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几组卡片再大胆联想一下,李婶和小明的牌组应该会包含下毒要素。
尤其是李婶,作为直接下毒者,喻千惠觉得她的线索中应该会直接出现毒物,但在表现形式上不会过于直接。
喻千惠盲猜一个大概是温度计。
小惠是死者,有目击者存在的情况下,她重金属中毒的身体状况应该会被公开,引起其他参与者对“中毒”这个死因的猜疑。
不过“中毒”这条线应该并不是致死线,尤其是在相关内容如此之多的情况下,显得过于直白,反而不适合作为核心手法。
且“中毒”这种作案手法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如果参与者抽取的谋杀卡片中没有像h洛因、水银这样的毒物,而死者又是死于“中毒”,那么就必须选择致死物辅助,那么之后推理环节就会走向一个两极分化的极端——
第一种:没有人选择毒物致死物。
没有人选择毒物致死物,但死者中毒而死,那么凶手只能是有毒物线索卡的参与者。
第二种:有人选择毒物致死物。
只有凶手需要杀人,所以也只有凶手需要毒物,那么凶手只能是被公开选择毒物致死物的参与者。
这两种结果无论是哪种结果出现,推理环节的难度就会从高考题下降到小学算数,结合前期谋杀游戏渲染的庞大声势,多少有点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的感觉。
在喻千惠看来,“中毒”属于是障眼法,真正的凶手手中应该有更直接的凶器。
比如一些不太起眼但是足够杀人的钝击物。
这些钝击物没有什么苛刻的条件,只要重量和硬度足够,多敲几下,保证死者死的不能再死。
而钝击致死虽然通常会伴随血迹,但并不像是中毒一样有明显症状,尤其是在死者小惠本身身体情况欠佳的状况下,还能和“疾病”这个死因互相混淆,目击者的立场不确定,但作为谋杀游戏的“上帝”,他肯定会注重游戏的娱乐性。
按目前的线索继续往下走,喻千惠基本能锁定杀死“小惠”的凶手是小明,这不是因为她比其他人聪明很多,而是因为她作为“死者”,知道太多旁人不知道的信息。
如果这是一局剧本杀游戏,那么她就是开了天眼的“场外选手”,只要谋杀发生,她就能直接锁定凶手。
但偏偏作为会真的死亡的“死者”,她必须亲手推翻这场谋杀,将所有的线索打乱,重新洗盘,然后作为制造这一切变故的“谋划者”,去面对自己带来的不确定性。
谋杀游戏,杀的是人命,谋的是人性。
想明白这一切的喻千惠没什么负担地拿着笔在草稿纸上涂画,房间中的榻榻米,矮桌,茶器,插花一个个跃然纸上。
喻千惠将道具【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的作用范围圈定在了自己居住的1005号房,房间中的每一个角落她都没有放过。
在谋杀游戏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即便她已经决定成为最终的恶龙,但在成为恶龙之前,她首先得屠龙。
杀人,是凶手要做的事情。
而她要做的,是以死者的身份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