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远听到这话,接话道:“大哥不仅是能文能武,还有担当。”
“京城里像大哥这般年纪的公子哥,不是整日胡吃海喝,就是流连于温柔乡。”
“大哥一路南下,不叫苦不叫累,是个有担当的人,这一点可比许多人强多了!”
定西侯听到这话,侧头看了眼宋文远。
宋文远方才还能忍得住眼泪,如今叫他这一眼一看,眼泪竟忍不住落了下来。
他别过脸,不想叫定西侯他们看见自己的眼泪。
定西侯看向宋文远的眼神满是心疼。
寻常不知骑马舟车劳顿有多辛苦,但他却是知道的。
他想着自己那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儿子为了他风餐露宿、东躲西藏,甚至稍有不慎还会丢了性命,有欣慰,更多的却是心疼。
“傻小子!”
“好端端的,哭什么?”
“马上乡试就要放榜了,当心触霉头!”
他越是这样说。
宋文远的眼泪就落得愈发厉害,只哽咽道:“我,我也不知道!”
“先前我明明好好的,可一看到您就想哭!”
这就好像年幼的孩童摔跤了,若无家人在身边,则是一切都好。
若看到家人了,则会觉得委屈。
定西侯亦明白这个道理,索性拍拍宋文远的肩膀,正色道:“傻小子,事情都已经过去了。”
“如今这叫什么……什么泰来,迎接咱们的都是好消息!”
“你该高兴才是!”
宋文远抹着眼泪重重点头。
定西侯转而又问起宋绣香的情况。
皮子修直道:“……绣香如今一切都好!”
“先前她听说您入狱的消息,急的动了胎气,好在后来明远说您不会有事,又有名医把脉开药,如今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一切都好。”
定西侯点头笑道:“一切都好就好!”
“等着再过些日子,她给我添个大胖孙子。”
宋明远见定西侯嘴角微微扬起几分笑,这才彻底放心。
他的父亲是顶天立地、杀敌无数的大英雄,寻常挫折根本难不倒他!
很快。
马车就晃晃悠悠到了定西侯府门口。
陆老夫人等人原是在松鹤堂等着的,但他们一个个却是急不可耐,早就守在了门口。
如今一个个人看到定西侯变成这般模样,是纷纷落泪。
就连方才沉稳的定西侯到了陆老夫人跟前,也是红了眼眶。
最后,还是宋明远道:”祖母。”
“ 不如先叫父亲先吃点东西吧?”
陆老夫人这才恍然大悟,一群人簇拥着定西侯去了正院。
人在极饿的情况下,是顾不上自己身上脏不脏的,定西侯略用了些清淡的吃食,填饱了肚子后,这才要去洗澡换衣裳。
程姨娘原想跟着前去伺候,却被定西侯拒绝了。
程姨娘一怔,直道:“侯爷这是做什么?”
“从前您每每沐浴时,不都是妾身在一旁伺候吗?”
定西侯是冷着脸拒绝了。
程姨娘是眼眶一红,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毕竟从前时候,侯府几个姨娘,就数她最为得宠,还是常年盛宠不衰的那种。
唯有宋明远知道其中缘由,想来是定西侯满身伤痕,不愿叫人瞧见了。
宋明远便道:“程姨娘不如歇一歇吧?”
“若父亲需要你伺候时,自会喊你进去的。”
他早已成了定西侯府的主心骨。
他这话一出。
程姨娘便并没有说什么。
宋明远和程姨娘一起坐在屋外等着。
想当年程姨娘刚进府时,秦姨娘膝下已有了一儿一女,为此,她暗地里没少给秦姨娘使些小绊子。
但如今她到了秦姨娘跟前却乖觉如鹌鹑。
更别说她到了宋明远跟前,那更是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只恨自己不能变成蚂蚁钻进地缝里。
宋明远对上宋文远、秦姨娘等人能够掏心掏肺,但对上程姨娘等人却仍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如今自不会主动与程姨娘多话。
很快。
就有小厮拎着热水桶要进去添热水。
宋明远却接过他的热水桶,直道:“我来吧。”
他拎着木桶进去时,定西侯见到他,面上多少有些不自在,直道:“二哥儿,你怎么进来了?”
“这些粗活叫下头的人做就是了!”
“儿子孝顺父亲,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宋明远笑道。
他虽及不上宋文远力道大,却远胜常人,他稳稳拎起水桶,将热水缓缓倒了进去。
倒热水时,他的眼神落在定西侯的肩上,后背上。
定西侯的身上除去那些陈年旧伤,还有鞭笞过的新迹,还有火烫过留下的水泡……密密麻麻的,看着只叫人觉得触目惊心。
宋明远将这幅画面牢牢记在脑海里,继而拿起木桶里的丝瓜络轻轻替他擦拭起后背来。
他仍未问起定西侯在大牢里的遭遇,直不急不缓道:“父亲,当日我以《尘渊记》逼得常阁老按耐不住,他前来找我,有意讲和,却被我拒绝了。”
“常阁老这人,心思缜密且狡黠多端,与其提心吊胆与他这样的人打交道,还不如彻底撕破脸来的自在……”
定西侯方才唯有在陆老夫人跟前红了眼眶。
如今他听到宋明远这话,特别是听到宋明远说‘您受的委屈我定会千百倍替你讨回来’时,眼泪更是不由自主簌簌落下。
他握住宋明远落在自己肩膀上的手,直道:“我宋猛这辈子最骄傲的事不是当年以一敌百救下先帝,而是有你和文哥儿这样的好儿子!”
“有你们这样的儿子,是我宋猛之幸啊!”
宋明远淡笑道:“父亲,如今您说这些是为时尚早。”
“我与大哥建功立业、名垂千古的时候还在后头呢!”
这世上最难得的事是什么?
并不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而是明知前方是万丈深渊、是前路坎坷,却为了天下苍生,仍是义不容辞!
定西侯连说几个好字。
等着他们父子两人一起走出净房时,定西侯好像又变成了那个说话大嗓门、脾气不算好的睁眼瞎侯爷。
只因他知道,有这样两个儿子在,何愁宋家不能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