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傅曦那两声清晰的“妈妈”,如同世界上最动听的咒语,瞬间抚平了林晓悠所有因等待而产生的细微焦虑,也为这个家注入了新的喜悦与活力。小家伙似乎也掌握了语言的魔力,开始更频繁地使用“爸爸”和“妈妈”,常常把“爸爸妈妈”连在一起叫,奶声奶气地,像嘴里含着一块糖。
然而,生活的旋律并非只有欢快的乐章。在一片温馨和睦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离别,正随着日历一页页翻过,悄然临近——张姐的合同期快要满了,而她早已决定,这次期满后就不再续约,准备回老家安心养老,含饴弄孙。
张姐是家里请的第三位育儿嫂,却是做得最久、也最得他们信任的一位。从林晓悠孕晚期来到这个家,到小傅曦出生、满月、百天、蹒跚学步、咿呀学语……近两年的时间里,她几乎参与了这个小生命每一个重要的成长节点。她专业、尽责、心地善良,早已超越了普通的雇佣关系,成为了这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离合同结束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一种淡淡的离愁便开始在家里弥漫开来。张姐做事依旧利落周到,但眼神里时常会流露出不舍,她会更长时间地看着小傅曦玩耍,会下意识地把他散落各处的玩具收拾得格外整齐,会在给小傅曦喂饭时,喃喃地说:“我们曦曦要乖乖吃饭,长得壮壮的,张奶奶以后就不能天天看着你啦……”
林晓悠和傅景渊更是心情复杂。他们由衷地为张姐即将开启悠闲的退休生活感到高兴,但一想到这个熟悉的身影即将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心里便充满了浓浓的不舍与感激。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一场“告别预习”。
傅景渊找张姐进行了一次正式的谈话,除了结算清楚的薪酬外,还额外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红包和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一条柔软的羊绒围巾和一套口碑极好的保健品。
“张姐,这两年辛苦您了。”傅景渊语气诚恳,“曦曦能长得这么好,您功不可没。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您务必收下。以后有空,随时欢迎您回来看看。”
张姐推辞不过,接过红包和礼物,眼圈微微泛红:“先生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曦曦这么乖,带他是我的福气。”
林晓悠则开始悄悄跟着张姐“偷师”。她让张姐示范如何更快更好地冲泡出温度恰到好处的奶粉,如何把小傅曦那些难洗的、沾了果渍菜汁的衣服搓洗干净,甚至记住了张姐独家秘制的、小傅曦最爱吃的肉末蒸蛋的火候和调味比例。她把这些细节都认真记在手机备忘录里,仿佛这样就能将张姐带来的那份安心感留存下来。
他们也开始更多地让张姐在白天有一些自己的时间,鼓励她去和同在城里做家政的老乡聚聚,或者去逛逛商场,买些带给老家亲人的礼物。
最让人动容的是小傅曦的反应。他似乎也模糊地感知到了什么。以前,张姐下班后,他并不会特别黏她。但这段时间,每到傍晚张姐准备回自己房间时,他会主动跑过去,抱住张姐的腿,仰着小脸,口齿不清地说:“奶奶……抱抱。”
张姐总会心软地把他抱起来,他就会满足地把小脑袋靠在张姐肩膀上,安静地待上好一会儿。这种无声的依恋,比任何话语都更让人心头发酸。
林晓悠拿出相机,提议拍一张正式的全家福,一定要有张姐。照片里,傅景渊和林晓悠抱着小傅曦坐在前面,张姐穿着她最好的一件衣服,笑容慈祥地站在他们身后,手还自然地搭在林晓悠的椅背上。这张照片,被林晓悠精心冲洗出来,装裱好,一份放在家里的相册,一份让张姐带回老家作纪念。
倒计时一天天减少,告别的话语练习了无数次,但真到了那一天,空气中依然弥漫着化不开的伤感。这是人生必经的聚散,带着感激与祝福,也带着深深的不舍。这场“退休倒计时”的告别预习,让分别显得不那么仓促,也让所有的情感得以充分地表达和安放。他们知道,张姐的位置无人可以完全替代,但她留下的爱与照顾,将会一直温暖着这个家,和小傅曦成长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