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省里的红头文件以加急件的形式,摆在了北莞市委所有常委的办公桌上。
《关于在北莞市设立“全省基层减负与效能提升示范区”的决定》。
文件措辞激昂,高度赞扬了北莞市在理论创新上的重大突破,并点名道姓,由市委书记孙连城同志,亲自挂帅,担任示范区领导小组组长。
高建市长拿着文件,颠来倒去看了三遍,脸上的表情比川剧变脸还精彩。
先是狂喜。这是天上掉下来的政绩啊!全省独一份的示范区!
紧接着是忧虑。减负?这活儿怎么干?给基层减负,就要给中层加压。砍会议、缩文件,等于断了某些部门的“存在感”。这是要得罪人的,而且是一得罪就得罪一大片。
最后,他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夹着文件,直奔孙连城的办公室。
“连城同志!”高建一进门,就热情地握住了孙连城的手,仿佛后者不是刚从省城回来,而是刚从火星载誉归来。
“天大的喜事!省委对我们北莞,对您,是何等的信任和器重!”
孙连城面无表情地把手抽回来。
高建毫不在意,他将文件在孙连城面前展开,指着“组长:孙连城”那几个字,语气诚恳无比。
“书记,这担子,普天之下,除了您,没人挑得起来。”
“‘熵增理论’是你提的,‘无为而治’的精髓是你悟的。谁是形式主义,谁在搞数据空转,您一眼就能看穿。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行啊!”
他痛心疾首地捶了捶自己的胸口,“我们去看,只能看到表面,说不定还会被他们用新的形式主义给骗了!只有您,站在第五维度,才能勘破一切虚妄!”
孙连城听着这番滴水不漏的吹捧,心里一阵发冷。
好家伙。
夸人是为了把锅甩过来。
高建见孙连城不说话,以为他还在谦虚,干脆把话挑明了。
“书记,这事儿,我绝对支持!人、财、物,你要什么给什么!但具体怎么干,方案怎么定,我高建只有一个态度——完全听从孙书记的指挥!您指东,我绝不往西。您说挖坑,我绝不填土。我给您当好后勤大队长!”
说完,他把文件往孙连城桌上一放,转身就走,步履轻快,仿佛甩掉了一个几百斤的包袱。
孙连城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桌上那份红得刺眼的任命文件。
行。
你们非要把我架在火上烤。
那就别怪我往灶里泼油。
孙连城坐下来,心里那股被压抑许久的邪火,腾地一下烧了起来。
搅黄这个示范区!
必须搅黄它!
他立刻有了主意。要让一件事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推向极端。
他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奋笔疾书,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是一种混合了报复、解脱和恶作剧的笑容。
他要制定一套史上最严苛、最变态、最不近人情的“减负考核标准”,让所有部门都怨声载道,集体抵制,最后把这个示范区搞得天怒人怨,不了了之。
第一条:全市所有非紧急会议,时长不得超过三十分钟。每超时一分钟,主持人扣除当月绩效一百元,上不封顶。
第二条:所有向上级报送的工作汇报、总结、方案等文字材料,篇幅不得超过一页A4纸,五号字,单倍行距。每超出一个字,起草人扣十块钱,部门负责人连坐。
第三条:禁止任何形式的“线上留痕”,工作群内只允许发布通知,禁止汇报工作、晒加班照、发“收到”。违者,群主罚款。
……
他洋洋洒洒写了十几条,每一条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精准地捅向了机关单位的七寸。
这套标准要是推行下去,北莞的官场生态怕是要直接倒退回“结绳记事”时代。
孙连城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
等着吧,明天这东西一发下去,市委的门槛都会被告状的人踏平。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被千夫所指,最后被省委定性为“懒政怠政、胡作非为”的典型,黯然下台的美好画面。
第二天,这份名为《北莞市基层减负“十不准”》的试行规定,通过内部系统下发到了全市所有机关单位。
孙连城泡了杯浓茶,坐在办公室里,竖着耳朵,等待着风暴的来临。
然而,一个小时过去了,外面静悄悄的。
两个小时过去了,走廊里只有秘书小张的脚步声。
一下午过去了,他的电话一次都没响过。
“不应该啊……”孙连城喃喃自语。
就在他疑神疑鬼的时候,市委的内部论坛,炸了。
但不是他想象中的愤怒和咒骂。
而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哭了!同志们,我哭了!三十三分钟的会,局长刚想展开讲第三点,看了眼表,直接说‘散会’!我参加工作五年,第一次在太阳下山前走出办公楼!”
“楼上的算什么!我给市里写了五年的材料,第一次写了个800字的稿子交上去,领导不但没骂我,还表扬我言简意赅!孙书记是神!”
“我们科长再也不敢半夜十二点在群里发‘大家辛苦了’,今天一天,我的手机清净得像个模型机!”
“孙书记万岁!孙青天在世!”
“从今天起,谁敢说孙书记一句坏话,我跟他拼命!”
……
孙连城看着屏幕上那些感恩戴德、恨不得给他立生祠的帖子,手里的茶杯差点没拿稳。
这……这剧本不对啊!
我明明是黄世仁,怎么就成了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了?
基层公务员是解放了,可中层干部们不干了。
第二天一早,高建市长的办公室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财政局长愁眉苦脸:“高市长,这预算报告就给一页纸,我那几百个项目,几百亿的资金,怎么写?我一个小数点都写不下啊!”
城建局长一脸便秘的表情:“市长,半小时的会,我连规划图都展不开就结束了,这城市还怎么建设?这不是懒政吗?”
几个局长你一言我一语,都在控诉孙连城这套规定是如何的“不科学”“反规律”“瞎指挥”。
高建听得头都大了,但他脸上却是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
他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同志们,稍安勿躁。”
他拿起桌上的保温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水,眼神扫过众人。
“你们觉得孙书记的规定不合理?”
众人拼命点头。
“你们觉得孙书记是在胡来?”
众人再次点头。
高建冷笑一声,把杯子重重往桌上一放。
“那我问你们,东滨市的‘城市大脑’,科学不科学?合理不合理?”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说话。
“结果呢?”高建声音陡然拔高,“结果‘熵增自毁’了!李副市长现在还在接受调查!”
“孙书记的智慧,是我们能揣度的吗?他说一页纸,那就证明一页纸足够了!是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旧时代,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太臃肿!看不懂,就去学!去悟!不要质疑孙书记的决定!”
“孙书记的背后,是道!是宇宙的规律!你们谁想跟规律作对,自己掂量掂量!”
高建一番连敲带打,把“因果律武器”都搬了出来,直接把一群局长镇住了。
他们一想到孙连城那张古井无波的脸,和李副市长那血红的“系统崩溃”屏幕,顿时感觉脖子后面凉飕飕的。
一群人灰溜溜地散了。
高建擦了擦额头的汗,心里一阵后怕。
开玩笑,质疑孙书记?我可不想我办公室的空调明天也“内存溢出”。
孙连城发现自己彻底被孤立了。
他亲手打造的“武器”,不仅没伤到敌人,反而把自己推向了人民群众的一边。
更可怕的是,半个月后,市效能办送来一份统计报告。
全市各单位的平均办事效率,较上月提升了35%。文件流转周期缩短了近一半。基层干部加班时长锐减,满意度却直线飙升。
孙连城拿着这份报告,感觉自己像个笑话。
他想搅黄一件事,结果却把它干成了北莞市近年来最成功的改革。
很快,北莞的“减负奇迹”传遍了全省。
一时间,前来取经学习的考察团络绎不绝,把市委大院的门槛都快踏破了。
孙连城每天被迫接待好几拨人,听他们吹捧自己的“无为智慧”,烦得快要原地飞升。
“小张。”他把秘书叫了过来,脸上挂着生无可恋的表情。
“去,在市委大门口挂个牌子。”
“写什么内容,书记?”
“就写:参观收费,一人一千,概不赊账,电子支付。”
孙连城心想,我用钱砸死你们的热情,看你们还来不来。
小张愣了一下,但还是忠实地执行了命令。
第二天,一块巨大的告示牌,立在了北莞市委大院门口。
结果,来考察的人更多了。
带队的干部看到牌子,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一拍大腿。
“高!实在是高!”
他对身边的同事们解释道:“你们看,这就是孙书记的智慧!他这是在用市场化手段,来调节我们过热的行政学习需求!避免了大家一窝蜂涌入,造成行政资源挤兑!这既是门槛,也是筛选!只有真正有心学习的,才舍得花这个钱!”
“有道理!”
“孙书记这是在给我们上第一课啊!”
一群人纷纷掏出手机,排着队扫码支付,脸上洋溢着交了学费的喜悦。
市财政局的账户上,每天都有一笔笔“培训费”源源不断地汇入。
月底,财政局长红光满面地敲开了孙连城的门,递上一份报表。
“书记,天大的喜事!咱们这个月的非税收入,因为考察培训费,暴增了三百多万!这笔钱,可以给全市的基层干部发一轮高温补贴了!”
孙连-城看着那串数字,嘴巴张了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感觉自己被这个荒诞的世界,狠狠地玩弄了。
随便一个烂招,都能自动转化成金光闪闪的政绩。
他怀疑自己身上是不是被绑定了什么“被动幸运值mAx”的系统。
这天下午,全省召开深化改革视频工作会议。
孙连城坐在北莞分会场的正中央,眼神空洞,神游天外。
会议进行到一半,主会场上,省委赵书记清了清嗓子,开始即兴发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北莞市!连城同志不仅在理论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更是大胆创新!”
巨大的屏幕上,导播很懂事地切出了孙连城的特写。
赵书记的声音洪亮而有力:“我听说,北莞市为了应对络绎不绝的学习者,推出了‘付费参观’模式,效果很好嘛!这个思路,我看可以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研究和推广!用经济杠杆来配置行政资源,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话音落下,全省几百个分会场里,上万名干部,都通过大屏幕,看到了北莞市委书记孙连城的脸。
只见他,面容沉静,眼神深邃,仿佛在思考着更高维度的哲学问题。
在那张生无可恋的呆滞面孔旁边,屏幕下方适时地打出了一行字幕。
【深思熟虑的改革者——北莞市委书记 孙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