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傅曦的“认生期”像一阵微妙的风,让家庭内部的联结更加紧密,也提醒着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更多耐心的守护。林晓悠逐渐习惯了儿子化身为“小树懒”的粘人模式,享受着这份沉甸甸的依赖。而在家庭之外,商业世界的浪潮依旧起伏不定。
一个看似平常的周四,傅景渊在晚餐时分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海外一个重要投资项目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合规问题,需要立刻组建团队进行危机处理,并准备与对方召开跨时区的视频会议。他放下筷子,脸上的表情瞬间切换到工作模式,带着歉意对林晓悠说:“公司有急事,我得回去。”
林晓悠早已习惯这种突发状况,只是点了点头,叮嘱道:“再忙也记得抽空吃点东西。”
傅景渊匆匆离开,家里的氛围似乎也随着他的离去而沉淀下来。林晓悠照顾儿子洗澡、读绘本、哄睡,一系列流程结束后,已是晚上十点多。她走到客厅,看到书房门缝下果然透出了那条熟悉的光带——他的“加班暗号”再次亮起。
她没有去打扰,只是像往常一样,给他发了条信息:「需要帮你准备点宵夜吗?」
片刻后,手机屏幕亮起,是他的回复:「不用麻烦,我自己解决。你先睡。」
林晓悠知道他的“自己解决”大概率就是一杯黑咖啡撑到底,或者让助理点个三明治敷衍了事。她想了想,没有坚持,只是去厨房,烧了一壶热水,用保温壶装好,又洗了一碟水果,轻轻放在了书房门外的矮柜上。
书房内,傅景渊正深陷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巨大的显示屏上分割着数个窗口,有复杂的法律文件,有实时变动的数据图表,还有团队成员紧张沟通的聊天界面。空气中弥漫着凝重的气息,只有他敲击键盘和偶尔低沉指令的声音。
时间在高度专注中飞逝,等他终于将初步应对方案部署下去,安排好了凌晨与海外团队的会议时间,暂时得以喘息时,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了凌晨一点。
高强度的工作消耗了大量能量,胃里传来清晰的空虚感。他揉了揉疲惫的眉心,起身准备去倒杯水,拉开了书房的门。
门外的矮柜上,保温壶和那碟水果安静地等着他。壶里的水还滚烫,水果也洗得晶莹剔透。一股暖流划过心间,他倒了杯水,吃了两片苹果,感觉稍微好了些,但那种源自深处的饥饿感并未消失。
他走向厨房,想找点能快速填饱肚子的东西。打开橱柜,目光掠过各种需要烹饪的食材,最终落在了一摞独立包装的速食杯面上。这是张姐偶尔应急或者林晓悠深夜创作饿了时会吃的,他平时几乎不碰。
但此刻,它看起来无比诱人——快速、方便、热乎。
他拿出一杯,撕开包装,按照说明注入热水,盖上纸盖。在等待的三分钟里,他又打开了酒柜。高度数的烈酒不适合熬夜工作时喝,他的目光落在了一瓶开启后还没喝完的、口感柔和的干红葡萄酒上。
一种奇怪的组合在他脑中形成。
三分钟到,他揭开杯盖,浓郁的人工香料和面饼的香气扑面而来。他端着这杯热气腾腾、与他的身份和所处环境都格格不入的泡面,又拿了一个高脚杯,倒了小半杯深邃的红酒,一起端回了书房。
于是,在凌晨一点多的书房里,出现了这样一幅颇具超现实主义的画面:价值不菲的实木书桌上,一边是亮着的电脑屏幕,上面是关乎数亿资金流向的复杂图表;另一边,则是一杯冒着热气的廉价泡面,和一杯在灯光下荡漾着宝石红色光泽的葡萄酒。
傅景渊坐下,先喝了一口红酒,醇厚的果香和单宁的微涩在口中蔓延,稍稍缓解了精神的疲惫。然后,他拿起附赠的小叉子,搅起一绺面条,吹了吹,送入口中。那熟悉又陌生的、带着强烈味精味道的热汤和软滑面条,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抚慰了他空虚的胃。
他就这样,一口泡面,一口红酒,交替进行着。味蕾上,是平民食物的咸鲜与精英酒液的醇香粗暴地碰撞;精神上,是处理庞大公务的冷静与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原始渴望奇异地共存。
这混搭的宵夜,无关风雅,甚至有些狼狈,却无比真实。它是在巨大压力下,一个男人用他手边最触手可及的东西,对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强行续能与短暂救赎。
吃完最后一口面,喝光最后一口汤,再将杯中剩余的红酒一饮而尽。傅景渊感觉胃里踏实了,身体也暖和起来,虽然疲惫依旧,但至少有了继续战斗下去的能量。
他将空杯和泡面桶收拾好,重新坐回电脑前,准备迎接下一轮的会议。书房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窗外城市的寂静。那片刻混搭的宵夜时光,如同一个隐秘的驿站,让他得以喘息,然后再次披上冷静与强大的铠甲,去面对他的战场。而这碗泡面与葡萄酒的故事,也成了他无数个加班夜里,一个不足为外人道,却真实刻录着奋斗与孤独的私人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