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四合院的门打开,尤启明领着两个穿着黑色西装的年轻人走进院里,他们身姿挺拔,面容俊朗,眼神锐利却不张扬——正是系统派来的AI仿真机器人。左边的叫陆风,右边的叫韩江。
两人急忙向尤启明见礼:“主人好!”
尤启明感到一阵恶寒,连忙摆手,“以后叫我老板。”
“是,老板好!”两人声音洪亮。
听到外边的动静,尤继武走出房门,见尤启明正和两个年轻人说话。
见说话声惊动了老爸,尤启明向尤继武介绍道:“爸,这位是陆风,这位是韩江,是“启明集团”专门派来负责稻种项目的。”
陆风上前一步,伸出手:“尤主任您好!以后请多指教。”他普通话标准流利,带着点香港口音,声音比广播里的播音员还悦耳。韩江也跟着问好,笑容温和却不失干练。
尤继武和两人热情握手,心里暗暗称奇。这俩年轻人看着比电影明星还精神,举手投足透着股说不出的利落,不愧是启明从香港带来的人。
四人坐上尤启明的黑色轿车——快到推广办时,尤启明将车拐进一条僻静的巷子。他下车看了看四周,对系统说:“把东西放出来吧。”
空气里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波动,像是夏日午后的热浪扭曲了光线。再定睛看时,巷子里已经多了2台军绿色的卡车和1台火红色的拖拉机——卡车崭新的能映出人影,红色的拖拉机外壳,闪着金属光泽,前面挂着的收割机刀片锋利如镜。
陆风利落的跳上卡车驾驶座,引擎启动的声音,平稳的像猫打呼噜。韩江则检查了拖拉机的收割装置,冲尤启明比了个oK的手势。
尤启明将轿车收入空间中,自己跳上1台卡车上。
车队开进稻种推广办大院时,正在扫院子的老张,手里的扫帚“咣当”掉在地上。他张着嘴,看着2台卡车和带收割机的拖拉机,半天憋出一句:“我的娘哎,这是从哪弄来的宝贝?”
尤继武笑着指挥:“把处理设备和耕地播种设备卸到仓库,锁好!拖拉机和另1台卡车跟我去红旗生产大队!”
众人七手八脚卸设备时,有人好奇的摸了摸那台稻种处理机——银灰色的外壳光滑冰凉,上面布满了细密的按钮和显示屏,看的人眼花缭乱,谁也说不清这铁疙瘩是干什么的。
往枫林公社去的路上,拖拉机在土路上平稳行驶,减震系统比普通拖拉机好太多。
尤继武望着车窗外掠过的田野,心中感慨万千。春天划试验田时,大哥尤继广顶着不少压力,如今,看着这满车的先进设备,忽然觉得一切都值了。
红旗生产大队的五亩试验田里,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般的光泽。穗子饱满的往下坠,每一粒稻谷都胀鼓鼓的,像是要把外壳撑破。风一吹过,稻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混着泥土的芬芳,竟有种让人沉醉的富足感。
“继武,你们可来了!尤继光迎上来,他穿着件洗的发白的干部服,袖口卷到胳膊肘,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看到车队时,眼睛瞪得溜圆,“这是……收割机?”
“大伯,试试就知道了。”尤启明笑着点头。
陆风已经启动了收割机,缓缓驶入稻田。锋利的刀片接触刀杆的瞬间,发出轻微的“咔嚓”声,金黄的稻穗被整齐的切断,卷入机器内部。谷粒分离装置高速运转,饱满的稻谷顺着管道落入储粮仓,稻草则被粉碎成碎屑,均匀地撒回田里当肥料。
田埂上的社员们都看傻了。原本以为要30多号人忙一整天的活,这铁家伙突突的跑着,身后就留下光秃秃的田垄,速度快的让人咋舌。有个老社员揉了揉眼睛,拽着身边的人问:“我没看错吧,这玩意儿比30个人还能干!”
尤继广跑到机器后面抓起一把碎稻草,又扒着储粮仓看里面的稻谷——每一粒都饱满圆润,金灿灿的晃眼。他激动得直拍大腿,“好小子启明这是给咱们送来了金疙瘩啊!”
不到20分钟,五亩稻田收割完毕。韩江搬来一捆麻袋,陆风打开储粮仓,稻谷“哗啦哗啦”涌出来,发出沉甸甸的响声。
尤继武抓起一把稻谷放在手心掂了掂,又凑到鼻尖闻了闻——带着阳光和泥土的清香,没有半点霉味。
“装上车去推广办处理。”尤继武的声音里透着难掩的激动。
社员们帮着搬麻袋,才发现,一袋稻中竟有200多斤重,两个壮劳力抬着都费劲,韩风却一只手就能拎起来,看得众人目瞪口呆。
车队驶离时,尤继武站在田埂上,望着拖拉机的背影,忽然觉得这日子像是被什么东西推着往前跑,快的让人跟不上,却又充满了盼头。
卡车车厢里稻谷偶尔碰撞的声响,沉闷而踏实。尤启明望着窗外掠过的树木,嘴角噙着笑意。这五亩稻种是希望的种子,而那些先进的农机,是播撒希望的工具。从今天起,这片土地的改变才算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