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都市资本智家暖科 云栖山暖聚盼新辰
国庆假期的第二个清晨,天刚蒙蒙亮,林凡家四合院的厨房就飘起了白雾。母亲站在智家生态科的智能灶台前,手里拿着木勺搅着小米粥,灶台上的恒温盘自动把煮好的鸡蛋保温在60c,旁边的自动洗菜机正嗡嗡地清洗着青菜——这是国庆福利里的智能家居套件,母亲越用越顺手:“晴晴,快起来喝粥,这智能灶火候刚好,粥熬得黏糊糊的,你现在就适合吃这个。”
苏晚晴扶着腰慢慢走进厨房,孕晚期的沉重让她每一步都格外小心,肚子里的双胞胎像是醒了,轻轻踢了她一下。她靠在厨房的门框上笑:“妈,您这智能灶用得比我还熟。”墙上的智能屏突然弹出提示:“婴儿房温湿度正常,恒温垫已预热至25c,灌溉系统将于08:00开启——智家生态科祝您国庆快乐!”
“你看这科技多贴心,”母亲盛了碗粥递给苏晚晴,“行政部昨天又补了份福利,说是公司给员工家属的国庆加餐费,每人2000元,还送了云栖山的景区套票,含缆车和民宿,公司全报销!你爸说今天带咱们去云栖山,那里有栗子林,还能摘野山楂,小电早就盼着去了。”
小电穿着印有国旗图案的小外套,手里攥着智家生态的迷你控制器,从外面跑进来:“妈妈!爸爸在挂匾额!是‘家和院’三个字,李爷爷写的,可好看了!”他跑到苏晚晴身边,控制器对着厨房的灯按了下,灯应声而亮:“智家的叔叔说,这个能控制山上的民宿灯,咱们今晚住民宿,我要当‘小管家’!”
林凡走进来,身上沾了点墨汁,是刚挂匾额时蹭到的:“匾额挂好了,李叔的字写得有劲,‘家和院’,咱们这院子就该叫这名。云栖山的民宿我订好了,是带小院的,能看到山景,还有婴儿床,智家生态的人说已经提前调试好了,温湿度跟家里一样。”他走过来,轻轻扶着苏晚晴的腰,帮她把粥碗端稳:“山上有点凉,我给你带了加厚的孕妇披肩,还有折叠轮椅,缆车到了山顶,走路不远,累了就坐。”
吃过早饭,一家人就出发了,强子、胖子、林小雨还有公司十多个员工和家属也一起,两辆车浩浩荡荡往云栖山去。车刚上高速,苏晚晴的手机就收到智家生态的推送:“您的家庭团建专属服务已开启,民宿小院灯光、热水已提前预热,栗子林采摘工具已为您预留。”林凡点开车载屏,上面显示着同行家属的位置,还有山上的实时天气:“智车生态和智家生态联动了,连咱们在哪,山上天气怎么样都知道。”
到了云栖山,缆车缓缓上升,窗外的山林层林尽染,红的枫叶、黄的银杏,还有挂满枝头的栗子球。小电趴在缆车玻璃上,兴奋地指着下面:“爸爸!栗子林!好多小刺猬(栗子球)!”强子在旁边笑:“小电,一会儿叔叔带你摘,我带了专用的夹子,不会扎手!”
下了缆车,步行十分钟就到了栗子林。员工家属里有几个小朋友,小电立马跟他们玩到了一起,拿着智家的迷你控制器,假装在控制栗子树的“结果开关”。强子真的带了夹子和布兜,帮大家摘栗子,胖子则找了块平整的地方,支起烧烤架,准备烤栗子吃。林小雨扶着苏晚晴坐在旁边的石凳上,递过来一杯温蜂蜜水:“苏姐,山上风大,您披件披肩,我刚用手机查了,前面有个观景台,能看到整个山谷,路很平,一会儿让凡哥推您过去。”
正说着,小雨的手机响了,是孙浩打来的:“小雨姐,黑石那边有几个小号在网上造谣,说智家生态的婴儿恒温垫有漏电风险,还伪造了‘用户投诉截图’,我已经联系平台删帖了,另外把咱们的质检报告和用户真实评价置顶了,半小时内就能压下去!”
“知道了,”小雨语气很稳,“你处理好就行,别让凡哥和苏姐操心,大家难得出来玩。”挂了电话,她笑着对苏晚晴说:“小插曲,已经解决了,黑石这残余势力,翻不起什么浪。”
林凡推着轮椅过来,听到了后半句:“不用理他们,咱们玩好就行。前面观景台到了,我推你过去看看。”观景台上,山谷里的雾气还没散,像一层轻纱,阳光洒下来,雾气泛着金光。苏晚晴靠在林凡怀里,肚子轻轻动了一下,她笑着抓住林凡的手:“宝宝也在看风景呢,你看这山多绿,空气真好,比城里舒服。”
父亲和几个老员工在观景台旁边找野栗子,母亲则陪着几个家属阿姨摘野山楂,准备回去做山楂酱。胖子的烧烤架已经飘出香味,烤好的栗子软糯香甜,小电跑过来,剥了一颗喂给苏晚晴:“妈妈,甜不甜?这是我和强子叔叔一起摘的!”
中午在民宿的小院里聚餐,公司报销了所有食材,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山上的野菜、烤栗子、炖土鸡,还有强子从西坡村带来的玉米饼。小电和几个小朋友拿着智家的迷你控制器,比赛谁能最快打开民宿的小夜灯,笑声洒满了小院。苏晚晴坐在轮椅上,林凡给她夹了块炖烂的鸡肉:“多吃点,补充体力,下午咱们在小院里晒晒太阳,不用走远。”
下午,大家在小院里休息,强子帮民宿的老板修好了漏水的水龙头,胖子则教小朋友们用栗子壳做小手工,小雨陪着苏晚晴聊天,聊宝宝出生后的衣服准备,聊四合院的软装。林凡拿着手机,远程控制着家里的智能家居:“你看,婴儿房的被子我让系统晒了晒太阳,院子里的玉米苗也浇过水了,放心吧。”
傍晚下山时,小电趴在林凡怀里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个没吃完的烤栗子。车开在山路上,苏晚晴靠在林凡肩上,看着窗外的夕阳,染红了半边天。母亲在旁边念叨:“今天玩得真开心,这团建真好,大家像一家人一样,以后等宝宝出生了,咱们再组织一次,带宝宝来摘栗子。”
回到四合院时,天已经黑了,林凡在院子里挂起了红灯笼,一串一串的,映着“家和院”的匾额,格外温馨。师傅们已经把最后一块青砖铺好了,院子里的玉米架上,小电种的玉米苗又长高了些,叶子上还挂着水珠。母亲去厨房热粥,父亲则把今天摘的栗子倒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准备明天剥壳煮栗子粥。
林凡推着苏晚晴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手里拿着智家生态的控制器,轻轻按了一下,婴儿房的小夜灯亮了,院子里的灌溉喷头喷出细雾,刚好洒在玉米苗上。“你看,”林凡笑着说,“以后咱们的日子,就是这样,有山有水,有家人,有这些可爱的玉米苗,还有即将出生的宝宝。”
苏晚晴靠在林凡怀里,手放在肚子上,感受着双胞胎的胎动,轻声说:“是啊,这就是我想要的日子,踏实、温暖,有你,有家人,有这些为了生活努力的人。不管以前有多少资本的风浪,现在都值了。”
远处的村里传来了国庆的鞭炮声,零星的,却很热闹。四合院的红灯笼在夜色里亮着,像一颗温暖的星。林凡知道,所有的科创、所有的博弈,最终都要落回这烟火气里——家人的笑,孩子的闹,院子里的玉米苗,山上的栗子香,这些才是最珍贵的。只要守住这份“家和”,再大的风浪,也吹不散这满院的温馨,吹不灭心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