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的风少了几分凛冽,多了丝暖意。妞妞刚到虹吻石畔,就看见李婶举着个牛皮纸信封朝她挥手:“妞妞,老奶奶从城里寄信回来啦!还附了张照片呢!”
妞妞立刻跑过去,指尖捏着信封边缘,小心地拆开——信纸是带着浅蓝花纹的,上面的字迹温柔,老奶奶说收到了他们寄的信和落日吻石的照片,夜里总拿出来看,还说等天气暖和些,就带着哥哥的旧怀表来石畔,给大家讲更多小时候的故事。信尾还画了朵小小的金盏花,和《虹吻石记》里的图案一模一样。
“还有照片!”李婶从信封里抽出一张照片,上面是老奶奶坐在窗边,手里捧着他们寄的落日吻石照,窗台上摆着个小小的虹吻石模型,是老奶奶用红泥塑的,上面还沾着几点金粉,像落日的光。“奶奶说,这个模型是照着照片捏的,想它的时候就看看,”妞妞把照片贴在石桌上,眼睛亮闪闪的,“等奶奶来,咱们也给她做个真的红石模型,放在她家里!”
顾念苏蹲在石边,轻轻摸着石缝里的军徽,笑着说:“好啊,到时候咱们用树脂把军徽的样子拓下来,嵌在模型里,让奶奶走到哪都能带着红石的回忆。”秦叔刚好扛着工具来,听见这话,立刻接话:“我来做模型的底座,再刻上‘虹吻石忆’四个字,跟石畔的木架配成一对!”
张爷爷也来了,手里拿着本新的笔记本:“我把老奶奶的回信抄进《虹吻石记》里,再添几笔盼春的话,等开春金盏花发芽,咱们就把本子翻给她看,让她知道,这石畔每天都在盼着她来。”林晓则举着相机,对着照片和红石拍了张合影:“我要把这张照片洗出来,贴在回信旁边,这样《虹吻石记》里,就像有了跨越千里的对话。”
大家围坐在小火炉旁,一边烤着刚摘的橘子,一边商量着老奶奶来后的事。妞妞说要给奶奶摘最新鲜的金盏花,顾念苏说要煮奶奶爱喝的桂花茶,秦叔说要在石边搭个新的竹棚,免得下雨淋着,张爷爷则说要把老奶奶讲的故事都记下来,补进《虹吻石记》的后半册。
中午的太阳越来越暖,落在红石上,把石面的霜气都烘得干干净净。林晓去镇上洗照片,妞妞和顾念苏则把老奶奶的回信小心翼翼地抄进《虹吻石记》,张爷爷在旁边题了句:“归雁捎信至,石畔盼春归。”秦叔则在石边的风信子种球旁插了个小木牌,上面写着:“盼君来,共赏花开。”
傍晚的时候,风里带着淡淡的草木香,是石边的野草开始冒芽了。大家坐在竹椅上,等着落日吻石,手里拿着老奶奶的回信,心里满是期待。“快看!落日要来了!”妞妞指着天边,金色的太阳慢慢沉下来,把云层染成了橘红色,一点点贴近红石顶端。
顾念苏举起老奶奶寄来的红石模型,对着落日的方向:“奶奶,你看,红石又被落日吻啦!我们都在等你哦!”落日的光落在模型上,金粉闪着亮,和真的红石相映,像是两个小小的太阳,在石畔温柔相拥。
林晓按下相机快门,拍下了这一幕——真的虹吻石在落日里泛着暖红,小小的模型在手里闪着金粉,周围的人笑着、说着,木架上的《虹吻石记》在光里微微发亮。“这张照片要放在《虹吻石记》的最前面,”林晓笑着说,“就当是石畔和奶奶的‘春日约定’。”
天色渐暗,大家把回信和照片仔细收进木盒,又给玻璃灯换了新蜡烛。夜风掠过石畔,带着春的气息,吹得灯笼轻轻晃,落在红石上的光,像是在说:“再等等,春天就来啦,奶奶也来啦。”妞妞抱着《虹吻石记》,小声对红石说:“石头,咱们一起等春天,等奶奶,好不好?到时候,咱们又能听好多温暖的故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