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前后,天气日渐炎热。在村民们的翘首期盼中,合作社的新作坊终于正式落成了。
青砖灰瓦的三间大屋,坐北朝南,宽敞明亮。屋顶特意开了几扇天窗,保证采光通风。屋内地面用青石板铺就,平整干净,墙壁粉刷得雪白。一间用作药材的初步净选和清洗,一间安置了崭新的切片、烘干设备,最大的一间则是“桃源手作”的生产车间和包装区。屋后还引了溪水,修建了符合卫生要求的排水沟。
落成这天,像过节一样热闹。合作社的社员们几乎都来了,孩子们在崭新的院子里追逐嬉戏,大人们则里里外外地参观,摸摸光洁的设备,嗅嗅空气中还未散尽的、混合着新木和石灰味道的清香,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瞧瞧!这屋子盖得多气派!”
“这设备,锃光瓦亮的,比咱家锅灶还干净!”
“以后咱们做的药茶、面膏,可就是在这‘大厂房’里出来的了!”
福伯站在院子中央,敲了敲手里的烟袋锅,满脸红光,声音洪亮:“乡亲们!静一静!今天,咱们合作社的新作坊,就算正式立起来了!这是咱们桃源村的大喜事!往后,咱们种的药材,咱们做的手工,就能更体面、更规范地变成值钱的东西,变成咱们娃们的学费,变成咱们碗里的肉!这都得感谢晚丫头,带着咱们大伙儿,一步步干出来的!”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林晚身上,充满了感激和信任。林晚今天穿了一件干净的浅色衬衫,站在崭新的作坊前,虽然依旧瘦削,但身姿挺拔,眼神清亮。她向前一步,向着乡亲们深深鞠了一躬。
“福伯,各位叔伯婶子,兄弟姐妹们!”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新作坊的建成,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全村人,一起流汗出力,一点一点垒起来的!它是咱们大家的希望!作坊建好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怎么把里面的设备用好,怎么把咱们的产品做得更好,卖得更远,还需要咱们每一个人继续努力!”
她没有多说空话,而是直接开始分配任务:“巧婶,您负责‘桃源手作’车间,严格按照咱们定下的规矩来,卫生和质量是第一位!大山叔,您带几个小伙子,跟着设备厂来的师傅,尽快把切片、烘干这套设备学会、学精!福伯,您德高望重,负责全面协调和原料把关。咱们各司其职,把这新作坊,变成咱们桃源村的聚宝盆!”
“好!”众人齐声应和,干劲十足。
简单的落成仪式后,作坊立刻投入了使用。巧婶带着妇女们,换上干净的围裙和头套,进入“桃源手作”车间,开始有条不紊地处理新采摘的草药,准备制作新一批的“七白膏”和药浴包。大山叔和几个年轻人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启动设备,将清洗干净的黄精送入切片机,看着均匀的薄片从另一端吐出,脸上满是新奇和兴奋。
林晚穿梭在各个车间之间,查看情况,解决遇到的小问题。看着眼前井然有序、充满现代气息的生产场景,再回想起刚回村时,合作社只有几间破旧土屋、全靠手工劳作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傍晚,第一批在新作坊里切片烘干的黄精片出炉了。片形均匀,色泽金黄,散发着浓郁的药材清香。巧婶那边,新熬制的“七白膏”也装了罐,膏体细腻,药香怡人。
林晚拿起一片黄精,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将这片黄精递给旁边的福伯:“福伯,您尝尝,这品质,比咱们以前手工切的,是不是强多了?”
福伯接过,对着光看了看,又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连连点头:“好!真好!片薄,味道足,品相没得说!晚丫头,咱们这条路,走对了!”
新作坊的建成和投产,像给桃源村的发展装上了一个强劲的引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品质更加稳定可控。随着陆子川在省城渠道的逐步拓展,“桃源印记”的产品开始小有名气,订单慢慢增加,合作社的账户上,有了更稳定的进项。
夏日的晚风吹过新建的作坊,带来药草的清香和村民们的欢声笑语。林晚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但看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看着乡亲们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她相信,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桃源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那个关于联合治水、关于生态发展的更大梦想,也似乎离现实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