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内关于“擢拔女官”的决议,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宫廷的每一个角落。内侍省与宗正寺不敢怠慢,连夜拟定章程,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关于尚宫局典簿崔芷柔的擢升安排。
几日后,一道明黄诏书在庄严的礼乐声中,送达尚宫局。这一次,并非口谕,亦非简单赏赐,而是正式的、明发宫廷的晋升诏书!
宣旨内侍声音洪亮,字句清晰地回荡在尚宫局院落之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坤仪载德,宫壸攸司。尚宫局典簿崔氏芷柔,性秉柔嘉,行昭淑慎。典司图籍,克勤克勉;心系社稷,屡献良谋。于萧瑀逆案,察微知着;于北疆军务,献图有功;于江南水患,献策安民。才识卓荦,德性贤良,堪为内廷典范。兹仰承天命,俯顺舆情,特擢升崔芷柔为尚宫局正三品尚宫,总领尚宫局一应事务,协理宫中文书典籍、部分宫规仪注,赐居漪兰殿。望其克膺殊眷,益励芳猷,表率宫闱,毋负朕望。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满院寂静,随即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抽气声!
正三品尚宫!总领尚宫局!协理宫务!赐居漪兰殿!
这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升迁,这是一步登天!尚宫之位,虽非妃嫔,却是内廷女官中的最高职位,权责重大,地位尊崇,可直接参与部分宫廷管理,甚至能接触到一些非核心的朝政文书!更不用说赐居漪兰殿,那是离紫宸殿不远的一处精致宫苑,历来只有极得宠的妃嫔或地位特殊的女官才有资格入住!
陛下此举,几乎是将这位崔氏女官,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用意,昭然若揭!
崔芷柔跪在院中,听着那一道道掷地有声的褒奖与擢升,心中波澜起伏。她料到会有擢升,却未料到竟是如此一步到位,如此……不容置疑。他将她所有的功劳,无论明暗,无论大小,都摆在了台面上,为她铸就了一道最坚实的晋身之阶。这已不仅仅是维护,更是为她“正名”,向整个宫廷、乃至朝野宣告——她崔芷柔,凭的是真才实学与卓着功绩,担得起此位!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绪,恭谨叩首,声音清晰而平稳:“臣妾……臣,崔芷柔,领旨谢恩。定当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不负陛下隆恩。”
她险些口误称了“臣妾”,及时改回,心中却因这下意识的失误而微微一颤。从今日起,她不再是那个可以隐于书海的女官,而是需要站在前台的尚宫了。
宣旨内侍笑容满面地将诏书递到她手中,又道:“陛下另有口谕,崔尚宫新晋,诸事繁杂,特许三日休沐,整理迁居,三日后正式视事。”
“臣,遵旨。”
送走宣旨队伍,尚宫局内顿时炸开了锅。宫人们纷纷上前道贺,神色各异,有真心敬佩的,有羡慕嫉妒的,更有暗自揣摩、思量着如何巴结这位新任顶头上司的。
崔芷柔应付了几句,便以需要整理为由,回到了书库。她需要一点时间,独自消化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转变。
她走到那盆陪伴她许久的罗汉松前,松树无言,依旧苍翠。她轻轻抚过松针,仿佛能从中汲取力量。
凤诏初降,恩宠浩荡。
梅魄正名,位显责重。
她知道,从接过这道诏书的那一刻起,她的人生轨迹已彻底改变。她将走出这相对单纯的书库,踏入更为广阔也更为复杂的宫廷权力场。协理宫务,意味着她将直接面对后宫所有妃嫔、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总领尚宫局,意味着她手下掌管着数百名女官宫女,责任重大;赐居漪兰殿,更是将她置于无数目光的焦点之下。
未来,等待她的将是更多的挑战,更多的明枪暗箭。
但她没有退缩。这是他为她铺就的路,也是她凭借自身能力赢得的位置。她不能辜负他的期望,也不能辜负自己。
她开始默默收拾书案上的物品。那些熟悉的典籍,那些未完成的提要目录,那些绘制了一半的草图……这里承载了她太多的心血与记忆。
当她拿起那支他赏赐的紫毫笔时,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她将笔小心地放入一个锦盒中,准备带入新的居所。
就在这时,“墨铃”扑棱着翅膀,落在了窗棂上,腿上系着一个极小的银盒。
她取下银盒,打开,里面并非信笺,而是一枚通体莹白、触手生温的玉佩。玉佩造型简洁,只在正面浮雕着一株迎风傲雪的梅花,背面则刻着两个极小的篆字:“清恒”。
清恒……清冷而恒久。
没有只言片语,但这枚玉佩,以及这两个字,已胜过千言万语。他在告诉她,无论位置如何变迁,望她始终保持那份清冷的梅魄,恒久不变。
崔芷柔将玉佩紧紧握在掌心,那温润的暖意,仿佛透过皮肤,一直熨帖到了心底。
她将玉佩系在腰间,掩于宫绦之下。然后,她抱起那盆罗汉松,最后看了一眼这间承载了她无数日夜的书库,转身,踏出了门槛。
阳光有些刺眼,她微微眯了眯眼,随即挺直脊背,朝着那座象征着内廷权柄与无尽风波的尚宫正殿,也是朝着那座赐予她的新居——漪兰殿,稳步走去。
宫道漫长,前路未知。但她的脚步,却异常坚定。
梅影终移宫苑深,凤诏初承恩眷沉。
清恒一念酬知己,不畏前程风雨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