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都城中,吕玲绮站在屋檐下,看着外面白茫茫的雨幕,惊叹道:“下雨了!真下大雨了!”
刘骏站在她身旁,伸手入雨中,感受手心中弥漫的湿润与凉意,心头却是火热。
“台风?”他看向落雁谷方向,喃喃自语:“孔明……你连天时都算准了吗?”
这场雨,来得太及时,太猛烈了!
不久后,陈宫冒着大雨赶来,官袍湿透,脸上却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主公!大雨连下两个时辰。上游水位暴涨,落雁谷河道已满,水坝蓄水已近七成。”
“好!”刘骏重重一拍掌心,“令将士们做好准备!多放探马,严密监控袁军动向。”
“喏!”
整个阳都,乃至整个琅琊北部,都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暴雨和紧张的气氛而绷紧了弦。
诸葛府内。
诸葛玄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瓢泼大雨,手中捻着胡须,久久无言。
诸葛瑾站在他身后,低声道:“叔父,孔明他……”
“孔明此子,或非常人也。”诸葛玄长长吐出一口气,眼中复杂难明——有欣慰,有震惊,也有担忧。
黄月英在自己的小院里,听着隆隆雨声,静静看着手中吕玲绮送的那只玉镯,眼神飘忽,不知在想些什么。
暴雨持续了一天一夜。
第二日午后,雨势稍歇,但天空依旧阴沉。
一骑探马浑身泥泞,如同从泥水里捞出来一般,疯狂冲入阳都城,直抵刘骏暂居的府邸。
“报——!”探马滚鞍下马:“主公!发现了!袁军前锋三千人,由汪昭率领,迂回至落雁谷外六十里!现因雨驻扎,中军两万由袁谭亲自统领,随后就到。看其架势,确要穿谷而过,直扑开阳。”
来了!
刘骏眼中精光爆射,豁然起身。
“传令落雁谷守军,按计划行事!准备决堤放水!”
“再令赵云,率骑兵隐藏在谷口外高地,准备截杀溃兵。”
“陷阵营、开阳守军,严阵以待!”
一道道命令迅速传出。
刘骏深吸一口气,胸中豪气顿生。
袁谭?
诸葛亮“出山”的第一计,就拿你祭旗。
了望远方,他仿佛已经看到,滔天洪水席卷而下,袁谭大军人仰马翻的壮观场景。
这场意料之外的大雨,和那个尚未谋面的青年,将共同为他送上一份大礼。
“周猛,随我出城。”刘骏大步向外走去,跨上赤兔,快速向落雁谷奔去——他要亲眼见证卧龙初鸣的锋芒!
苦等一天后,袁谭终于亲率精锐,以大将汪昭为先锋,避开主要关隘,沿落雁泽河谷小道,悄然而至,意图奇袭琅琊腹地。
身处前线的刘骏接到情报,一拍案几,霍然起身:“终于来了!”
此时,赵云的骑兵、刚赶到的高顺陷阵营皆已等候多时。
刘骏的目光扫过帐内众将:
“按计划行事。子龙,你率本部兵马,埋伏于河谷两侧高地,多备弓弩。
伯平,你率陷阵营随时准备掩杀。子瑜,随我坐镇中军。”
“遵命,主公。”诸葛瑾应道。
“末将领命。”高顺、赵云、齐声应诺。
刘骏最后看向陈宫:“公台,决堤时机,由你判断。”
陈宫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宫,必不负主公所托。”
落雁泽河谷,地势低洼,两侧山岭夹峙。因连日暴雨,谷底已是泥泞不堪。
袁谭骑着战马,望着在泥水中艰难行进的队伍,眉头紧锁。这鬼天气,大大拖延了他的进军速度。
奇袭之策竟遇上十年难遇的暴雨,实在是苍天不佑。
“大公子,此处地势险要,需防敌军埋伏。”副将焦触提醒道。
袁谭不屑地哼了一声:“刘骏小儿,重心皆在淮安、广陵,琅琊能有几多兵马?陈宫一介文士,岂知兵事?速速通过此谷,直取开阳。”
他催促部队加快速度。
两万大军,如同一条长蛇,缓缓钻入落雁泽河谷。
河谷上游,堤坝之上。
陈宫立于高处,用望远镜死死盯着谷中如蚁群般蠕动的敌军。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袍,他却浑然不觉。
“郡守,敌军先锋已过中点。”斥候来报。
“中军正在进入。”又一斥候飞奔而来。
陈宫计算着距离,终于,他举起右手,狠狠劈下。
“决堤!”
早已待命的兵士听到号令,奋力挥动斧凿,砸向堤坝预留的薄弱处。
轰隆隆……一声巨响,压过了风雨声。
堤坝被撕开一道巨大的口子,积蓄了数日的洪水,如同挣脱牢笼的洪荒巨兽,咆哮着、翻滚着,携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向着下游河谷疯狂冲去。
正行进在河谷中的袁谭军,只听得上方传来闷雷般的巨响,尚未反应过来,便见一道浑浊的巨浪排山倒海般席卷而来。
“水!大水来了。”
“快跑啊!”
“救命!”
惊恐的尖叫瞬间被洪水奔腾的轰鸣淹没。
人马如同落叶般被卷起,沉重的铠甲成了催命符,无数兵卒在洪水中挣扎,旋即被浪头拍入水底,或被裹挟着的断木、杂物撞得筋断骨折。
袁谭在亲卫拼死保护下,仓皇向一侧高坡逃窜,回头望去,只见刚才还井然有序的队伍,已在一片汪洋中挣扎,哭喊声、求救声不绝于耳,其状惨不忍睹。
“中计矣,天亡我也。”反应过来的袁谭目眦欲裂,发出绝望的呼喊。
一众残兵看着无数同袍转眼间葬身水底,无不胆寒。
洪水过后,河谷一片狼藉,尸横遍野。
早已埋伏在两侧的徐州军,在赵云率领下,如同猛虎下山,飞快绞杀着侥幸未被洪水吞没、惊魂未定的残兵。
高顺的陷阵营与守军缓缓压上,牢牢封住退路,将试图逃窜的敌军尽数斩杀。
战斗毫无悬念。
袁谭两万精兵,非死即降,一朝尽丧,仅余数百残兵,护着失魂落魄的袁谭,狼狈逃回青州。
……
高地上,刘骏望着清理战场的部队,心中波澜起伏。
一场预料之中的大胜,竟源自千里之外的一封书信,这显得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他转身,看向身旁同样前来观战的诸葛玄。
老者望着谷中惨状,脸色复杂:不忍,震撼,欣慰,还有后怕。
“玄公。”刘骏郑重一礼,“若非孔明预警,琅琊百姓必遭涂炭。孔明之才,经天纬地。刘骏,拜谢。”
诸葛玄连忙扶住刘骏,嘴唇翕动,最终化作一声长叹:“君侯……孔明此子……”
他已不知该如何评价自己那位侄儿。
刘骏直起身,目光灼灼道:“待孔明游学归来,无论他在何处,还请玄公务必修书,告知今日之事。并转告他,刘骏在淮安虚席以待,盼与卧龙先生共扶汉室。”
他语气诚恳,态度上志在必得。
诸葛玄看着刘骏,缓缓点头。
这一刻,他深知,诸葛家的未来已与这位年轻的广陵侯,紧紧绑在了一起。
而那条潜藏在外的卧龙,听闻此讯,又将做出何种选择?
刘骏望向南方,雨后天晴,一道彩虹横跨天际。
他知道,他与诸葛亮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我,终是远胜于刘备,刘备得卧龙,仅得一地为国,而我得卧龙,必可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