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元佑八年的冬风,裹着宜州城外的瘴气,灌进城头那间简陋的戍楼。黄庭坚裹紧了身上洗得发白的粗布袍,仍觉得寒气从砖缝里钻进来,顺着骨头缝往骨子里渗。戍楼的窗纸破了个洞,风一吹就簌簌响,像谁在耳边轻轻叹息。案头摆着个缺了口的粗瓷砚台,墨锭是去年从江南带来的,如今只剩下小半块,磨出来的墨汁里还掺着几粒沙尘——这就是他眼下能寻到的最好的书写工具了。

“鲁直先生,”门外传来脚步声,是友人李次翁,怀里揣着个用油纸裹得严实的卷轴,“从江南托人捎来的,说是您念叨了许久的东西。”

黄庭坚连忙起身,动作急了些,带倒了案头的陶碗,碗里剩下的半盏冷茶洒在地上,很快就被干燥的泥地吸得干干净净。他顾不上擦手,接过油纸卷,指尖触到里面硬挺的纸页,心跳突然快了几分。拆开油纸的瞬间,一股熟悉的旧墨香混着樟木的气息漫过来,他的手指顿了顿,竟有些不敢往下拆。

“是《寒食帖》的拓本。”李次翁在旁解释,“听说原迹去年落到了江南收藏家手里,这是那人特意摹拓的,知道您与东坡先生相交最深,特意托我送来,问您是否愿为题跋。”

油纸完全展开,一张泛黄的宣纸铺在案上,苏轼那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黄庭坚的目光刚落在“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这行字上,手就控制不住地抖了起来。他想起元丰三年,自己在德州任上,听闻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连夜写了封信,却因怕牵连友人,写了又烧,烧了又写,最后只敢托人捎去一坛家乡的米酒;想起元丰七年,苏轼量移汝州,途经江州,两人在烟水亭对饮,苏轼拿出在黄州写的《定风波》手稿,笑着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那时东坡的鬓角已染了霜,可眼里的光却没灭;如今再看这《寒食帖》,笔锋里的苍凉与孤劲,比当年的《定风波》更重,更沉,像一块浸了水的棉絮,压得人喘不过气。

他俯身凑近拓本,指腹轻轻抚过“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字迹。拓片的纸质粗糙,指尖能摸到墨色渗透纸纤维的痕迹,仿佛能触到苏轼写这行字时的心境——那是贬谪第三年的寒食节,案头只有一碗冷粥,灶里的湿苇烧不着,烟呛得人睁不开眼,可笔锋落下时,却没泄了那股子韧劲。黄庭坚的眼眶热了,一滴泪没忍住,砸在“破”字的走之底上,晕开一小团淡墨,恰好与拓本上苏轼当年不慎滴下的墨痕叠在一起,像跨越十年的两声叹息,轻轻撞在了一起。

“让先生见笑了。”黄庭坚连忙用袖口擦去眼泪,声音有些沙哑,“只是见了这字,就像见了东坡先生当年在黄州的模样。”

他从案头取过那支磨得发亮的狼毫笔,笔尖略秃,还是去年在衡州买的便宜货。蘸墨时,他特意多蘸了些,让墨汁顺着笔锋缓缓往下淌——他要写的字,得配得上这帖里的风骨。笔锋落下的瞬间,他仿佛忘了自己身处瘴疠之地的戍楼,忘了身上的病痛,忘了未来的渺茫,只记得与苏轼一同论书的日子,记得两人在京城相国寺里,对着怀素的草书,争论“书为心画”的模样。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这几行题跋,他写得极快,笔锋如长枪大戟,横平竖直间带着股不驯的劲儿,比他平日写的“山谷体”更显苍劲。写到“未必及此”四个字时,他却突然收了笔锋,力道轻了下来,墨色也淡了几分——他知道,这不是苏轼书法技巧最精湛的作品,却是最“真”的。当年苏轼写这帖时,没想过要传世,没想过要当“天下第三行书”,只是饿了、冷了、想家了,把满心的委屈、不甘、孤愤,都泼洒在纸上,没有刻意修饰,没有故作姿态,就那么坦坦荡荡地把心掏了出来。这样的字,是特定的心境、特定的境遇才能写出来的,哪怕苏轼自己再写一次,也未必能有这般神韵。

题完跋,黄庭坚把笔搁在砚台上,盯着拓本看了许久,突然叹了口气:“原迹当好好藏着,别让俗人见了,糟践了这份心。”他顿了顿,又对李次翁说,“若有机会,把我这跋语给它添上,告诉后人,困顿中的字,才有嚼头——那些顺境里写的字,再工整,也少了点烟火气,少了点能让人记住的劲儿。”

李次翁点头应下,小心地把拓本卷起来。黄庭坚看着他的动作,突然又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方小小的铜印——这是他被贬宜州前,儿子黄相送的,印文是“山谷道人”。他在题跋的末尾,轻轻盖了上去,铜印的边缘有些模糊,印泥也淡了,却像给这拓本添了个郑重的注脚。

数年后,《寒食帖》真迹流转到江南,被富商詹景仁所得。詹景仁是个极爱书法的人,家里藏了不少唐宋名家的真迹,却唯独对这《寒食帖》格外珍视。他没舍得给真迹装裱华丽的锦缎,只是找了苏州最好的装裱师傅,把黄庭坚的题跋拓本小心翼翼地裱在真迹后面,做成了一卷“双璧”。每次展读,他都要先净手焚香,坐在窗前,从晨光熹微看到夕阳西下,仿佛在与千年前的苏轼、黄庭坚对话。

南宋绍熙三年,陆游路过詹家,听闻《寒食帖》真迹在此,特意登门求见。那时陆游已年近花甲,头发全白了,却仍带着股少年人的锐气——他刚从福建任上罢官,心里还揣着“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志,却只能在江南的烟雨中,看着时光一天天流逝。詹景仁见他诚意十足,便取出真迹,在书房里展开。

陆游站在案前,一眼就被那字迹吸引了。他年轻时在京城见过苏轼,那时东坡已是白发老者,在翰林院写的字圆润温和,带着股历经世事的从容;可眼前的《寒食帖》,却完全是另一番模样——笔锋忽粗忽细,有的字歪歪扭扭,有的地方墨洇得像块疤,却透着股桀骜不驯的劲儿,像头被困住的猛兽,哪怕浑身是伤,也不肯低下头颅。

他的目光停在“自我来黄州”的“来”字上,那最后一捺拖得极长,像一条蜿蜒曲折的路,从黄州的雨天,延伸到眼前的江南。陆游突然想起自己的人生——年轻时赴临安应试,因力主抗金被秦桧打压;中年时在川陕前线,骑着马穿梭在战火里,却没能换来收复河山的捷报;如今老了,只能在诗里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伸出手,指尖轻轻划过那道长长的捺画,仿佛能摸到苏轼写这笔画时的力道,摸到那份“认了却没服”的韧劲。

“此字当饮烈酒观之。”

陆游拿起詹景仁案头的笔,在真迹旁边写了行小字。字迹遒劲,带着股酒后的狂放,像是怕惊扰了苏轼,又像是忍不住要与千年前的他共鸣。写完后,他站在那里,又看了整整一个时辰,直到夕阳的余晖落在“死灰吹不起”的字迹上,把墨色染成了暖金色,才缓缓叹了口气:“坡公若知,当与我共饮一杯。”

元代初年,《寒食帖》真迹落到了赵孟頫手里。赵孟頫的字圆润秀美,被人称为“赵体”,与苏轼、黄庭坚的“狂怪”风格截然不同。他刚得到真迹时,不少人都觉得,他未必能懂这《寒食帖》里的苍劲——毕竟他出身宋室宗亲,入元后官运亨通,从未尝过苏轼那般的困顿。

可赵孟頫却把真迹挂在书房里,每天晨起都要对着看半个时辰。他发现,苏轼写“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时,笔锋是松的,像被雨打弯的芦苇,看似无力,实则藏着韧劲;写“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时,笔锋重得像灌了铅,却在最后一笔轻轻提了起来,留了丝透气的余地。他突然想起自己刚入元时的挣扎——有人骂他“失节”,有人劝他归隐,可他却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在朝堂上为汉人争权益,在书桌上传承文脉。他终于懂了,苏轼的“真”,不是故作狂放,而是历经苦难后的通透——知道人生难,却仍要好好活;知道理想远,却仍不肯放弃。

他取来最好的宣纸和墨锭,写了篇长长的题跋,细述苏轼在黄州的境遇,从乌台诗案写到东坡躬耕,从“食不果腹”写到“竹杖芒鞋”,最后在末尾写道:“余观此帖,乃知坡公之真放,非有意为之,乃天性也。”字迹圆润,却透着股难得的恳切——他承认自己写不出这样的字,不是因为技巧不够,而是因为少了那份“困顿中的真”。

明代嘉靖年间,《寒食帖》流转到了江南望族项元汴手中。项家藏有无数珍宝,从商周青铜器到唐宋字画,应有尽有,可项元汴最宝贝的,还是这卷《寒食帖》。他给真迹盖了密密麻麻的印章,从“天籁阁”到“项子京家珍藏”,从“墨林山人”到“退密斋主人”,足足三十多方,把真迹的留白处都盖满了。有学者见了,说他“俗”,说他是用印章炫耀财富,糟蹋了真迹。

项元汴却不在意。每天夜里,他都会把《寒食帖》在书桌上展开,点上一支檀香,倒上一盅黄酒,对着字发呆。看到“空庖煮寒菜”,他会想起自己年轻时挥霍无度,直到父亲去世,才明白“惜福”二字;看到“也拟哭途穷”,他会想起自己科考落第时的沮丧,躲在书房里哭了三天,最后还是母亲递来的一卷苏轼诗文,让他重新振作。他在题跋里写:“每夜读此帖,必饮一盅,觉坡公在旁,与我共话。”那些密密麻麻的印章,哪里是炫耀,分明是一个后辈对前辈的敬意,是一个收藏家在用自己的方式,与千年前的苏轼对话——你看,我把你的字好好藏着,每天都陪你喝一杯。

清代乾隆年间,《寒食帖》被送入内府。乾隆皇帝是个十足的书法爱好者,宫里藏的名家真迹,他几乎都题过字、盖过章,有的甚至在上面写了好几段题跋,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懂书法。可当太监把《寒食帖》真迹呈到他面前时,他却盯着字看了许久,迟迟没有下笔。

旁边的大臣劝道:“皇上,此帖乃‘天下第三行书’,您若题跋,定能为其增色。”

乾隆却摇了摇头,拿起印章,只在真迹的右上角盖了个“乾隆御览之宝”,便命人把真迹收好。他知道,有些字是不能随便插嘴的——苏轼写这帖时,是把心掏了出来,那些困顿、那些孤愤、那些韧劲,不是几句题跋就能概括的。他宁愿站在旁边,做个安静的读者,也不愿用自己的笔墨,打扰了这份“真”。

如今再看《寒食帖》的真迹,后面跟着黄庭坚、陆游、赵孟頫、项元汴……一连串的题跋,像一串珍珠,从宋代串到清代。有的字大如斗,有的字小如豆,有的墨色浓,有的墨色淡,却都带着各自的温度——黄庭坚的恳切,陆游的壮志,赵孟頫的通透,项元汴的执念,乾隆的敬畏。

这些题跋,不是简单的笔墨痕迹,是一代代人对“真”的追寻,对“魂”的共鸣。他们或许境遇不同,性格不同,书法风格不同,却都在这卷《寒食帖》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黄庭坚懂了“困顿见真魂”,陆游懂了“失意不失志”,赵孟頫懂了“通透不妥协”,项元汴懂了“敬畏与传承”。

就像黄庭坚说的:“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有些字,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心境里写出来;有些共鸣,只能在历经相似的苦难后才会产生。这或许就是《寒食帖》最珍贵的地方——它不完美,却永远鲜活;它会随着时间泛黄,却能让每个时代的人,都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前行的力量。

就像春日里的种子,不管埋在土里多久,只要遇到合适的温度和雨水,就能发芽;这卷《寒食帖》,不管流转到谁手里,只要遇到懂它的人,就能把那份“真魂”,一代代传下去。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重生归来后,大佬说他甘愿当替身亿万神豪靠缺德惊爆全球两张藏宝图穿书误入反派团我和反派师兄谈了成神风暴万域神芒天荒神域恋综后和死对头感情变质天行剑祖致我亲爱的探灵博主从为地虎侠正名开始陆总别求了,夫人已被宠上天名柯穿越:系统他们偏心安室透岁月如梦!我被逃婚的未婚夫带回家了大雍翻译官轻吻她替身死遁后,京圈大佬急疯了惊世女将:我的空间藏雄兵同时穿越:不吃牛肉养成系之小狼狗重生后,我把渣夫卖了一百万亲妈修仙回来后,受气包们杀疯了太子只准我生娃,压力有些大!八零嫁绝嗣首长多胎后,全员破防重生:蛇蝎毒后浮沉一世是清欢丹仙重生,夺舍娇俏女掌柜诱她失控,小商总化身男妖精武魂之翼死在韩娱UMA合集天地日月神域败家王爷,富婆王妃穿书成女配:只为泡男二重生之摄政王妃太嚣张这个白猫有点坏修仙到处薅羊毛这末世过得也太滋润了!四合院的普通人生重生后中奖8亿怎么花重生之娇软小王妃我堂堂炮灰小师妹,贱一点怎么了崩坏:守梦的无想者姐姐你马甲掉了风水特卫局玩恐怖游戏吗?包对象的那种天灾:沃利贝尔日落无涯【刑侦】就打个篮球,却成了天选之子鬼片世界:正派的我,越走越歪了
书河书屋搜藏榜:锦鲤弃妇:大吉大利,今日和离电霸厨娘小俏媳之带着全家致富穿越之农家老四失业后,我从位面交易开始致富绑定交换系统后,上交国家当首富阴阳秘术之鬼瞳重生后,将军嫂嫂想娶我你想抄家,问过我公主媳妇了吗?三国经销商迷局密说他爱上了土包子女生斗罗:开局教皇祭天穿越废物世子,开局申请发配边疆快穿:炮灰男配要翻身【娱乐圈】脸蛋天才是怎样炼成的末日穿六零的快乐生活戏仙记穿成反派儿子的亲女儿?开局融合巅峰雷阿伦,我单骑救主咸鱼被迫在修仙界搞内卷希腊神话:诸神宠儿四合院:万岁军退伍,掌权保卫处豪门弃妇被迫走红了全是孽缘男主绝嗣?她靠系统母凭子贵!那片天空那片云反派心尖黑月光假太监:皇后请排队,我是真忙不过来啊!年少情深:阎少的撩人甜妻不好追创世穷神揽青华鬼灭:我的哥哥是上弦和初始剑士是六眼,也是火红眼天剑之剑回到最初,我说我喜欢你小小夫君殇祭茅山道士传奇2在柯南世界里柯学开挂望川忘川她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我气运!纵横诸天:我能无限许愿!醉哑公子他偏要以下犯上死神之鬼差开局死亡缠绕,库里跟我学灌篮镜灵世界怀了死对头的崽后我跑路了绑定系统,农门长姐靠打人致富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金兰厌胜劫完美仙路东南亚军阀混战重生1990这一世逆转乾坤岚影日记:致九个人的世界多了一道乖了一辈子,重生后,她不装了太初:开局获得太初锻体决我竟是水怪不能修炼?那就换个修炼体系!洪荒第3001位魔神东京:开局神选,三天制霸铃兰科研兴国:投胎是门技术活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快穿之反派的饲养指南步步惊天重生五八:从长白山打猎开始崛起全息建城:重生后被偏执城主娇养全球公认:陆爷是妻奴你不要的疯批病娇,乖巧且恋爱脑御兽:开局截胡天命龙女帝我把生存游戏玩成了养成神印:魔族长公主只想谋朝篡位修仙充值一千亿,天才都是我小弟系统返现,极品恶女靠养崽暴富!准提:孔宣求你别刷我了必须犯规的游戏梨花犯罪手册指挥使,案发现场禁止调情!我吞!我吞吞吞!我吞吞吞吞吞!穿成星际恶雌,兽夫们跪求我别走四合院:重生归来,开局爆锤众禽女配娇憨撩人,男主秒变恋爱脑超感应用读心术:听见陛下吐槽后我躺赢了荒村辣媳两界倒卖,我仙武双修我的气运之眼被迫掉下悬崖的我竟然发现了??吸血鬼在名柯的一百种死法周律,你的联姻对象是白月光双修邪神:开局捡漏宗门圣女九狱吞天吞天记:女神让我榨干诸天仙界杂役的生活三岁小纨绔在古代鸡飞狗跳的日子小马宝莉:让一切都回到正轨上吧快穿:病娇大佬的小奶包娇化啦我在金瓶梅世界当邪修蝉鸣里的向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