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阳与孙悟空在金光寺宝塔第十二层擒住了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这两个巡塔小妖,问明了佛宝失窃、血雨污塔以及万圣公主偷盗王母灵芝草的前因后果。
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径往天庭搬兵,凌阳则带着两个被制住的妖怪,一步步走下塔来。
刚到塔底,便遇见两三个听见怪叫赶来的小和尚,正提着灯笼,战战兢兢地在塔下张望。
他们见凌阳下来,身后还跟着两个被无形力量束缚、模样古怪的妖物,先是一惊,随即听得凌阳温言道:
“诸位小师父莫怕,偷窃佛宝、陷害贵寺的罪魁祸首手下,已被贫僧徒儿拿住了。”
那几个小和尚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其中一个机灵的,喜喜欢欢,差点将手中的灯笼扔了,他强压着激动,对凌阳行了个礼,随即一个转身,如同离弦之箭般先跑向僧寮,一边跑一边用尽力气呼喊:
“好了!好了!我们得见青天了,偷宝贝的妖怪,已是圣僧爷爷们捉来了,我们冤屈有望昭雪了。”
这一声呼喊,在寂静的破败寺院中不啻于一道惊雷。
那些原本在僧寮中蜷缩着、或是在角落里唉声叹气的僧人们,闻声纷纷挣扎着起身,涌到庭院中。
当他们看到凌阳法师宝相庄严地站立在那里,身后果然跟着两个鱼头人身、被制得服服帖帖的妖怪时,数年来的委屈、恐惧、绝望瞬间化作了狂喜与希望。
“噗通”、“噗通”跪倒一片,朝着凌阳磕头不止,哽咽声、念佛声响成一片,许多老僧更是泪流满面,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凌阳见状,心中亦是酸楚,连忙虚扶道:
“诸位师父请起,快快请起!折煞贫僧了。真相既已大白,诸位冤屈定然得雪。你们且先去歇息,养足精神。”
“待得天明,贫僧便亲往皇宫面见国王,陈明此事,定要洗清诸位蒙受的不白之冤。”
众僧听闻,更是感激涕零,又是一阵叩拜,方才在几个行动稍便利的僧人搀扶下,各自回去,虽是外表无变化,但眉宇间的死气已然消散,重新焕发出生机。
不知不觉,东方既白,曙光照亮了金光寺破败的殿宇,也仿佛照亮了众僧的心。
凌阳对留守的沙僧吩咐了几句,便对八戒道:“八戒,你且随为师入朝,倒换关文去来。”
这还是第一次大师兄不住,自己跟着师父镇场子,猪八戒也难得地收拾了一下,好歹把直裰整理平整,扛着钉耙,跟着凌阳,可不能丢了师父的脸。
二人收拾好后,取了通关文牒,一同往皇城而去。
凌阳径直来到东华门前,对守门的阁门大使作礼:
“烦请大人转奏国王陛下,贫僧乃东土大唐差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者,路经贵邦,不敢擅越,意欲面圣,倒换通关文牒。”
那黄门官见凌阳气度不凡,不敢怠慢,实话通报,至金銮殿阶前奏道:
“启禀陛下,外面有两个异容异服僧人,自称是南赡部洲东土唐朝差往西方拜佛求经,欲朝见我王,倒换关文。”
国王此时正因为佛宝失窃、四方不朝之事心烦意乱,闻听有东土大唐高僧至,或许是个祥瑞,便传旨教宣。
凌阳随即和八戒入朝。
文武百官分别两旁,见了凌阳,皆暗赞其丰姿俊雅,宝相庄严。
然而目光落到后面的猪八戒身上时,无不惊骇失色。
有的吓得低呼“猪和尚”,有的窃语“定是野猪成精”,只见他长嘴大耳,蒲扇般的耳朵晃悠,腆着个大肚子,扛着明晃晃的钉耙,模样着实凶恶,一个个心生悚然,不敢久视。
凌阳行至殿中:“贫僧乃南赡部洲东土大唐国差来,拜西方天竺国大雷音寺佛,求取真经者。”
“路经宝方,不敢擅过,有随身关文,乞请陛下倒验放行。”
那国王见凌阳言语清朗,举止有度,心中先有了几分欢喜。
又听闻是大唐上国来的圣僧,更是喜悦,传旨教宣唐朝圣僧上金銮殿,安绣墩赐坐。
凌阳谢恩,独自上殿,先将关文捧上,然后坐下。
那国王将关文仔细看了一遍,见印信分明,确是东土大唐皇帝所发,心中喜悦,却又勾起自家烦恼,不禁叹道:
“似你大唐皇帝,虽有疾(应该是指唐皇游地府还魂之事,此处国王或有所闻),却能慧眼选得高僧,不避路途遥远,千山万水,拜佛求经,以求济世救人;
反观寡人这里,养着一国的和尚,却不肯安心诵经礼佛,专心只是做贼,偷盗国宝,致使邦国蒙羞,君威受损,真真是败国倾君之辈。”
“寡人这祭赛国,乃是西域上邦,以往常有四方夷狄前来朝贡,岁岁不绝。
皆因国内有座金光寺,寺内有座十三层黄金宝塔,塔上供奉的佛宝舍利子,昼放彩光,夜喷祥气,光彩冲天,远邦皆视为祥瑞,故而来朝。
可恨三年前,被本寺那些贼僧,暗窃了塔中之宝,致使三年来塔上再无光彩,外国见此,这两三年也不来朝贡了,寡人想到这里,怎么能够不愤怒呢?”
凌阳微微颔首,发问:“陛下息怒,请恕贫僧直言,那些金光寺僧人,不过是些肉体凡胎的僧人,那佛宝乃是灵异之物,光彩夺目,非同凡响。”
“岂是他们能够轻易隐藏,并且隐藏得如此彻底,三年不露丝毫痕迹的?”
他顿了顿,见国王露出思索之色,继续道:
“不瞒陛下,贫僧昨晚初到贵国天府,一进城门,就见十数个披枷戴锁之僧,十分凄惨。”
“问及他们所犯何罪,他们都说是金光寺背负冤屈者,贫僧心中不忍,遂夜宿金光寺,经过我大徒弟的推算,我们已经找到真正的凶手了。”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