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秋风送爽,吹走了夏日的最后一丝黏腻。天空变得高远湛蓝,山间的色彩也愈发斑斓起来。翠绿、金黄、火红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桃源村迎来了忙碌而喜悦的秋收季节。
合作社的药田里,一派丰收景象。林下参到了采收期,粗壮的根茎被小心挖出,沾着黑油油的泥土,散发着浓郁的药香。黄精、玉竹也到了最佳采收时节,社员们按照实践小组指导的科学方法,选择晴好天气,小心采挖,确保药材完整和品质。新作坊里,清洗、切片、烘干的机器日夜运转,将新鲜的药材加工成易于储存和销售的成品。
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清香和收获的欢欣。合作社的仓库里,一袋袋、一箱箱分装好的药材成品堆积起来,像一座座小山,代表着村民们一年的辛勤汗水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林晚和福伯、大山叔等人,几乎整天泡在田里和作坊里,协调采收、把关质量、安排运输。虽然疲惫,但看着沉甸甸的收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晚丫头,你看今年这参,”福伯捧着一支品相极好的林下参,爱不释手,“个头大,须子长,纹路清晰,是上品中的上品!比往年任何一年都好!”
“是啊,福伯,”林晚接过参,仔细端详,心中也充满喜悦,“看来咱们的科学管理和生态种植,效果确实显着。”她想起陈铭他们留下的数据,今年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普遍高于往年,这意味着药效更好,市场竞争力更强。
陆子川也从省城赶了回来,看到仓库里的成果,喜出望外。“太好了!林晚,福伯,咱们这批货的品质,绝对能在市场上打响!我已经联系好了几家新的渠道商,就等着咱们的货了!”
收获的喜悦之余,林晚并没有忘记更长远的规划。秋收告一段落后,她再次召集了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在飘着新粮和药材香气的仓库里,开了一个务虚会。
“今年咱们收成好,是个大喜事。”林晚开门见山,“但不能满足于此。陈老师他们临走前提到的‘生态康养’,还有王博士说的流域治理,我觉得是咱们未来发展的方向。趁着冬闲,咱们得好好谋划谋划。”
她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已经画了一些简单的构思图。“我的初步想法是,咱们可以分几步走。”
“第一步,巩固现有基础。继续提升药材品质,扩大‘桃源印记’的品牌影响力。陆大哥这边开拓市场,我们保证供应和质量。同时,咱们的‘桃源手作’产品线也可以继续丰富,比如开发一些适合秋冬的药膳汤料包、足浴包等。”
“第二步,启动‘生态康养’的试点。咱们可以选几处环境好、视野开阔的老房子,按照民宿的标准进行改造,但不仅仅是提供住宿,要结合咱们的药材和饮食,推出‘中药调理’、‘山林疗愈’等主题套餐。先小范围尝试,积累经验。”林晚指着地图上靠近溪流、视野较好的几处位置。
这个想法让大家眼前一亮。巧婶首先赞同:“这个好!咱们村山好水好空气好,城里人就稀罕这个!吃点咱们的药膳,住着舒服,身心都舒畅!”
“第三步,也是最难的一步,”林晚的声音沉稳下来,“就是推动流域生态治理。这件事光靠咱们一个村不行。我想趁着秋收后,各村都有些空闲,由咱们合作社牵头,邀请下游几个村的干部,一起来开个会,商讨成立‘桃源溪生态保护与发展协会’的事宜。先把框架搭起来,声音造出去,再争取上级支持。”
福伯捻着胡须,沉思良久,点了点头:“晚丫头,你这三步棋,一步比一步大,但也一步比一步稳。治水是根本,康养是出路,咱们现在有了点家底,是该往长远看了。我支持!”
大山叔和巧婶也纷纷表示赞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具体的细节,比如试点民宿选哪家,改造需要多少钱,怎么跟下游村子沟通等等。仓库里,充满了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和务实讨论。
窗外,秋阳正好,将金灿灿的光芒洒满丰收的田野。仓库里,草药的香气与新粮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沁人心脾。林晚看着眼前这群充满干劲的伙伴,看着仓库里象征着当下收获的成果,心中对那个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蓝图,充满了更加坚定的信心。
秋收冬藏,既是收获的终点,也是新一轮耕耘的起点。桃源村,正站在这个承前启后的节点上,积蓄力量,准备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迈出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