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那到时候再说呗。起码眼下,能填饱肚子还能赚点钱。”

夜幕降临,海风渐凉。兄弟俩提着满桶蛏子回到家。二虎迫不及待把桶往地上一放:“哥,明天咱去集市多摆一会儿摊,肯定能卖空!”

大虎却叹口气:“二虎,你记得娘说过的话么?咱爹当年就是贪着下海,最后才没能回来。”

二虎一怔,手里的蛏子差点掉地上。他咬咬牙:“哥,我记得。但……咱不能一辈子穷着吧?总得找条路子。”

大虎拍了拍弟弟的肩:“我懂你的心思。只是咱要小心行事,别一时高兴就忘了危险。”

兄弟俩沉默片刻,外头海浪声一阵紧一阵,像是提醒,又像是在召唤。

二虎早早支起摊位,吆喝声响亮:“新鲜蛏子!刚退潮挖的,个大味美!”

买菜的乡亲纷纷围过来。一个城里来的客商看了看,问:“小伙子,你们这蛏子吐过沙没有?”

二虎愣了愣:“这个……还没有,不过咱这是最新鲜的!”

客商摇摇头:“吐过沙的才能进饭店。我出高价收,不过要明天再来。”

二虎急忙问:“高价是多少?”

“一斤四块。”

二虎眼睛瞪圆:“啥?昨天咱卖一块五一斤,你一口价就翻一倍!”

客商笑笑:“这就是区别。吐过沙的,肉干净,能直接上桌。你们要是真能养,我天天来收。”

大虎闻言,心里一动,连忙点头:“好,明天请您再来。”

客商走后,二虎兴奋得直搓手:“哥,你听见没?一斤四块!咱这一桶得翻多少倍啊!”

大虎压低声音:“别光顾着激动。咱得先找干净水,真养成功了再说。”

夜里,兄弟俩提着桶来到河口,把蛏子倒进浅水里。二虎蹲在水边,看着蛏子纷纷探出管子冒泡,乐得直拍大腿:“嘿,活了活了!明天肯定能卖高价!”

二虎抱着半空的竹筐,笑得像个孩子似的。

“哥,你说这蛏子真就这么好卖?咱要是天天能挖到这么多,岂不是天天都有银子进兜?”

大虎却没二虎那么乐观,他抹了把额头的汗,沉声说道:

“话不能这么讲。今天是头一回,村里人还没见过咱这活鲜的蛏子,都新鲜。要是真让人知道咱天天都有,价钱怕是压下来了。”

二虎眨眨眼,挠了挠脑袋:“那怎么办?难道还藏着掖着不成?哥,我想着咱要是真能靠这个过日子,以后就不用再去城里搬砖受罪了。”

大虎望着退潮的海滩,心里也有些发热。他记得小时候,父亲常说:“海里是个宝库,就看你敢不敢下手。”只是这些年赶海的人多,能捞上来点什么好东西实在不容易。今天能卖出去,算是走了好运。

这时,一个尖细的嗓子从身后传来:“哟,你俩小子今天发财啦?半筐蛏子都卖光了?”

二虎回头一看,是村里的王婶。她正提着个篮子过来买菜,脸上带着笑意。

“王婶!可不是嘛,这蛏子新鲜得很,刚从滩涂里挖出来的。”二虎赶紧笑着搭话。

母亲把门闩上,又把墙边的马灯拎到桌上,“夜里出门打灯,别摔了。”

“灯芯我修过了。”父亲把马灯点着又灭,“风一大就罩住,别让火苗闪。”

夜里,海浪在礁石上翻滚,远远传来几声拖网船的马达声,忽远忽近。屋里人都早早躺下,宋仁泽却翻身坐起,轻轻披了件旧衣裳,把门推开一条缝,嗅了嗅风,“北风轻,偏东一点,明儿海口会起细浪,滩涂上的泡沫会长。好事。”

第二天蒙蒙亮,天边泛出一线鱼肚白。鸡叫三回,村巷里陆续有脚步声,背篓、竹竿碰撞的轻响一路串过去。母亲把热粥装进搪瓷壶,“你们带着,路上喝一口垫垫。”

“娘,歇着。”宋仁泽背起篓,“等我们回来,就有好消息了。”

李二虎提着竹笼在前,兴奋得直搓手,“老大,今儿说不定能捡个大母膏。”

“看情形。”宋仁泽笑,“带膏的要看膏色,太瘪放了也白搭。再说大母蟹回潮产卵,咱别逮光,留点根,年年才有得抓。”

两人沿着海堤一路小跑,路边棕榈叶在风里簌簌响。到了红树林边,潮水退了三尺,根须像一只只爪子扎在泥里,泥皮光滑发亮。几只弹涂鱼哧溜一下钻进洞里,沙蟹沿着水线横冲直撞。

“看脚印。”宋仁泽蹲下,指尖轻轻抹过泥面,“昨天下午的浪把老印子冲掉了,这些是夜里留下的。鞋钉细密,步子长,脚尖外八,背海走的。外村人一般走里海道,这个从根须间横穿,怕是干熟的。”

“割网的?”

“不一定。”宋仁泽顺着印子往前,“看这处有顿步,脚印深,站住观察过。前面就是我们上个月下的第一道笼位,他站在这儿望。”

“试探地形?”李二虎握紧了竹竿。

“像。”宋仁泽起身,“先收第一道笼。”

两人分开,沿着根须一里一里挪。第一个笼拉上来,笼里啪啪作响,一只青蟹两只沙螺,蟹钳吐着泡,眼梢亮晶晶。李二虎笑出声,“开门红。”

“别乐得太早。”宋仁泽把蟹捏住,翻过来看,“公的,刚过壳,壳边软。放回去。”

“放?”

“放。”宋仁泽把蟹放到水里,看它横着几步钻进根须,“公蟹再长一阵,身价高。咱抓实在的。”

第二个笼拖起来重一些,泥里拖出一道浅沟,网丝抖动,笼里挤着两只青蟹一只石蟳,还有一团黑糊糊的海虫。李二虎咧嘴,“这只大。”

“母的,边上有黄。”宋仁泽捏了捏,“但膏还不满。再放。”

“老大你这下手是真稳。”李二虎把蟳拎出来,“这石蟳硬,卖不上价,不如直接拿回去熬粥。”

“留着。”宋仁泽把石蟳丢进篓,“中午给娘熬汤。”

第三个笼才拉到半截,笼口忽然朝里猛一沉,泥面一阵乱抖。李二虎眼睛一亮,“有大的。”

“别拽,等它自己回头。”宋仁泽把绳子登在脚背上,示意他慢慢收。笼子出了泥,“哗啦”一声水响,一只青黑青黑的大母蟹横在笼里,背甲宽了一大掌,钳子粗得像小孩胳膊,笼丝都被它撑开了。

“压住笼口。”宋仁泽单手扣住蟹背,另一只手飞快把门卡上,“看膏。”

两人对望了一眼,谁也没说话。母蟹腹甲掀开,黄油油地一片,均匀饱满。李二虎咽了口唾沫,“这要是拿去收购站,得换多少票子。”

“先别想钱。”宋仁泽把蟹放进专门的湿草兜里,“这一只可以留。但今天我们就留这一只。多了也不成规矩。”

“听你的。”

又往前收了四五只笼子,有空有满,泥里不时蹿出泥鳅似的小鱼。到了那道顿步脚印的尽头,根须间露出几根陌生的竹签,绑法和村里不同,绳头用的是白棉线,线上还打了一个奇怪的结。

李二虎眼神一冷,“这不是咱们的手法。”

“别动。”宋仁泽把竹签挪到一边,弯腰看泥面,“这里有刀口,泥皮被薄薄削了一层,像有人用刀尖在找绳。昨日的水线就在这儿,他顺着水线割过一圈。咱的笼子放在他外侧,他没摸到。”

“那他是冲谁来的?”

“靠里那几张地笼。”宋仁泽站直,“东岔口那道沟,老杨和小崔的。”

“这帮王八蛋。”李二虎压着嗓子骂,“回去要告诉支书。”

“先把证据记住。”宋仁泽从怀里摸出一小截铅笔,在竹片上画了几个记号,“结的样子,线的颜色,签子的长短,脚印的深浅。回村对一对。”

说话间,潮在悄悄回头,水面像一层玻璃推过来,根须下的黑洞里吐出一串串气泡。海风一下子湿了,水鸟在远处惊飞。宋仁泽抬眼看天,“撤。回堤上收最后那两张笼。”

“走。”

两人脚下快了几分,却还留心看泥面。刚拐出那道根须密的弯,忽听右侧有动静,像有人在水里急喘。李二虎一把拽住宋仁泽,“那边有人。”

“别冲。”宋仁泽把马灯护在怀里,压低声音,“喊。”

“谁在里头?”

那影子挣扎了一下,冒出半个脑袋,“我我我,救命。”

“是三娃。”李二虎认出嗓音,“小王家的,才十六。”

“别动,我们绕过去。”宋仁泽把竹竿横着抵在泥上,踩成一道硬点,一步一步挪过去。小王三娃腿上缠了根破网,脚被吸在泥里,越挣越深,脸吓得发白。

“别怕,跟着我呼吸。”宋仁泽一把按住他肩,“先别抽脚,膝盖慢慢扭开,脚尖朝上。二虎,绳子。”

绳子抛过去,扣住腋下。宋仁泽让他吸一口气,再慢慢吐,手掌在泥下探到他的脚踝,左右撬了两下,泥口松开了一点,“好,现在跟着我数,三下往上。”

“一二三。”

人被硬生生拔出来,扑通一声趴在根须上,喘得像风箱。小王三娃哆嗦着,“我我看你们下笼,就跟着瞧一眼,结果一脚踩空。”

“瞧一眼也得有数。”李二虎一巴掌拍他背,“你要是再往里走一步,今天就得请人抬你了。”

宋仁泽把破网扯下来,“谁家的网?”

小王三娃回想了一下,“不是村里的,线有股怪味,像药水。”

“记住了。”宋仁泽把破网叠好,“这类网大多是外村人用来偷蛏沟的。回去说给支书听。”

潮水已涨到小腿,泥面开始漂起一层细泡,两人的裤脚湿得贴在腿上。收完最后两个笼子,回到堤上时,天已亮透,远海一片银白。

“先把蟹送回家。”李二虎把背篓往肩上一甩,“老大,中午你家里该热闹了。”

“别闹,低调。”宋仁泽笑,“回来先把船修了。”

村口的榕树下,老李支书正和几个老头围在一起说话,见他们回来,招手,“收成怎么样?”

“有一只大母蟹,别的都放了。”李二虎把湿草兜晃了一下,“支书,我们在红树林里看见外村人的手法,还救了小王家的三娃。”

老李支书皱起眉,“果真?”

“果真。”宋仁泽把竹片上的记号递过去,“他用白棉线,打这个死结。竹签短,五寸多一指。脚印外八,鞋钉细密,走路爱顿步看水线。还有一张破网,带药水味道。”

“像东湾那边的人。”一个老渔匠凑近看,“他们线爱用漂白棉,便宜。”

“八成。”老李支书思量片刻,“仁泽,你回来了正好。今晚把大伙招呼到祠堂,咱立个守望的章程。红树林那几道沟,轮流有人盯。谁的网被割,我们公家出绳出签,先顶上。”

“我再画一张图,把根须密的地方标出来。”宋仁泽点头,“除此之外,堤脚上安排两处火籁架,夜里有人看风,风向一变,火光就晃。若见陌生影,竹筒一吹,大家都听得见。”

“这个主意好。”老李支书拍大腿,“还有胡先锋卡沙的事,中午我去队里把账本翻开,谁家的条子押着,他收了啥,记得清清楚楚。”

“我去。”宋仁泽说,“我会说话。”

“你还得回家陪你爹娘。”老李支书笑,“有我在,你放心。”

三人又说了几句,分头散了。刚进屋,母亲迎出来,“回来啦。裤腿都湿透了,快换。”

“娘,今天收拾得不错。”宋仁泽把湿草兜递给她,“中午熬个清汤,别放太多盐。二虎你留下吃。”

李二虎挠头,“我回去报个信,让我娘放心,待会儿再来帮你修船。”

父亲已经把老舢板从棚里拖出来,靠在墙根。船腹上有两条裂缝,用旧布堵着,布边硬得像木片。宋仁泽卷起袖子,“先把旧布拆了。”

父子俩配合熟练,先用热水把布泡软,再慢慢撬开。裂缝里黑黑的沥青油已经干硬,指甲抠上去四分不动。父亲拿来一块旧铜片,“用这个刮。”

“好。”宋仁泽把铜片挤进缝里,慢慢把老油刮出来,扯成一条条,丢到一边的铁盆里,“一会儿再加热熬软,混新松香一起回填。”

“你小子懂得越来越多。”父亲笑了笑,“以前都是我教你,现在你倒成师傅了。”

“学着用呗。”宋仁泽擦了把汗,“等修好,外面再钉上一道薄木皮,缝里塞麻,再上油。这条船还能撑两年。”

母亲在屋檐下的灶口生火,把一口小铁锅架上,锅里是父亲刚煮开的松香和旧油灰,香味冲鼻。她瞥一眼院外,“有人来了。”

院门口,李二虎和老杨一前一后,肩上扛着一捆麻,手里提着两块薄木皮,“这些给你,省得跑供销社。”

“来得好。”宋仁泽迎上去,“二虎,木皮锯成两寸宽,老杨你帮我把麻拆成细股。爹,把那盆里剔出来的老油再熬一会儿,熬到拉丝。”

几个人忙得热火朝天,院子里响起刮木皮的沙沙声、锯条的吱呀声和火里松香爆小泡的噼啪声。母亲把马灯弓着罩在灶旁,怕火星子窜出去。太阳爬到屋脊上,远海饱满起来,村口传来支书的嗓门,叫人到祠堂开会。

“去吧。”母亲把一碗清汤端出来,“喝一口再去。”

“娘,你和爹先吃。”宋仁泽把碗一仰,“我和二虎去祠堂,回来接着干。”

祠堂里已经坐满人,男男女女挤在一起,小孩子抓着大人袖子不敢吭声。老李支书把一本账本放在八仙桌上,拍了一下,“今天两件事。第一,红树林守望的章程。第二,河沙卡人这一笔账。”

“先说第一件。”宋仁泽站起来,把画好的简图摊开,“这是东岔口到西岔口的根须分布图,黑点是密区,白线是水沟,红圈是我们下笼的点位。从今晚起分四班守,每班四个人,一盏灯一支竹枪,一个铜号子。一旦发现陌生人下根,吹号,近的人抄过来,远的人去堤口拦。谁家本事大,腰上再扎一根粗绳,别逞能。夜里泥里湿滑,先保命。”

“说得在理。”老渔匠点头,“我第一班。”

“我第二班。”李二虎举手,“我眼睛亮。”

众人笑了一下,紧张的气氛缓了一些。老李支书翻开第二本账,“再说胡先锋。谁拿过条子,被他卡了的,站起来说。”

人群里唰唰站起一片。有人说他要了一包烟,有人说要了一张油票,有人说直接伸手要钱。老李支书一条条记,记完抬头,“他是公社的人不假,可也不能拿群众开刀。这账今天记下,明天我就拿去公社。谁家不敢出头的,把条子交给我。别怕,有队里撑着。”

“我去现场。”宋仁泽开口,“他若不认,我就让他认。”

“你刚回来。”老李支书皱眉,“先修家里的事。”

“家里有爹娘,有二虎他们帮着。”宋仁泽笑了一下,“咱村的脊梁不能塌。我去是为了以后回来的年轻人少吃这一口哑亏。”

祠堂里一阵低低的应声。老李支书点头,“那就这么定。晚上守望从今天开始,名单我贴在祠堂门口。河沙的事,明日午后开到沙场。散会。”

太阳偏西,海面上闪着碎金。回到家,院里那艘老舢板已经补好了第一道缝,木皮贴得服帖,麻丝被油脂浸透,散着淡淡的松香味。父亲把最后一道钉子敲紧,抬头,“来,帮我翻个身。”

“好嘞。”李二虎把肩膀一顶,船腹慢慢从木墩上滚下来,伏在草垫上。宋仁泽擦干净缝旁,拿刷子把热油涂匀,“一会儿晒一晒,晚上就能下水试漏。”

母亲从厨房端出来一盆米饭和一锅蟹汤,汤里那只大母蟹只拆了一边腿,蟹身完整躺在汤里,汤清而浓,飘着姜丝和葱花。她把汤递给父亲,“你们忙了一天,先吃口热的。”

父亲舀了一勺,忍不住笑,“这味道,是真香。”

“娘,这只蟹别全吃了。”宋仁泽把蟹身又推回汤里,“留一半,等晚上我去老杨家讲守望章程,分一碗给他。明天给小王家送点,三娃吓得不轻。”

“你倒是记得周全。”母亲心疼地看他,“你自己多吃两口。”

“我不挑食。”宋仁泽喝了一大碗汤,把碗放下,“二虎,晚上你跟我去东岔口,把火籁架搭起来。竹子我下午顺路看过了,堤边新鲜的好几根。”

“行。”李二虎抓起馒头咬一大口,“我打结,你点火。咱这火架一亮,看谁敢摸黑伸手。”

天渐渐暗下去,海风更凉了一些。两人扛着竹子和麻绳,走到堤脚,把三根竹子扎成三角,底下压上石块,在顶端挂了个铁篮。宋仁泽把带来的油布捻成条,塞进篮里,“别一次点太旺,风大容易灭。慢火长亮,比一闪一灭叫人心里踏实。”

“老大,你听。”李二虎停住,侧耳,“那边像有人说话。”

“不是人。”宋仁泽笑,“海面凹凸,浪从礁缝里钻出来,像人嘀咕。真要是人,你先能闻见烟火味。”

“我这胆子呀。”李二虎挠挠头,“老被你拿出来晒太阳。”

“胆子有用。胆子守住规矩,才叫有用。”宋仁泽拍他肩,“走,去第二处。今日第一夜,咱们得把骨头立起来。”

火籁在海风里忽明忽暗,堤脚投下一道长长的影。村子里逐渐安静,只听到灶屋里锅盖跳动的声音和远处狗叫。宋仁泽站在火光边,眯着眼看黑压压的海面,忽然像看见了很久以前的夜,又像看见了很久以后的晨。他低声道了一句,只有风听见。

“回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二处火架点亮时,东边天际露出淡淡的月牙。两人把竹筒试了几遍,铜号子也挂在了合适的高度。回村时,老李支书从巷口迎面走来,“我巡了一圈。火光从堤到岔口一线,挺规整。这条线在,心也就不慌。”

“明日午后沙场那边,我们去。”宋仁泽说。

“去。”老李支书应了一声,顿了顿,“仁泽,你娘今天在祠堂门口站了好一会儿,看你说话。她回去的路上老笑。”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凤回鸾凡人修仙传杨辰秦惜重生天才鬼医股市金逍遥魔王盛宠之鬼眼萌妻超级兵王叶谦何以言浅情深凤鸾九霄上门女婿是锦鲤女总裁的特种神医异世种田养崽崽重生从报复老丈人一家开始妖妃是祸水,得宠着!天仙局穿成县令,我靠摆烂一路晋升你一个灭世魔头回地球不合适吧?幽灵惊魂:灵异事件簿重生1990:从农村白手起家重生之我为书狂盛世良后重生爆红娱乐圈后,渣们后悔了全球高武:我叫叶小天思念觉醒,我被我的猫附身了?黄金召唤师我的美艳女总裁华娱:开学撞倒大蜜蜜修行的世界野蛮的文明上门女婿叶辰小说免费开局送走假算命师都市无上医神四合院之风流潇洒的生活恋上邻家大小姐重生之玩味人生妻心似海之悔恨一见你我就想结婚重生:后挣钱撩妹只是我的副业朕只想要GDP重生美国财阀私生子重生1960:从深山打猎开始逆袭!无敌了我的神塔三更正是鬼来时[娱乐圈]全民异能:开局觉醒S级暗影领主粉色回忆重生男神,校花女友太萌了贺先生别乱来高冷王爷,饶了我!修仙,从被雷劈开始七零位面小军嫂
书河书屋搜藏榜:窃国狂赎京城穿越之旅南锣鼓巷66号萌妹穿越之北宋篇许你卸甲归田,你把我女儿泡了?甩了线上男友后我被亲哭了娱乐:重生豪门公子,玩转香江哑小姐,请借一生说话重生国民女神:褚少,心尖宠!我从黑洞归来全能大佬的马甲要藏不住了残暴王爷的黑月光枭宠毒妃:第一小狂妻以财养官:我靠炒股升官发财锦鲤老婆你好甜都市极品村医命运编织者:我能看透御兽命运!重生后我给女配当长姐重生爸铺路,位极人臣不是梦天才国医宁天林冉冉王妃每天都想继承遗产重生豪门:影后谁敢惹杀死那个傲娇女大小姐的贴身狂医晋江女穿到□□文草莽年代护花强少在都市聂先生告白请先排号惊!刚开播,就被金渐层偷家了?星空舰队,从数据化开始路痴导游照亮他的心港片:我洪兴红棍开局干掉大佬B我能预测未来上神转角遇到总裁文娱:带着村子人一起拍电影朕醉了直播地球之五十亿年重生之牡丹重生年代养大佬鲜肉影帝我煮青梅等你来我以邪恶护万家灯火不灭!犬马她们都说我旺妻太子殿下他对我图谋不轨重生之如歌岁月作精女配把反派撩到手了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沙海龙蛇暗涌谜局搬家七次,七位病娇青梅还在追我移动城市,神级资源批发商女多男少,我是全校女生的白月光还没毕业,就让我去当卧底?最弱火焰?看我焚尽星空!灵武:觉醒我不行,种地第一名塞罕坝:开局一棵树,我绿了全球大学创立钓鱼社,社员全是校花?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江湾钓事开局觉醒皇血,我在红月下无敌打赏返现,美女主播被我套路坏了你跟我说这是机甲拟人?九天仙辰决暗黑:地狱入侵,我的系统不匹配重生2009,这一生繁花似锦重生七零三线厂,小伙伴们往前冲浮光界的秘密娱乐我成了白露专属编剧58:狩猎暴富,我空间无限升级醉酒后,大姨子半夜唱征服学神霸业:科技魔途峥嵘岁月,风光无限开局即无敌:我的系统统御外卖年代修真,开局练成遁地术第一百二十四次跨时空信息传递实我被坑到异界当传奇遐蝶?可我并不是她桃花源村小神农帮兄弟看店,还能捡到校花学姐?高武:高考前,我被拉入神魔聊天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假少爷五行灵根修炼慢?我反手刷爆副本时空叠嶂处爱已成诗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北大荒?开局自带两百平物资仓库回档2008,从草根到巨头丢掉节操,从征服各路女神开始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重生:当渣男?是你们逼我的!八零年代:我想做个富二代辞职回家上山下海重生香江:从上官小宝徒弟开始校花比我更懂攻略,我只好反套路我,钓鱼主播,开局钓出通缉犯我一个通缉犯,系统逼我爱国!重生主播自毁容颜觉醒神纹重生:同美女们共建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