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古墓监控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检测仪屏幕上,泛着淡淡的蓝光。13岁的林守泉正趴在桌子上,认真整理着一周的土壤毒素监测数据——这是他主动向张教授申请的“日常任务”。他手里的铅笔在表格上快速滑动,突然,一组数据让他停下了动作。
“0.01mg\/kg?”守泉皱起眉头,连忙翻出上个月的记录册对比,上个月的数值明明是0.00mg\/kg。虽然这个数值还在安全范围内,但细微的上升趋势让他立刻警惕起来。他立刻跑到实验室找到林砚,手里的记录册被攥得微微发皱:“妈妈,你看!古墓周边的土壤毒素含量上升了,会不会是最近总下雨,把之前没清理干净的毒骨碎片冲出来,渗进土壤里了?”
林砚接过记录册仔细核对,又打开检测仪复查了一遍,确认数据无误后,赞许地摸了摸守泉的头:“你的观察很敏锐,这个可能性很大。我们得尽快找到源头,不能让毒素有机会扩散。”守泉用力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寻找碎片的计划。
第二幕
天公不作美,刚吃过午饭,天空就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守泉穿上雨衣,召集了“小小守护者联盟”的三个同学,每人手里拿着一把小铲子和一个密封袋,直奔古墓周边的排水沟。
“大家仔细点,尤其是石缝和杂草多的地方,毒骨碎片可能藏在里面!”守泉一边提醒大家,一边蹲下身,用树枝拨开排水沟里的落叶和淤泥。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顺着脸颊滑落,他却毫不在意,眼睛紧紧盯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搜寻了半个多小时,就在大家有些泄气的时候,守泉突然喊道:“快来看!这里有东西!”只见他手指的石缝里,嵌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白色骨片,表面还沾着淡淡的绿霉——正是赤骨毒骨的碎片。同学们立刻围过来,守泉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碎片夹起,放进密封袋里:“就是它!雨水把它冲出来,慢慢渗进了土壤,才导致毒素含量上升的。”
第三幕
回到村里,守泉立刻把发现告诉了林砚和张教授。当天下午,林砚就组织村民们来到古墓周边,开展隔离带加固工作。守泉站在一旁,拿着自己画的示意图给大家讲解:“我们可以在排水沟旁边加装滤网,防止碎片再被冲出来;然后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活性炭,这样能更好地吸附可能渗出的毒素。”
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去镇上购买滤网和活性炭,有的动手清理排水沟里的杂物,有的则帮忙铺设活性炭层。守泉穿梭在人群中,一会儿帮忙递工具,一会儿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还不忘记录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忙活了一整天,加固工作终于完成。守泉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提出了一个新建议:“我们成立一个‘定期巡查小组’,每周都来这里捡一次碎片,再检查一遍隔离带的情况,不让毒素有任何扩散的机会。”张教授拍着他的肩膀,笑着点赞:“这个主意比我们大人想的还细致,就按你说的办!”守泉看着加固好的隔离带,心里踏实了许多。
(第十章完,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