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宣读完毕,天启帝王韧缓缓起身,目光如炬,望向殿外无垠的苍穹,声音带着穿透时空的力量。
“诸卿!今日非朕一人登基之日,乃我大华开基立业之始!神州沉疴已久,百废待兴!”
“北有残胡窥伺,东有边陲未靖(辽东公孙渊),西有旧土未复,南方蛮族尚待教化。”
“内需抚平创伤,外需永固疆圉!此乃千秋伟业,非朕一人之力可成,需赖诸卿同心戮力,共克时艰!”
他目光扫过阶下每一位重臣:“孔明治政,文和安邦,不疑辅弼,诸将用命!”
“望诸卿谨记今日誓言:以民为本,以法为绳,以才为器,以武卫国!”
“励精图治,夙夜不懈!为我神州,开万世之太平!为神州苍生,造永世之安乐!”
“臣等谨遵圣谕!必竭忠尽智,肝脑涂地,辅佐陛下,开创盛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华万岁!”
群情激昂,誓言响彻云霄,充满了开创盛世的豪情壮志。
诸葛亮眼中闪烁着智慧与使命感的光芒,贾诩深藏的目光下是运筹帷幄的沉稳,周不疑少年英气勃发。
赵云、史柱、黄忠等武将则摩拳擦掌,准备为新朝扫平一切障碍。
就连阶下的安乐公曹植,也被这开天辟地的气象所感染,心中那份亡国的阴霾似乎被冲淡了些许。
登基大典在震天的万岁声中圆满结束。天启帝王韧,正式成为这片古老神州大地新的主宰。
新朝初立,万象更新。
山阳公刘协被礼送至山阳郡,在平静中度过了余生。
诸葛亮、周不疑雷厉风行,将新政迅速推行至帝国疆域。
流民返乡,田地复垦,商旅渐通,饱受战火摧残的神州大地,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贾诩坐镇中枢,一面整编军队,构建新的防务体系;一面主持修订律法,奠定新朝基石。
张合、马超等边将厉兵秣马,震慑着蠢蠢欲动的边疆势力(辽东公孙渊收到新帝登基诏书和警告后,暂时收敛了气焰)。
帝国大学招生,四方才俊汇聚洛阳。天启帝亲自出题殿试,选拔英才,不拘一格。新朝气象,吸引着天下人心。
然而,盛世之路并非坦途。北疆的隐患、东方的羁縻、新政推行中必然遇到的阻力,以及如何彻底消化庞大的疆域和复杂的人心,都考验着新生的神州帝国和它的君臣。
天启帝王韧站在洛阳宫城的最高处,俯瞰着这座正在苏醒的帝都,目光深邃而坚定。
他的身旁,是国之柱石诸葛亮、贾诩,是少年英才周不疑,是如云的战将,是汇聚而来的天下英才。
“文和、孔明、不疑,”天启帝的声音平静而充满力量,“万里长征,今日方始第一步。这煌煌盛世,需我君臣,同心同德,一笔一画,亲手描绘!朕,与诸卿共勉!”
朝阳喷薄而出,金色的光芒洒满洛阳城,也照亮了天启帝眼中那开创万世太平的宏图伟业。
神州王朝的天启时代,在这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晨曦中,正式拉开了它波澜壮阔的帷幕。
洛阳,新建的紫宸殿偏殿内,烛火通明。
天启帝王韧屏退了所有侍从,殿内仅余他最倚重的几位心腹:丞相诸葛亮(武乡侯)、太尉贾诩(寿乡侯)、尚书令周不疑(洛阳侯),以及被特意召回的军师中郎将庞统(雒阳亭侯)和徐庶(关内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朝堂议事、更为私密且充满开创性的氛围。
王韧(天启帝)没有坐在御座上,而是站在一张巨大的、铺满了整张长案的羊皮地图前。
这地图并非寻常州郡图,其上绘制着前所未见的广袤地域,海洋、大陆轮廓奇异,标注着“西域”“辽东”“扶余”“三韩”“草原”“中南半岛”“天竺”“大秦”(罗马)、“昆仑奴洲”(非洲)、“殷洲”(美洲)、“蓬莱洲”(大洋洲)等字样。
这正是王韧凭借“先知”记忆绘制的“世界舆图”。
“诸卿,”王韧的声音打破了寂静,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中心的中原位置,“神州一统,帝国初立,此乃根基。然,固守祖宗基业,非朕所愿,亦非我辈开创新朝之宏图!”
他目光灼灼地扫视着眼前这几位当世最顶尖的智谋之士。
“今日召诸卿前来,非议朝政琐事,乃为谋划我神州之万世基业!两件大事,需赖诸卿同心戮力!”
王韧的手指离开世界地图,回到案几上另一份绢帛上,上面清晰地绘制着“三省六部制”的架构图。
“其一,革故鼎新!前朝制度,历经战乱,弊端丛生,权责不清,效率低下,已难当治理广袤疆域、开创盛世之重任!”
王韧语气斩钉截铁,“朕观史鉴,思虑良久,欲推行‘三省六部制’,重塑朝纲!”
他详细阐述三省
中书省掌机要,出帝命。负责起草诏令、决策咨询。拟由孔明领中书令,总揽机枢,参决军国大事!
门下省掌审议,封驳诏令。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令,如有不妥,可封还驳正。
同时负责朝廷礼仪、侍从规谏。此职需刚正不阿、明察秋毫之臣,暂由刘子初领侍中。
尚书省掌执行,总领六部。负责执行皇帝诏令和经门下省审核通过的政令,总领全国行政事务。
拟由文不疑领尚书令,坐镇中枢,总揽全局行政!”
六部(隶属尚书省)分:
吏部,掌官吏任免、考核、升降、勋封。此乃重中之重,需由心腹大臣执掌。
王韧目光看向徐庶:“元直(徐庶),卿沉稳公正,明察秋毫,吏部尚书一职,非卿莫属!”
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钱谷、财政收支。
王韧看向陆逊:“伯言,长于实务,理财安民,户部由卿执掌!”
礼部,掌礼仪、祭祀、科举、学校、外交(藩属、朝贡)。
王韧直接推荐,“何克强院长博学多才,明礼知仪,更兼主持科举、兴学育才之重任,礼部可由他统辖!”
兵部,掌武官选用、兵籍、军械、军令传达(具体作战由太尉府及前线都督负责)。
此职需谨慎,王韧对庞统道:“士元,卿才思敏捷,熟知军略,此部交给你负责。”
刑部,掌法律、刑狱、复审。王韧沉声道:“法乃国之重器!需铁面无私、明律审刑之臣。人选务必公正严明,就蒋公琰吧。”
工部,掌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道路、桥梁)、各项工程。
王韧目光炯炯:“此部关系国计民生与未来开拓!兴水利、筑坚城、造巨舰、研新器,皆系于此!暂由德衡(马钧)署理,但需选拔精通格物、勇于创新之才!”
“另设军机处,统筹帝国军事,包括征兵、作训、装备,征战等,由文和署理。”
“核心成员有子龙、士元、文优、国栋(史柱)、伯言、孔明、元直。”
“此制核心在于分权制衡、权责明晰、提高效率!”王韧总结道。
“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六部各司其职!避免权臣独揽,亦使政令通达!不疑(周不疑),汝心思缜密,协调人事乃汝所长。”
“朕命汝总揽三省六部制推行细则之制定、机构设立、官职品阶划定,以及人员初步调配方案!”
“孔明、文和、士元、元直全力协助!务必在一年内,完成新旧体制过渡,使新制顺畅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