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过后,山坳的泥土彻底解冻,顾念苏和众人去年撒下的花种,终于冒出了嫩绿的芽尖。红裸石西侧新开辟的花田里,爬藤花的藤蔓正顺着竹架悄悄蔓延,老陈带着美术生们蹲在田埂边,用画笔记录下芽尖顶破泥土的瞬间——笔尖下的嫩芽带着晶莹的露珠,像是从画纸里冒出来的生机。
“念苏!山下有客人来啦!”秦叔的喊声从山路口传来。顾念苏放下手里的花锄,抬头就看见一群背着画板、提着小篮子的人朝花田走来,为首的是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女士,手里捧着一本卷边的《四季全册》。
“我们是从城里来的‘落日读者团’!”女士笑着递过预约信息,“看了《四季全册》里的花田故事,特意报名参加‘春日播种体验’,想亲手种下今年的花苗。”身后的孩子们举着小铲子,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花田里的嫩芽:“姐姐,我们能种那棵爬藤花吗?想看着它绕着红裸石开花!”
顾念苏笑着点头,给大家分发了花苗和小铲子,李婶则端来装着有机肥的竹筐:“种的时候要把根埋深些,浇点温水,花苗长得才壮实。”孩子们跟着顾念苏蹲在花田边,小心翼翼地把花苗放进土坑,小手笨拙地埋土、浇水,美术生们则举着相机,拍下这一幕幕充满童趣的画面。
一位年轻妈妈种下一株向日葵,特意在花苗旁放了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和宝宝一起等花开”。她摸着《四季全册》的封面说:“去年看这本书时,就羡慕山坳的慢生活,现在亲手种下单子,感觉像是把书里的美好照进了现实。”
午后的阳光渐渐温柔,红裸石被晒得暖融融的。老诗人坐在石头上,给客人们念起新写的诗:“春分裁得绿衣裳,花苗初绽引客忙,红裸石边人语笑,落日未到意先扬。”孩子们跟着念诵,声音清脆地回荡在山坳里。
突然,一位小姑娘指着花田角落喊道:“快看!有蝴蝶!”大家转头望去,一只粉白色的蝴蝶正停在刚冒芽的薰衣草上,翅膀扇动间,像是在与嫩芽打招呼。顾念苏笑着说:“这是今年第一只来花田的蝴蝶,说明咱们的花苗养得好,连蝴蝶都提前来赴约啦!”
傍晚时分,客人们种下的花苗在夕阳下微微晃动,小木牌上的字迹被余晖染成金色。顾念苏给每位客人递上一袋新收的花种:“这是去年花田的种子,带回家种在阳台,就能把山坳的春天带回去啦。”孩子们捧着花种,兴奋地说:“等我们的花开花了,就拍照片寄来,和山坳的花田比一比!”
送走客人后,大家坐在绣坊里整理照片。林小姐翻着相机里的画面——孩子们埋土的认真模样、年轻妈妈写下的小木牌、蝴蝶停在嫩芽上的瞬间,笑着说:“这些照片可以做成‘花田客记’,放进‘落日新篇’绘本里,让更多人看到花田的热闹。”
顾念苏拿起一本草稿本,在扉页上画下红裸石和新种的花苗,旁边写道:“花田初绽,客自远方来。他们带着对落日与红裸石的向往,种下花苗,也种下了新的期待。原来‘落日吻过红裸时’从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每一个奔赴而来的人,共同书写的温暖篇章。”
窗外的月光洒在花田上,新种的花苗在夜色里静静生长。顾念苏知道,随着花苗破土、客人来访,“落日吻过红裸时”的新篇正在悄然铺展——夏天会有爬藤花绕着红裸石织成花帘,秋天会有客人们寄来的远方花开照片,而落日,会依旧准时亲吻红裸石,见证每一场与美好有关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