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王家村的晨雾还没散,林砚就攥着衣角走进了老周的诊所。最近总觉得浑身发懒,吃不下饭,连整理东夷刻符拓片时都忍不住犯困——起初以为是连日忙文化展累的,直到昨天蹲在神泉边看村民种薄荷艾,起身时竟一阵头晕,才被老周硬拉来检查。
诊所里飘着淡淡的艾草香,药柜上摆着个东夷刻符的陶瓶,里面插着新鲜的薄荷艾。老周戴上老花镜,指尖轻轻搭在林砚的手腕上,眉头先是微蹙,随后慢慢舒展开,眼里浮出笑意。“你这不是累着了,”他收回手,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个便携式孕检仪,“来,测测就知道了。”
林砚的心跳得飞快,手指捏着检测仪的试纸,看着上面慢慢浮现出两道红杠。“这是……”她抬头看向老周,声音都有些发颤。“傻孩子,是怀孕了啊!”老周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从药柜里拿了包晒干的薄荷艾,“以后别累着,多喝点泉水煮的薄荷艾茶,安胎还能安神。”
林砚攥着那包薄荷艾,脚步轻快地往家走。陈默正在院子里整理生态监测数据,看见她回来,刚要问检查结果,就见林砚扑进他怀里,举着检测仪小声说:“我们要有孩子了。”陈默手里的笔记本“啪”地掉在地上,他慌忙扶住林砚,手轻轻放在她的小腹上,声音都在发抖:“真的?我们……有宝宝了?”阳光透过梨树叶,落在两人身上,连风里的薄荷艾香,都变得甜丝丝的。
第二幕
周末的清晨,林砚和陈默沿着后山的小路往神泉走。林砚走得慢,陈默牵着她的手,时不时停下来让她歇口气。神泉的水还是那样清澈,水面漂着细碎的气泡,泉边的薄荷艾长得郁郁葱葱,沾着晨露,闪着光。
“你说,给孩子起什么名字好?”林砚靠在泉边的岩石上,手轻轻放在小腹上。陈默蹲在泉边,捡起一块光滑的石子,在上面慢慢刻着:“如果是男孩,就叫‘林守泉’吧——守护神泉,守护王家村,像你祖父一样。”他把石子递给林砚,上面的“守泉”两个字刻得认真,边缘还描了圈小小的东夷太阳符。
林砚摩挲着石子,眼里满是温柔:“那如果是女孩呢?”“就叫‘林守文’,”陈默握住她的手,指了指远处的文化站,“守护东夷文化,把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风拂过泉面,泛起涟漪,林砚仿佛看到多年后,一个小小的身影牵着自己的手,在这里听她讲祖父的故事,讲毒骨的守护,讲东夷的刻符——那是他们的孩子,是王家村新的希望。
“不管是守泉还是守文,”林砚靠在陈默肩上,“他都会在这里长大,会知道自己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守护这片土地。”陈默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泉边的薄荷艾轻轻晃动,像是在为这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送上无声的祝福。
第三幕
林砚怀孕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天之内就传遍了王家村。第二天一早,她刚打开门,就看见村广场上聚着不少村民,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东西,脸上带着笑。
“晓棠,这是我家鸡下的土鸡蛋,补身子!”王婶第一个走过来,手里的竹篮沉甸甸的,里面还垫着新鲜的薄荷艾叶。张教授捧着一本厚厚的《东夷文化图册》,上面写着“给小守泉\/小守文的礼物”:“等孩子长大了,我教他认东夷刻符,带他去古墓看文物。”
小虎抱着一个用红绳系着的小木牌跑过来,木牌上刻着个小小的“泉”字:“林砚姐姐,这是我用后山的桃木做的长命锁,能保护小宝宝!”村民们围着林砚,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要帮着看孩子,有的说要教孩子做东夷陶碗,还有的已经开始商量,等孩子出生了,要办一场热闹的满月酒。
老周站在人群外,手里拿着个装着薄荷艾茶的陶罐,笑着说:“以后每周我都来给你煮艾茶,保准你和孩子都健健康康的。”林砚看着眼前的村民,看着他们手里的礼物,心里暖暖的——这里不是她的故乡,却比故乡更像家。她轻轻摸了摸小腹,小声说:“宝宝,你看,大家都在等你呢。”正因为这个新生命的到来,变得更加热闹、更加有盼头了。
(第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