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二,南下队伍在太行山深处艰难行进。春雨让山路变得泥泞不堪,运送典籍的马车屡次陷入泥坑。李二狗带着伤腿,始终走在装载《永乐大典》的马车旁。
前方传来王老蔫的低喝。锐士营的士兵迅速散入两侧山林。
一队清军巡逻兵从山道拐角处出现,约莫二十余人,押送着几辆囚车。囚车里关着的是几个衣衫褴褛的读书人,个个身上带伤,却仍挺直着脊梁。
是保定府的举人,郑经纶压低声音,我在江南时就听说过他们。
王老蔫打了个手势,锐士营如同猎豹般扑出。不过片刻功夫,清军全部倒地。李二狗急忙带人打开囚车。
多谢义士相救,为首的老举人拱手,在下傅山,这些是我的学生。
听到傅山这个名字,连郑经纶都肃然起敬:原来是青主先生!
傅山看了眼队伍中的典籍,突然问:诸位这是要往何处去?
南下联络义军,林川回答,传递文明火种。
带上我们吧,傅山说,我们熟悉河北地形,可以带你们走小路。
这个建议来得正是时候。在傅山指引下,队伍避开官道,沿着猎人才走的山路继续南下。途中,傅山说起他们被捕的原因:因为在乡间讲授《春秋》,被清军以传播伪学的罪名抓捕。
他们不仅要亡我们的国,还要灭我们的史!傅山的学生愤慨地说。
正月二十五,队伍抵达黄河渡口。由于清军严密封锁,所有渡船都被收缴。王老蔫带人搜寻整夜,只找到几条破旧的小渔船。
只能分批次过河了。林川皱眉。
第一批过河的是典籍和伤员。李二狗执意要留下断后,他将《永乐大典》的箱子仔细固定在船上,对船工千叮万嘱:就是人没了,书也不能丢。
就在第二批准备渡河时,对岸突然亮起无数火把。清军骑兵如潮水般涌来,箭矢如雨点般落下。
中计了!王老蔫大吼,保护典籍!
混乱中,傅山突然指向下游:那里有个废弃的古渡口!
队伍且战且退,向下游转移。古渡口隐藏在芦苇丛中,果然还有几条破船。但清军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被包围。
你们先走!傅山对林川说,我带学生断后。
不等林川反对,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举人已经带着学生迎向清军。他们手无寸铁,却用身体组成了一道血肉长城。
华夏文脉,绝不能断!傅山的呐喊在夜空中回荡。
借着这个机会,队伍终于全部渡河。对岸的山西境内,早有当地义军接应。当最后一条船靠岸时,下游的喊杀声已经渐渐平息。
李二狗跪在河岸上,望着对岸的火光,泪水混着雨水流淌。他小心地打开书箱,发现最上面那本《论语》的扉页上,不知何时被傅山题了一行字:
为往圣继绝学
二月初一,队伍抵达晋南的义军据点。这里的景象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漫山遍野都是操练的士兵,工坊里正在赶制火铳,学堂中传来朗朗书声。
林将军!一个熟悉的身影迎上来,竟是南下已久的沈文舟,我们已经联络了七省义军,就等你们来了!
在接下来的军事会议上,林川铺开辽东都司地图。各地义军首领看到这幅珍贵的地图,个个激动不已。
有了这个,我们就能直捣辽东!
林川的手指落在地图上的山海关,我们要先取京师。
这个大胆的计划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但林川接下来的分析,让众人渐渐信服:清军主力分散在各地,京师防守空虚。若能一举收复北京,必将震动天下。
而且,郑经纶补充道,京师文渊阁中,还藏有《永乐大典》正本。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下定了决心。
二月十五,盟誓大典在晋南举行。七省义军推举林川为盟主,誓师北伐。当字大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时,不知道谁先唱起了《满江红》,很快,数万人齐声高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李二狗站在队伍中,看着漫山遍野的义军,突然明白了傅山们用生命守护的是什么。那不只是几卷典籍,更是一个民族不灭的魂。
北伐的号角已经吹响,文明的火种正在成燎原之势。这一次,他们要夺回的不仅是土地,更是被践踏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