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光阴,在杜家村上下齐心、如火如荼的筹备中,如沙漏中的细沙,飞速流逝。吉日终至,天际尚未泛起鱼肚白,整个杜家村便已彻底苏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紧张、兴奋与盛大节日般的灼热气息。
杜家宅院内,杜远已然装扮整齐。一袭绯色婚服以金线绣着繁复的云纹与瑞兽图案,在烛光下流光溢彩,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如玉。头戴的进贤冠庄重典雅,更添几分平日难见的威仪。
他深吸一口气,望着镜中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波澜,随即被坚定与期待所取代。
府门外,迎亲的队伍早已列队等候。以程处默、尉迟宝琪、秦怀道为首的一众伙伴们,今日也个个鲜衣怒马,精神抖擞,充当着傧相的角色,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兴奋。
皇家派出的仪仗队更是旌旗招展,甲胄鲜明,肃穆中透着皇家特有的威仪。随着司礼官一声高唱,杜远翻身上了一匹同样披红挂彩、神骏非凡的白色骏马,带领着这支规模浩大、气派十足的迎亲队伍,在初升朝阳的照耀下,浩浩荡荡地向着长安城进发。
从杜家村通往长安城的官道两旁,早已被闻讯而来的四方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人们踮着脚尖,伸长脖颈,争相目睹这“公主下嫁”的旷世盛况。
只见那皇家仪仗逶迤数里,五彩旌旗迎风招展,金瓜钺斧熠熠生辉,礼乐声声,响彻云霄。而队伍前方,那端坐于白马之上、面容俊朗、气度从容的新郎官,更是成为了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快看!那就是金谷县公杜远!真真是年少英俊,气度不凡!”
“听说他不仅才学过人,更是点石成金的神仙人物,公主殿下真是觅得佳婿了!”
“了不得啊!陛下和皇后娘娘还要亲赴杜家村主婚,这可是亘古未有的荣宠啊!”
议论声、赞叹声、欢呼声如同潮水般涌动,伴随着喧天的锣鼓与鞭炮,将这条通往皇城的路渲染成了一条沸腾的河流。
迎亲队伍在万千瞩目中,缓缓进入长安城,穿过宽阔恢弘的朱雀大街,直抵巍峨的承天门。
一系列繁复而庄严的迎亲礼仪在宫廷中依序展开,从递交聘书到聆听训诫,杜远始终举止得体,依礼而行,那份不卑不亢的从容,让宫中那些见惯了世面的执事官员们也暗自颔首。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在内殿之中,杜远终于见到了盛装以待的新娘。李丽质身着华美绝伦的翟衣,头戴缀满珠翠、流苏摇曳的凤冠,一方绣着龙凤呈祥的精致红盖头,将她倾城的容颜遮掩其后。
纵然看不见面容,杜远也能从她那微微绷紧的站姿和交叠在身前、微微蜷起的手指,感受到她此刻内心的激动与紧张。当皇后长孙氏,眼中含着欣慰与不舍的泪光,轻轻将女儿的手交到杜远手中时,他清晰地感觉到那柔荑的微凉与轻颤。他毫不犹豫地、坚定地握住,用掌心温热的力度,传递着无声的誓言与安抚。
迎亲的队伍在夕阳熔金般的余晖中,如同一列披着万丈霞光的巨龙,蜿蜒踏上归途。当杜家村那装饰一新的牌楼在望时,早已等候多时的村民们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来了来了!新娘子接回来啦!”
“公主殿下万福金安!”
“村长!新娘子到家咯!”
此时的杜家村,已然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大红灯笼,窗户上贴着巧手村妇剪出的各式窗花,道路上铺着崭新的红色毡毯。
村民们无论男女老少,皆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夹道欢迎。孩子们像快乐的雀鸟,在人群中兴奋地穿梭奔跑,追逐着洒落的喜糖和铜钱。
空气中,浓郁的酒肉香气、甜腻的糕点味道与爆竹燃放后的硝烟气息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属于盛大庆典的、令人沉醉的氛围。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早已端坐在临时搭建、却布置得典雅庄重、丝毫不失皇家气派的观礼台上。望着眼前这万民同欢、秩序井然却又热情奔放的景象,听着那震耳欲聋却充满真挚祝福的欢呼,帝后二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极为欣慰和满意的笑容。
李世民甚至微微侧身,对长孙皇后低语道:“观音婢,你看这杜家村,上下一心,其乐融融,倒真像是自家办喜事一般。这杜远,不仅有点石成金之能,这聚拢人心的本事,亦是不凡啊。”
吉时已至,暮色如纱,轻轻笼罩大地。杜家村内外,千万盏灯烛同时点亮,将喜堂及周围映照得亮如白昼,光影摇曳,如梦似幻。
在司仪官庄重悠长的唱礼声中,杜远手执红绸引带,另一端由李丽质轻轻握着,两人在万众瞩目下,步履沉稳而缓慢地步入喜堂。杜远能感觉到身后新娘那细微的紧张,他微微放缓步伐,给予她无声的支持。
“一拜天地——感念天作之合!”
“二拜高堂——叩谢君恩亲恩!”(杜远父母已故,高堂之上端坐的便是李世民、长孙皇后,以及代表着杜家长辈的杜老汉与杜柳氏。杜老汉激动得手足无措,杜柳氏更是频频拭泪。)
“夫妻对拜——永结同心,白首偕老!”
三拜之礼,每一拜都庄重无比,蕴含着对天地、君亲、彼此的承诺。当司仪官最后用尽全身力气高喊“礼成——!送入洞房——!”时,整个杜家村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巨大的爆竹,瞬间沸腾到了极致!
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雷鸣般的掌声、激昂的锣鼓唢呐声直冲云霄!五彩的丝带、鲜艳的花瓣如同绚丽的雨点,从四面八方洒向这对新人,为他们笼罩上一层幸福的光晕。
婚宴随即开始,其盛况堪称空前。由皇家御厨与杜家村厨娘们联手打造的宴席,摆满了村中所有空地,菜肴琳琅满目,既有宫廷的精致珍馐,也有杜家村的特色风味,流水般地被端上各桌。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也难得地放下了天家威仪,接受了村民代表的敬酒,与民同乐,气氛融洽热烈。
然而,作为今晚绝对的主角,杜远自然成了所有人“围攻”的焦点。以程咬金、尉迟敬德为首的一帮老将,本就性情豪迈,加上程处默、尉迟宝琪等唯恐天下不乱的年轻一辈在旁边煽风点火,众人端着堪比海碗的酒杯,将杜远团团围住,势要将他灌得酩酊大醉,美其名曰“不醉不归,方显男儿本色”。
“杜小子!如今是正经的驸马都尉了!来来来,俺老程这碗酒,你必须得喝!不喝就是看不起你程叔叔!”程咬金声若洪钟,一只大手几乎将酒碗怼到杜远脸上。
“远哥!恭喜恭喜!这碗酒代表兄弟们的心意,你可不能推辞!”尉迟宝琪在一旁挤眉弄眼地起哄。
连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等皇子也含笑在一旁观望,显然乐见其成。
若换做常人,面对这般车轮战的架势,恐怕早已溃不成军。但杜远岂是易与之辈?他早有准备!
只见他脸上瞬间堆起恰到好处的“惶恐”与“为难”,脚步故意显得有些虚浮,连连作揖告饶:“程叔叔!宝琪兄弟!诸位叔伯兄长!饶了小弟吧!实在是酒量浅薄,不胜酒力,再喝下去,只怕要当场出丑,惊了圣驾啊!”他一边说,一边“虚弱”地扶着额头,仿佛下一刻就要醉倒。
当实在推脱不过,被人硬塞了酒碗时,他便做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悲壮表情,仰头作势欲饮。
然而,在宽大婚服袖袍的巧妙掩护下,他手腕极其灵活而隐蔽地一斜、一抖,大半碗酒液便如同有了灵性般,悄无声息地洒入了袖内特制的吸水性暗格里,或是“不慎”泼洒在脚下的红毡上,真正入口的,十中无一。
喝完,他还立刻用手捂住嘴,剧烈地咳嗽起来,脸颊憋得通红,眼角甚至挤出了几滴“痛苦”的泪水,嘶哑着嗓子道:“好……好烈的酒!程叔叔……小侄……尽力了!” 这番“精湛”的表演,引得周遭不明就里的人群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堂大笑。
他还不忘“祸水东引”,紧紧抓住身边的程处默或秦怀道:“处默!我的好兄弟!快,帮哥哥分担些!”“怀道,你也来敬程叔叔和尉迟叔叔一碗,感谢他们平日关照!” 巧妙地将众人的注意力与酒碗引向别处。
更绝的是,他总能找到合适的时机“脱身”。时而以“陛下和娘娘尚在,需前去谢恩敬酒”为由,时而又称“那边有远道而来的长辈需亲自招待”。
在金谷县公府机灵的仆从以及部分暗中“放水”的伙伴(如相对稳重的秦怀道)的掩护下,他在人声鼎沸的宴席间灵活穿梭,如同一条滑不留手的游鱼,让程咬金等人每每组织起攻势,他就已“转战”至另一片“安全区”。
一番“酒场激战”下来,程咬金、尉迟敬德等老将倒是喝得满面红光,嗓门愈发洪亮,程处默等人也有些东倒西歪。
而杜远,虽然亦是袍袖濡湿(多半是泼洒的酒水),满面红光(更多是气血运行与热闹熏染),步履看似踉跄蹒跚,仿佛下一刻就要醉倒,但他那双深邃的眼眸深处,却始终保有一片清明与狡黠。
心中暗忖:‘想灌倒我?哥们儿当年在商务酒会上练就的“避酒大法”,岂是尔等古人能轻易破的?’
最终,在杜远这“影帝”级别的演技和“凌波微步”般的走位下,他成功地保全了大部分清醒。
在一片“新郎官滑头”、“下次定要罚你三坛”的笑骂和善意的哄笑声中,他得以相对“体面”地脱离了主战场。
整理了一下微乱的衣冠,他朝着那盏在夜色中静静等待、象征着崭新人生阶段的、温暖而朦胧的新房灯火,步履“蹒跚”却坚定地走去。
身后,是杜家村不眠的璀璨夜空,以及那依旧喧嚣、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盛世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