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这些重炮是李云龙的部队配属来的,打起炮弹来他一点都不心疼。
以122毫米重炮每分钟五发的射速计算,
一门炮半小时就能发射一百五十发炮弹,
六门加起来就是整整九百发重炮炮弹。
换作以前,整个捌陆军100毫米以上的炮弹加起来都不够九百发。
如今半小时就要打出这么多,这场仗对孔捷来说,确实有些“阔气”。
毕竟新二团不像独立团,是没有大口径重炮的。
“可恶的家伙,捌陆军的重炮怎么如此猛烈,他们的炮弹不要钱吗?”
羽贺长泽中佐感受着地面震动的炮火,心中无比郁闷和憋屈。
什么时候轮到他们被捌陆军炮击了?这世道真的变了。
之前山本一木大佐曾说独立团是支与众不同的捌陆军队伍,
他当时并未放在心上。
战争可不只是比装备好坏。
如果比装备就能决定胜负,
那双方直接把武器摆出来就胜负分明了,还打什么仗?
土捌陆终究是土捌陆,装备再好又能怎样?
在他看来,不过是暴发户而已。
暴发户永远成不了真正的贵族。
然而从这炮击的密度和精确度来看,对面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炮兵部队。
仅仅六门重炮,就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大队长,是否需要向大同请求支援,让第27旅团前来协助。”
羽贺长泽摆了摆手说道:“第27旅团此时估计已经抵达大同,等他们赶来至少得两天时间。
而且我们无需额外支援,也能击退这支捌陆军。”
“阵地的防御设施受损情况如何?”
一名军官回答道:“我们的大部分掩体都是用石块和水泥砌成的,除了部分暴露在外的结构外,其他基本保持完好。”
“很好!”
羽贺长泽听后显得颇为满意。
只要防御体系仍在,捌陆军就别想攻破主防线。
只要主防线不失,他们就无法威胁到大同矿区。
约半个小时后,孔捷见阵地破坏已差不多,便开始下达新的作战指令。
“一营从正面推进,二营负责左右两翼的进攻,牵制敌军火力。”
“要明确任务,只是佯攻,目的是把小鬼子的火力点全部暴露出来。”
“等火力点清除得差不多,再发起总攻。”
说完后,他转头看向一名军官。
“齐连长,李顾问对你可是推崇备至,我也想看看你们是否真如他说的那么厉害。”
“这次主攻日军防线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要是你们出了岔子,让我部损失惨重,我可是要找李云龙算账的。”
齐连长敬礼回应:“请孔团长放心,我们定会让您见识到反坦克连的真正实力。”
随后便离开,前去组织反坦克连配合主力部队。
反坦克连所装备的,是红旗8单兵反坦克导弹。
该连编制下设有三个反坦克导弹排和一个弹药补给排。
每个排辖三个班,每个班配备两具红旗8导弹发射装置。
全连共配备18具红旗8反坦克导弹。
每套装备都配有吉普车一辆,刚好容纳一个战斗小组乘坐,车后固定着导弹发射器。
在李清河看来,这个年代,反坦克导弹最大的作用并非只是对付坦克。
在打击敌军坚固防御工事方面,它更具价值。
目前捌陆军的主要敌人是日军,而抗战胜利后也将面对国军。
双方装甲力量有限,战斗力也不算强。
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已足以应对。
若用反坦克导弹打日军坦克,简直有些大材小用了。
所以李清河认为,红旗8导弹简直就是摧毁防御工事的利器。
其制导方式为目视瞄准、手动操控、有线制导。
主要用来打击3000米范围内的装甲单位或防御设施。
采用光学追踪方式,命中率极高,可达九成左右。
威力方面更是毋庸置疑。
红旗8导弹使用的是聚能战斗部,能够穿透80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
对付一般的防御掩体更是轻而易举。
日军的阵地虽坚固,对常规炮弹有一定防御力。
但在红旗8导弹面前,几乎不堪一击。
很快,新二团的两个营上千名战士,在炮火掩护下逐步接近日军煤峪口主阵地。
日军的防御布置颇为巧妙,在阵地左右两侧的高地设置了大量机枪火力点,几乎封锁了整片开阔地带。
“捌陆军来了,吹哨通知部队进入战斗位置。”
“嘟嘟嘟嘟……”
尖锐刺耳的哨声在轰鸣的炮火声中依旧清晰可闻。
听到这急促的哨音,躲在掩体中躲避炮击的日军纷纷起身,迅速返回各自战斗岗位。
新二团虽无重型火炮,但中小口径的迫击炮配置不少。
这些弹药大多是向李云龙“借”来的,美其名曰:“先替李团长垫资打工。”
以孔捷的性子,这些炮弹注定是肉包子打钩,有去无回的。
晋西北铁仁角的名声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种赖劲儿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20多门60毫米和82毫米的迫击炮开始发出密集的爆炸声。
“砰砰砰……”
一发发炮弹对日军阵地展开了火力压制。
两个十六个营的战士借着爆炸点一步步向前推进。
这种步炮协同的战术也是从独立团学来的,虽然只学到了一点皮毛,但也算掌握了要领。
可见孔捷练兵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虽然他在三人中算是最弱的,但这主要是因为李云龙是战术高手,丁伟是战略高手,相比之下才显得他逊色一些。
但和其他很多军官比起来,孔捷的能力绝对不差。
当两个营的进攻部队距离日军阵地还有三百米左右时,遇到了第一个障碍。
一道道铁丝网挡住了去路。
不过在炮火的猛烈轰击下,铁丝网上已经出现了不少缺口。
这种老套的防御手段,在拥有强大炮火支持的捌陆军面前已经起不到太大作用了。
很明显,日军对阵地战的理解还停留在一战时期。
“杀给给!”
看到捌陆军人数众多地冲了过来,日军军官立刻下达了开火命令。
三百米的距离,对于训练有素的守备队来说,完全在有效射程之内。
最先开火的是机枪火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