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春意渐浓,正是准备春耕的时候。苏锦正在府衙里整理账目,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嘈杂声。
“苏姑娘,不好了!”村长老李急匆匆地跑进来,“春耕的物资还没到位,再不准备就误了农时啊!”
苏锦放下笔:“具体缺什么?”
“种子、农具、肥料,样样都缺,”老李掰着手指头数,“还有耕牛也不够用。”
萧廷闻声赶来:“怎么回事?不是早就安排了吗?”
刘德二在旁边解释:“大人,因为前段时间忙着防疫和医药券的事,春耕物资的准备确实有些耽搁了。”
苏锦一拍脑门:“哎呀,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
她赶紧拿出纸笔:“现在距离春耕还有多长时间?”
“最多半个月,”老李着急地说,“过了惊蛰就不能再等了。”
苏锦快速计算着:“半个月...时间紧迫,但还来得及。”
她开始在纸上画起来,很快就画出了一个精美的表格:
“看,我做了一个'春耕时间表',把每天要做的事情都列得清清楚楚。”
萧廷凑过来看,只见表格设计得很有趣,不仅有日期和任务,还画了小花、小草、小牛等可爱的图案。
“第一天到第三天:统计各村需求,制定采购清单;
第四天到第七天:采购种子和农具;
第八天到第十天:运输配送到各村;
第十一天到第十五天:分发到户,准备春耕。”
刘德二看着这个时间表,忍不住笑了:“苏姑娘,您这表格做得真好看!比画册还精美呢。”
“好看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记得牢,”苏锦得意地说,“而且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在小花上画个勾,很有成就感的。”
老李拿着时间表,连连点头:“这样一目了然,太好了!”
苏锦继续说:“不过光有时间表还不够,我们还要解决物资调配的问题。”
她拿出另一张纸:“我已经联系了几个大的粮商和农具商,他们愿意优先供应我们。”
“价格怎么样?”萧廷关心地问。
“我跟他们谈了个好价钱,”苏锦笑着说,“而且还争取到了分期付款的条件。”
刘德二佩服地说:“苏姑娘,您这谈判能力真是厉害!”
“这叫互利共赢,”苏锦解释道,“我们给他们稳定的大订单,他们给我们优惠的价格和灵活的付款方式。”
接下来几天,苏锦按照时间表紧锣密鼓地安排春耕物资。
第一天,她带着刘德二到各村统计需求。
“张村需要稻种五十石,农具三十件;李村需要麦种八十石,犁具二十张......”
苏锦一边记录一边计算:“总共需要稻种三百石,麦种五百石,各类农具二百件。”
第二天,她开始联系供应商。
“王老板,我们需要优质稻种三百石,您能保证质量吗?”
“苏姑娘放心,我的种子都是精挑细选的,发芽率保证在九成以上!”
“那价格呢?”
“看在苏姑娘的面子上,每石便宜五文钱!”
第三天,她制定了详细的运输计划。
“从县城到各村的距离不同,运输成本也不一样,”她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合理安排路线,节约运费。”
萧廷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中很是感动。这个小丫头为了大家的事,总是这么用心。
第四天开始采购,苏锦亲自到仓库验收货物。
“这批稻种颗粒饱满,色泽正常,质量不错,”她仔细检查着,“这些农具也都很结实。”
供应商老板笑着说:“苏姑娘真是内行,一看就知道好坏。”
“做账房的,什么都要懂一点,”苏锦谦虚地说。
第八天开始运输,苏锦制定了详细的配送计划。
“张村路近,先送;李村路远,但需求量大,要安排大车;王村在山里,路不好走,要用小车分批运。”
刘德二按照计划安排车辆,一切都井井有条。
第十天,物资开始陆续到达各村。
“苏姑娘,种子到了!”老李兴奋地跑来报告,“质量真好,村民们都很满意!”
“农具也到了,”另一个村长说,“都是新的,很好用!”
苏锦看着大家高兴的样子,心里也很开心。
第十二天,她到各村检查分发情况。
“每户分到的种子够不够?农具有没有问题?”她挨家挨户地询问。
“够了够了,苏姑娘您想得真周到!”村民们纷纷感谢。
第十五天,春耕物资全部分发到位。苏锦在时间表上画下了最后一个勾。
“太好了,”她对萧廷说,“所有任务都按时完成了!”
萧廷看着她满脸的成就感,忍不住笑了:“你这个时间表真管用。”
“那当然,”苏锦得意地说,“做事情就要有计划,有条理,这样才不会出错。”
几天后,各村开始春耕,田野里一片繁忙景象。
“苏姑娘,多亏了您的安排,今年的春耕特别顺利!”老李感激地说。
“是啊,”另一个村民附和道,“有了好种子好农具,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苏锦看着绿油油的田野,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这不仅仅是春天的播种,更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