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焱与赵干被囚于黑狱最深处,由莫长老的心腹日夜看守,确保万无一失。然而,从他们口中撬出的信息,却让宗门高层感到一股寒意自脊背升起。
“圣教”。
这个沉寂了数百年的名字,再次出现在监察殿的卷宗上,意味着风雨欲来。根据吴焱零碎记忆拼凑出的信息,这个“破障计划”并非小打小闹,其核心目标是以“蚀灵钉”污染乃至部分控制护山大阵的关键节点,为“圣教”势力潜入乃至大规模进攻打开一个缺口。断魂崖底的交易,则是计划中下一阶段物资交付的关键一环。
事关宗门存亡,宗主亲自下令,由莫长老全权负责,调动监察殿、阵法院、戒律堂乃至部分战斗序列的精英力量,务求在断魂崖将这批魔道余孽一网打尽,并顺藤摸瓜,挖出更深层次的隐患。
一场高度保密的作战会议在监察殿核心密室召开。与会者除了莫长老、金石长老等高层,还有几位筑基后期的各堂精英,沈问作为情报主要贡献者和“特殊技术顾问”,亦被破格允许列席。
会议由莫长老主持,他面色凝重地介绍了当前掌握的敌情:“……综上,十日后子时,断魂崖底寒潭,对方至少有一名代号‘影傀’的接头人,持有蟠龙纹令牌,实力预估在筑基巅峰以上,不排除有金丹期魔修潜伏的可能。对方目的明确,手段阴狠,且对宗门内部有一定渗透,此次行动,必须做到快、准、狠,绝不能放跑一人,也不能打草惊蛇,惊动其背后的‘圣教’主干。”
一位戒律堂的执事皱眉道:“断魂崖地势险峻,阴气浓郁,寒潭更是能干扰神识探查,利于隐藏埋伏,但也同样利于对方布置陷阱或利用环境逃脱。我们的人员布置需要格外谨慎。”
阵法院的一位长老补充:“我们可以在外围布置‘锁空大阵’,防止他们使用遁术符箓逃离。但寒潭附近水汽充沛,阴气森森,对至阳至刚的阵法有天然削弱,阵法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人员配置、阵法布置、撤退路线等具体战术。气氛严肃而紧张,充满了临战前的压抑。
沈问坐在角落,听着这些传统的战术讨论,手指无意识地在玉简上划动着。他习惯性地开启了【数据可视化】,在脑海中构建着断魂崖的地形模型、敌我双方可能的能量分布、行动路径规划……
听着听着,他总觉得有些地方“效率不高”。这种层层部署、依赖预判和绝对实力压制的传统作战模式,在他这个前世经历过无数项目协同、讲究“敏捷开发”和“用户体验”的产品经理看来,充满了“冗余流程”和“潜在风险点”。
终于,在一位执事提出需要安排三组人马交替监视,以防被对方察觉时,沈问忍不住举起了手。
众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这个只有炼气期,却坐在如此重要会议中的年轻人身上。
“沈问,你有何见解?”莫长老对自己这个徒弟的“奇思妙想”早已习惯,甚至有些期待。
“莫师,各位长老,执事。”沈问站起身,语气不卑不亢,“弟子以为,我们目前的作战方案,本质上是一个‘瀑布流开发模型’。”
“瀑布流……开发模型?”众人面面相觑,这又是什么新奇术语?
“就是先定好完整计划,然后按部就班执行,缺乏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变化的能力。”沈问解释道,“比如,我们假设对方只有‘影傀’一人前来,但如果来的不止一个呢?如果对方临时更换了交接方式呢?如果他们在交接前就设置了反向侦察陷阱呢?我们的‘三组监视’方案,在对方拥有反侦察手段的情况下,很可能变成‘三组暴露预警’。”
那位提出监视方案的执事脸色有些不好看:“那依你之见,该如何?”
“我们应该采用更‘敏捷’的思路。”沈问走到中央,用灵力在空中勾勒出断魂崖的简易地形图,“首先,将整个行动视为一个‘项目’,核心目标是‘捕获或歼灭所有来袭之敌,并获取更多关于圣教的情报’。围绕这个核心目标,我们不再追求一个固定的、完美的‘大计划’,而是将其拆分成多个可独立执行、快速迭代的‘小任务’(Sprint)。”
他指着地形图上的几个关键点:“比如,侦察任务。我们不需要固定人员长时间蹲守,而是利用对环境干扰抗性更高的‘工具’——比如改造过的侦查型傀儡虫,或者附着特殊感应符箓的小型水生灵兽——进行间歇性、多点位的流动侦察,数据实时回传。这样隐蔽性更高,覆盖更广。”
“再比如,主力伏击队伍。不必全部提前潜伏在预设地点,那样容易被针对性探测,且机动性差。可以分成几个‘敏捷小队’,携带短距离传送阵盘或遁地符,在确认目标出现后,根据指挥中心(由莫师坐镇)的统一调度,进行‘精准投放’,实现快速包围。这要求小队成员具备极强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指挥中心则需要一个‘数据中台’。”沈问看向阵法院长老,“将所有侦察单元回传的信息、环境能量监测数据、甚至是我提供的‘能量异常波动监测’(即他的数据可视化能力),进行整合、清洗、分析,形成统一的‘战场态势感知图’,实时共享给所有行动人员。确保每个人看到的都是最新、最全的‘需求文档’(战场信息)。”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沈问这一套“敏捷开发”、“Sprint”、“数据中台”、“需求文档”的组合拳,把一群习惯了令行禁止、阵法压制的修仙大佬听得一愣一愣的。有些概念他们能理解其意图,但那些古怪的名词实在拗口。
金石长老挠了挠他那如同火焰般的头发,嘀咕道:“听着有点绕,但好像……挺有道理?就像炼器,不能光盯着一个部件猛造,得兼顾整体和突发状况。”
莫长老眼中精光闪动,他抓住了沈问思路的核心:灵活、高效、数据驱动、快速响应。这确实比传统的固守待援或强攻硬打更适合此次行动,尤其是敌情不明、环境复杂的情况下。
“继续说。”莫长老示意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用户体验’。”沈问顿了顿,看着众人疑惑的眼神,补充道,“就是……我们得站在敌人的角度思考。他们最怕什么?最意想不到的是什么?”
他嘴角微勾:“他们肯定防备着我们的阵法、飞剑、法宝。但他们大概率防备不了……这个。”
沈问从储物袋里拿出了那枚自制的“一语道破令”,又晃了晃手中那块已经初步修复,闪烁着微弱蓝光的“bUG检测仪”(测灵石碎片)。
“弟子可以在关键时刻,利用此令短暂沉默关键目标,打断其施法或传讯。同时,这块‘检测仪’对‘蚀灵钉’这类蕴含异常规则之力的物品感应敏锐,或许能提前发现隐藏的陷阱或未被激活的‘蚀灵钉’。此外……”
他露出了一个带着点恶作剧意味的笑容:“在交手时,由弟子负责对敌方进行‘战术性吐槽’,干扰其心神,破坏其战斗节奏,为我方创造战机。毕竟,根据‘真言系统’的运行机制,吐槽越精准,效果越显着。”
一想到沈问那能把掌门发型吐槽到道心不稳、能让剑灵求闭嘴的“硬核嘴炮”,在场几位见识过或听说过其威力的长老,嘴角都忍不住抽搐了一下。让这小子在战场上开喷,对敌人来说,恐怕比面对漫天剑雨还要折磨。
莫长老沉吟良久,最终拍板:“沈问所言,虽名词古怪,但思路新颖,切中要害。此次行动,便参照此‘敏捷’思路进行布置!阵法院负责构建临时‘数据中台’和快速投放阵盘;戒律堂、监察殿精锐组成‘敏捷小队’,进行针对性演练;侦察任务按沈问建议执行。沈问……你作为‘特别战术顾问’,随老夫坐镇指挥中心,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并在必要时……进行‘言语辅助’!”
“弟子领命!”沈问拱手,心中莫名有些兴奋。将产品经理的思维运用到修仙界的大型团战中,这算不算是跨界创新的成功案例?
会议结束后,整个宗门机器开始围绕着这个全新的“敏捷作战模式”高效运转起来。而沈问,则被拉去参与了无数次战术推演和“数据中台”的接口测试,忙得脚不沾地。
他看着忙碌的众人,心中暗道:“‘圣教’是吧?来尝尝我们为你们精心准备的‘1.0版本围剿套餐’,希望你们的‘用户体验’……足够‘深刻’。”
(第121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