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还是安排在“启明集团”的接待处餐厅。尤启明也把李建国总工和陈少将一同请来作陪两位老将军。
黄老爷子开口说道:“启明,中午咱们就简单地吃点工作餐,免得耽误时间。”
尤启明笑着说道:“两位老爷子好不容易来一趟宝安,我得尽尽地主之谊,没关系,咱们餐厅都是机器人掌勺,上菜速度非常快,耽误不了多长时间。”
说话间,菜已陆续端上桌,众人都是忙了一上午,大家也没客气,大口吃了起来。尤启明特意点了三鲜馅的饺子,因为他知道两位将军今天参观完生产线后,晚上要回京城,所以他按照老家的习惯为两位老将军送行。大家边吃边夸三鲜馅的饺子真鲜,很快,一盘饺子就见了底。
尤启明笑着解释道:“饺子之所以鲜,主要这些食材全都是从椰子岛运来的,用的是活蹦乱跳的海鲜做的,能不鲜吗。”
两位老爷子对椰子岛的海鲜,深有体会,在哪里都吃不到椰子岛海鲜那种鲜到极致的味道。“启明,下午继续参观生产线,晚上我们俩就走,等飞机下线试飞时,我俩再来,等有机会我们再去椰子岛转转。”
尤启明点了点头,“如果顺利的话,月底之前第1架“启明-101型”飞机肯定能完成测试,届时欢迎两位将军再来宝安主持首飞,我非常欢迎二位首长再去椰子岛做客!”尤启明与两位老将军碰杯,一饮而尽。
席间,李建国就飞机设计和生产的各种问题向尤启明请教,尤启明耐心地解答了李建国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
李建国对尤启明的倾囊相授,非常感激!他向尤启明郑重的提出:“尤总,我能否在产业园多待一段时间?我想参与到飞机制造的全过程,有些不懂的问题,还得烦请尤总多指教。”
尤启明放下筷子,“李总工,指教谈不上,咱们共同探讨。回头我让他们给您准备一些学习资料,我可以让张晓明给你们的技术人员上技术课,他的理论水平很扎实,主要给你们讲讲飞机制造的新理念和一些新技术的应用。”
李将军赞许地点点头,“李总工,这次你们来“宝安军工产业园”,一定要充分把握住这次学习的好机会,每天晚上组织咱们的技术人员听听技术课,通过参与到飞机建造的全过程,能够使你们的技术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李建国起立,向李将军敬了一个军礼!“是,首长!保证完成任务!”
下午,一行人转到发动机组装生产线,这里的核心设备是1台涡扇发动机的拆解样机——叶片泛着暗金色,机匣上印着启明集团的标识。尤启明蹲下身,拿起一片压气机叶片,对着光看了看:“叶片用的是第二代单晶合金,不行!换成第三代,它的耐高温性能差了150度,高空长时间飞行容易变形。”
张晓明立刻回答道:“港岛“启明集团”的库房里,有第三代单晶合金的库存,明早就能运过来。但叶片的加工精度要求0.005毫米,咱们现有的机床能做到吗?”
“没问题!”尤启明走到旁边的五轴加工中心前,手指在操作面板上快速敲击,调出一组参数,“把主轴转速提到转\/分钟,进给速度设0.1毫米\/转,用cbN刀具——根据我的经验,精度能够控制在0.003毫米内。”
机器人调整参数,启动机床,金属切削的轻响中,一片单晶合金毛坯逐渐变成叶片形状。半小时后,叶片加工完成,张晓明用激光干涉仪一测,精度显示:0.0028毫米,在场的工程师忍不住拍手——这精度,连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床都达不到。
两位老将军一直跟在尤启明的身后,他们一点也不嫌累。以前只知道尤启明在机械方面的水平很高,没想到在航空领域,他更像是一个顶级专家。两位将军小声的议论着,看来他们的决策是非常的英明,有了“启明集团”的助力,有尤启明这种顶级专家坐镇,何愁造不出一款先进的战机。
陈少将也全程跟在后边,看着尤启明一路点石成金,从蒙皮参数到叶片材料,再到机身强度,每一个细节都能精准把握,他忍不住感慨道:“尤总,以前只知道您能搞生产线,懂机械,现在才明白,您是真的懂飞机——比咱们全国最顶尖的航空专家还懂!”
尤启明笑着摇头,目光落在厂房中央的歼击机原型机框架上:“明天开始批量调试机身和发动机生产线,一周后,航电系统进场,月底前完成第1台“启明-101型”歼击机的总装。他心里想着,这飞机不仅是参照歼10,还融进了他前世的改进技术,高空机动性、雷达探测距离,都能比原机型强一倍。
夕阳透过厂房的天窗洒进来,落在尤启明和歼击机框架上,金属与复合材料的光泽交织在一起,张晓明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合格参数,他突然明白——自家老板能在这个时代建起超越位面的军工生产线,从不是只靠系统,而是那刻在骨子里的、来自21世纪40年代的顶级飞行器专家的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