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时节,麦粒渐满,桃源村的山野田间,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富生机的阶段。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各种植物都在拼命生长,积蓄着开花结果的力量。
药田里,景象喜人。林下参的茎秆更加粗壮,顶端的伞形花序已经形成,含苞待放,像一个个羞涩的小铃铛。黄精和玉竹的叶片肥厚油绿,植株间已经抽出了细长的花葶,顶端缀着串串淡绿色或白色的小花苞,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药香和淡淡花香的、独特的清甜气息。
这不仅是药材生长的关键期,也是桃源村各项事业“抽穗扬花”的重要阶段。
清溪村和柳林村新开垦的示范田里,首批联合种植的药材长势良好,已经度过了缓苗期,进入了快速生长期。联合社的技术员定期巡查指导,村民们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田间管理,长势甚至比预期的还要好。周支书和赵大姐每次见到林晚,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笑意,对联合社的信心更足了。
桃源溪的治理工程,在完成了详细勘察和设计方案后,进入了实质性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队已经进驻,在河滩上搭建起了临时工棚和材料堆放场。几台挖掘机和运输车停在岸边,蓄势待发。沿岸的村民们都充满了期待,经常有老人拄着拐杖到河边看看,议论着河道整治好后的模样。
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县文化旅游局的初步指导和陆子川的积极奔走下,“桃源生态康养”的试点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桃源居”民宿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体验内容。巧婶带着妇女们,开发出了几款应季的药膳套餐和药浴配方;大山叔则规划了几条难度适中的山林徒步认药路线。虽然接待能力有限,但首批通过预约前来体验的几批客人,反馈都非常好,口碑逐渐传开。
这天,林晚和陆子川正在“桃源居”的后院,查看新开辟的一小块示范药圃,里面种着一些常见且具观赏性的草药,如薄荷、紫苏、金银花等,方便客人辨认和体验。阳光透过藤架的缝隙洒下来,光斑摇曳。
“林晚,”陆子川看着预约登记本,语气中带着兴奋,“下个月的预约已经排满了,还有不少咨询电话。看来咱们这个路子走对了。现在的问题是,接待能力跟不上需求,‘桃源居’规模太小了。”
林晚点点头,拔掉一株药圃边的杂草:“这是个幸福的烦恼。说明市场认可我们的理念。下一步,我们可以考虑动员村里有空置老房子的乡亲,以入股或者租赁的形式,由联合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逐步扩大民宿的规模,形成一个小集群。”
“这个想法好!”陆子川赞同道,“可以做成‘一院一景’,每户有点小特色,但服务标准和品质要统一。我这边可以着手制定加盟管理细则和培训方案。”
正说着,巧婶端着一盘刚出锅的、散发着艾草清香的青团走了过来:“晚晚,陆先生,尝尝新做的艾草团子,用的就是咱们药圃里现摘的嫩艾叶!”
两人接过青团,咬了一口,外皮软糯,内馅清甜,带着浓郁的艾草香气,正是春天的味道。
“巧婶,您这手艺真是绝了!”陆子川赞不绝口,“这艾草团子,完全可以作为咱们春季限定的一款特色体验产品!”
巧婶笑得合不拢嘴:“你们觉得好就行!咱们这山里,好东西多着呢!”
看着巧婶高兴的样子,林晚心里暖暖的。发展生态康养,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让村民们发现自己世代居住的这片土地的价值,让他们的传统技艺和智慧有新的用武之地,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收入。
傍晚,林晚独自登上后山的小坡。夕阳下,眼前的景象让她心潮澎湃:长势旺盛的药田如同绿色的地毯,铺展在山坡上;远处,桃源溪治理工地的灯火已经亮起;近处,村庄里炊烟袅袅,“桃源居”的灯笼也点亮了,晕出温暖的光。空气中,药香、花香、炊烟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希望。
她看到的是,不仅仅是作物在抽穗扬花,更是桃源村的发展模式、村民们的观念和信心,都在这个春天里,茁壮成长,绽放出令人欣喜的花朵。虽然前路还有挑战,比如即将到来的夏季病虫害防治、旅游接待能力的提升、治理工程的协调等,但此刻,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
夏日的丰硕,已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