得高!这他拿手啊!
第二天,他被罗处长带到了大院深处的一个……食堂?
但很明显,这又不是普通食堂,里面有几个灶台,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设备,比如一个大号的压力锅(模拟高空低压?),一个能吹冷风的箱子(模拟机舱低温?),还有几个穿着白大褂、表情严肃的研究员正在称量食物重量、记录数据。
合着这“第十三特别技术研发处”就是个高级炊事班研究中心?!
罗处长指着那些设备,严肃地说,“何顾问,你的任务,就是在这些模拟条件下,尽快拿出一套可行的空中餐食方案,要求就文件里那些。需要什么原料和设备,打报告申请。时间紧,任务重,有没有问题?”
“保证完成任务!”何雨柱立正回答,心里却有点想笑:搞了半天,还是离不开老本行——做饭!
所里的几位研究员对何雨柱这个空降的“顾问”显然不太感冒。
尤其是为首的一位姓徐的老工程师,看着何雨柱摆弄锅碗瓢盆的样子,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
“罗处长,我们这是严肃的科学研究,不是请厨子来炒菜!”
“他一个食品厂来的,懂什么叫高空低压环境对食物分子结构的影响吗?懂营养素在特殊条件下的流失率吗?”
徐工当着何雨柱的面就发难了。
何雨柱也不生气,嘿嘿一笑,“徐工,您说的那些大道理我不太懂。但我知道,饭要是冷了硬了难吃了,分子结构再完美,飞行员同志吃不下,那也白搭。咱得先解决‘能吃、好吃’的问题,对吧?”
“歪理邪说!这是科学!”徐工气得胡子翘老高。
何雨柱也不争辩,撸起袖子就开干。
他申请了鸡肉、猪肉、土豆、胡萝卜、面粉、黄油等一堆基础食材,又申请了一些密封性好的铝制饭盒。
接下来几天,实验室里就飘荡起各种香味。何雨柱完全跳出了研究员们纠结的“数据指标”,完全从口感和大厨经验出发。
他做了红烧肉烩土豆,特意把汤汁收得浓稠些,模拟低压环境下不易飞溅; 他做了黄焖鸡块,鸡肉炖得酥烂,根本不用刀切,用勺子就能搞定; 他用黄油和面,烤了一种小号的、极其松软又带点韧性的餐包,即使放冷了也不会硬得像石头; 他还尝试着炒了一些肉酱,准备用来拌面或者抹面包。
每做好一样,他就在钱工等人“这不符合科学流程”的抗议声中,强行塞给他们品尝。
“徐工,您尝尝,这肉烩得烂不烂?香不香?”
“王技术员,您试试这面包,冷了以后口感怎么样?”
起初徐工等人是拒绝的,但奈何香味太勾人,何雨柱态度又太热情(脸皮太厚),他们勉强尝了一口后……
就停不下来了!
真香!
虽然他们嘴上说着不要不要,还在强调“还要经过严格的数据检测”、“要测保温性能”、“要测营养保留率”,但身体却很诚实,每次何雨柱一出锅,他们“试吃”得比谁都积极。
何雨柱心里暗笑:搞定科学家,先搞定他们的胃,这招古今通用!
几天后,模拟测试开始了。
餐食被放入特制的保温餐盒(何雨柱建议填充棉花隔热,虽然土但有效),然后送进模拟舱进行“高空低温低压虐待”。
结果出来,让所有研究员大跌眼镜!
何雨柱凭经验做出来的这些“土菜”,在保温性、口感保持度、食用便利性等关键指标上,竟然全面超过了之前他们按照“科学配方”搞出来的那些味道寡淡、口感诡异的“营养糊糊”和“压缩砖块”!
尤其是那红烧肉和黄焖鸡,经过模拟环境后,反而因为汤汁更加凝固,风味更浓缩,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那黄油小餐包,更是获得了的一致好评——冷吃也软和!
徐工看着检测报告,老脸有点挂不住,但最终还是走到何雨柱面前,推了推眼镜,语气别扭地说,“何顾问,你这个……嗯……实践出真知,还是很有道理的。以后……咱们多交流。”
何雨柱笑着点头,“没问题,徐工,您负责科学数据,我负责好吃管饱,咱们双剑合璧!”
就在航空餐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何雨柱琢磨着怎么把“酱香能量块”也开发个航空版的时候,罗处长又一脸神秘地找到了他。
“何顾问,准备一下,带上你最新的航空餐样品,明天有重要领导要来视察工作,指名要看你这个项目。”
又见领导?何雨柱现在已经有点习惯了。
第二天,实验室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几位穿着中山装、气度不凡的领导在罗处长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何雨柱一眼就看到了那位大个子副司令!他正陪在一位更加年长、神情不怒自威的首长身边。
何雨柱赶紧和徐工等人端出准备好的航空餐样品。
那位年长首长很感兴趣,亲自打开一个饭盒,里面是热气腾腾(得益于保温层)的红烧肉烩土豆和几个黄油小餐包。
他拿起勺子尝了一口,点了点头,“嗯,味道不错!能在天上吃到这么一口热乎的,不容易!小同志,费心了!”
得到首长肯定,何雨柱心里美滋滋的。
大个子副司令也尝了尝,哈哈一笑,对那位年长首长说,“首长,我没推荐错吧?这小子就是个多面手,放哪儿都能折腾出点花样来!”
年长首长笑了笑,放下勺子,目光转向何雨柱,忽然问道,“何雨柱同志,我听说你之前搞的那个让青霉素和油混在一起的想法,也很有点意思。现在进展怎么样了?”
何雨柱一愣,没想到首长会突然问这个,赶紧回答!
“报告首长,项目由唐非梵教授主要负责,听说进展很顺利,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了。”
“嗯,很好。”
年长首长点点头,看似随意又问了一句,“那你觉得,除了打针和抹油膏,还有别的办法,能让药更快更好地起作用啊?”
“比如说……像抽烟那样,吸进去?”
吸进去?!
何雨柱脑子嗡的一声!首长这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仿佛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他脑海中的迷雾!
吸入式给药!气雾剂!雾化吸入!
这可是未来非常成熟的给药方式啊!尤其对于呼吸道疾病和急需快速起效的药物!
首长怎么会突然问这个?难道这才是把他调到这个看似不相关的“航空餐”研发单位的真正目的?
用研究“吃”的作为掩护,实际上是要他思考“呼吸”的事?!航空……空气……呼吸……这联系简直绝了!
何雨柱的心脏砰砰狂跳,他感觉一个全新的、更加广阔和惊人的领域,正在向他打开大门!
他强行压下心中的震撼,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回答道:“首长,您这个想法太厉害了!非常有道理!”
“比如有些药如果能变成极细的雾气吸进肺里,起效肯定比打针慢不了多少,还更方便!”
“不过这需要能产生特定大小雾滴的设备,和确保药物能稳定雾化的配方,技术难度恐怕比油膏还要高得多……”
年长首长听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光芒,他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只是笑了笑,拍拍何雨柱的肩膀,“年轻人,脑子活,很好。继续努力吧。”
领导们又视察了一圈,便离开了。
何雨柱站在原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回想这短短一个多月的经历:从山城被紧急召回,见到大人物,提出油膏想法,被“发配”食品厂,又突然调来这个神秘单位研究航空餐,最后首长看似无意的一句点拨……
这一切,根本就不是什么“卸磨杀驴”或者“临时副本”,而是一盘大棋!一步接着一步,一环扣着一环!上级早就有了更长远的规划,一步步地引导和测试他的能力!
罗处长送走领导,回来看到何雨柱还在发呆,笑了笑,递给他一份新的、薄薄的文件,封面只有一个代号——“蜂鸟计划”。
“何顾问,航空餐项目基本定型,后续让钱工他们完善数据就行。你的新任务,是这个。”
罗处长的语气意味深长,“首长很看好你关于‘吸入’的想法。这里面是的一些初步构想和国外零星的资料,需要你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来。需要什么支持,直接向我报告。”
何雨柱接过那份沉甸甸的“蜂鸟计划”文件,手微微有些颤抖。
他明白了,航空餐真的只是个幌子和入门测试。“蜂鸟”才是真正的开始!
研究如何让药物像蜜蜂鸟振动翅膀一样,化作细微的雾滴,飞入人的肺部,快速起效……这将是又一个挑战极限的任务!
而这一次,他将完全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黑我,别装死了!来大活了!超级大脑洞模式启动!”何雨柱在心里兴奋地呼喊,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行了行了,别嚎了,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