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尤家小院里却另有一番温情。
尤启红和尤启亮两人缠着妈妈问港岛的趣事,“那里有什么好玩儿的?好吃的?”“港岛有没有临江好?”“资本主义制度是不是很邪恶?那里的人民是不是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着我们去解救?”
两个小家伙的问题,弄张雪是一头的黑线,前边的问题她好回答,可后边的问题,她怎么回答?说港岛生活条件好,港岛的市民收入很高,这显然颠覆了两个小家伙所受的教育。她只好说,“等放暑假时我接你俩过去,你们自己观察。”
对妈妈的回答,他俩显然不满意。“妈,你不会是受了资本主义的毒害了吧?”尤启亮说道。
弄的张雪是哭笑不得。
另一边,尤继武正与张世昌和福伯聊的热闹,“爸,我不在港岛,现在谁在养鱼?”尤继武一脸关切的问道。
张世昌笑着指了指福伯,“养鱼的事情,你问他,他现在接手了你的工作。”
福伯一脸认真的说道:“少姑爷,现在是我接手了您的工作,开始我还闹不清这些鱼的习性,这几天刚摸索出一点门道。好在清砚那丫头给我指导了几次。”福伯“嘿嘿”笑道。
“福伯,您一定要多备点新鲜的小杂鱼,得定时定点的喂它们,不然那些大鱼饿了就会吃小鱼。”尤继武向福伯认真地传授着他的经验。
福伯谦虚的直点头,“开始时还真有些手忙脚乱。你说的情况还真发生过,主要是金枪鱼,他吃起大黄鱼来,真不含糊,一口一条,吃的我直心疼,真想拿棍子打它们,这一条鱼就是上百块钱呢。”
他俩的对话,听的张世昌直想笑,别说,他俩还真有点像。做起事来一板一眼,从不投机取巧。
想起稻种的事,张世昌问道:“继武,你们的稻种是不是该收了?”
“爸,两天前收了,您猜猜产量多高?”尤继武一脸神秘的问道。
张世昌不假思索的答道:“应该有亩产2000斤吧?”
尤继武一脸骄傲的说道:“五亩地共收获水稻斤,平均亩产达到了2300斤!”
听到这个产量,张世昌和福伯都感到震惊!
想到这个稻种是自己外孙弄来的,张世昌感到无比的骄傲。“继武,这个稻种要是能在整个龙国推广,那每年得多打多少粮食,你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将来功德无量!”
尤继武脸上露出庄重的神情,“爸,这批稻种已经全部育苗,等明年开春,就可以在全临江市推广。我想用不了几年,整个龙国都会种上这种高产水稻。”
“好!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张世昌鼓励的说道。
那边的张雪,正被两个孩子缠的头大,于是她转移话题:“启红,你哪一天考试?”
“还有五天就高考了。”尤启红答道。
“怎么样?考试有把握吗?”张雪关心的问道。
尤启红打了一个响指,“小意思!妈,我肯定能考上京城最好的大学!”
望着自信的女儿,张雪欣慰的笑了。
张雪忽然想起,给两个孩子带的礼物还没给他们。她忙将两大包礼物拿过来, “一人一包,自己打开看看。”
两个孩子一听说有礼物,急忙抢过包,将包里的东西全掏出来。有学习用具、好吃的、好玩儿的、还有服装和鞋子。有了礼物,两个孩子再也不缠着张雪了。
午夜时分,大家都没有睡意。
朱枕月从工地跑回来,她系上围裙就钻进厨房,“佬爷,张总,福伯,我来给你们做夜宵,保证半小时就好!
张雪忙上前帮忙,从冰箱里找出了一大堆食物。
朱枕月干活还真麻利,她先打开了几袋熟食,切好摆盘,然后又拿了一大块猪肉剁馅。她的刀法娴熟,都剁出了残影。很快,半盆肉馅就剁好了,今晚他要为大伙包猪肉茴香馅饺子。
张雪和尤继武赶忙过来帮助包饺子。
夜色渐深,工地上的基槽已初具规模。尤启明望着月光下的雏形,又看了看小院里温馨的灯火,嘴角扬起笑意。
众人收拾工具,洗了把手,赶回小院吃夜宵,吃着香喷喷的猪肉茴香馅饺子,就着几个小凉菜,大家心满意足。吃饱了肚子,也消除了一夜的疲惫。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给砖窑的废墟上镀上了一层金边。
“飞行舱”再次升空,带着满舱的疲惫与期待,向着港岛飞去。
窗外,临江市的轮廓渐渐缩小,而那片正在崛起的土地,已在晨曦里埋下了新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