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林默背靠着冰冷的墙壁,缓缓滑坐到长椅上。他的手指微微颤抖,刚才目睹的一幕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周雨站在病房里,像个精准的操偶师,用言语操控着那个年轻女孩的情绪。女孩从痛哭到微笑的转变太快了,快得令人心悸。
我到底在做什么?林默喃喃自语,双手深深插入发间。三个月来,他像个困兽般在原地打转,试图用教科书上的方法去理解周雨,却一次次碰壁。他的骄傲被击得粉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周雨不知何时出现在走廊尽头,她的脚步声在空荡的走廊里回响。你还是老样子,她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总想着用规则去解释一切。林默抬起头,看见她嘴角那抹若有似无的讥笑。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可能都是错的。
第二天清晨,林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下所有心理学典籍,像个初学者一样走进周雨的讲座现场。当他刻意放空大脑,不再用专业眼光去分析时,意外地捕捉到了以往忽略的细节——周雨说话时手指的细微动作,她停顿时刻意营造的沉默,还有那些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设计的肢体语言。
原来如此。林默轻轻吐出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解开了一道难题。但随即涌上心头的不是喜悦,而是更深的困惑:如果周雨的方法确实有效,那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又算什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默开始尝试用周雨的方式去帮助他人。当他第一次对一个自卑的画家说你的缺陷就是你的特色时,声音都在发颤。但令人惊讶的是,画家听到这话时眼睛突然亮了,那种光芒是林默从未见过的。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林默在深夜的实验室里对着自己的倒影说道。镜中的他眼神迷茫,却又带着一丝奇异的光彩。
转折点出现在一个雨夜。面对那个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企业家,林默鼓起勇气说出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话:你的自恋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不敢完全拥抱它。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这完全违背了他所受的专业训练。但企业家听到这话时,先是愣住,随后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从来没有人...这样对我说过。企业家的声音有些哽咽。这一刻,林默感到心中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改变。
最艰难的挑战来自那个同时具有自恋和边缘型人格的女孩。看着她戒备的眼神,林默深吸一口气,决定完全放下专家的架子。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他轻声说,让你的不同部分对话。
女孩起初抗拒,但随着对话的深入,她渐渐放松下来。当她说出我终于明白,我不是需要被修复的机器时,林默感到眼眶发热。这一刻,他真正理解了导师当年说的话:心理学不是让人变得正常,而是帮助人变得完整。
站在学术报告的讲台上,林默看着台下听众们各异的眼神,突然不再紧张。我们都在寻找光明,他开口说出准备好的第一句话,声音平稳而坚定,但有时候,光明就藏在阴影之中。
周雨坐在第一排,当他演讲结束时,她第一个站起身鼓掌。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林默第一次在她眼中看到了真诚的赞赏。
夜深人静时,林默独自站在实验室的窗前。城市的灯火在雨中模糊成一片光晕,他却觉得自己的内心从未如此清明。原来答案一直就在那里,他轻声对自己说,只是我太执着于对错,反而看不见真相。
当第一缕晨光照进实验室,林默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标题:《觉醒之路》。这一次,他不再纠结于理论的完美,而是准备记录下这段充满困惑与突破的真实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