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天的空气干冷刺骨,呵出的白气瞬间便消散在北风里。期末考试的紧张氛围如同这低温一般,笼罩着北电校园。然而,在表演系大一班的学生们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这团火,既来自对学业考核的重视,更来自班长陈诚此前那句“优先推荐咱们自己同学”的郑重承诺。
陈诚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既然在同学们面前许下了诺言,他便将这件事真正放在了心上。《情满四合院》是他的心血,是他构建影视版图的第一步,其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他固然希望借此帮衬同学,但前提是绝不能损害剧集的最终质量。这个度,必须把握好。
选角工作即将正式启动前,陈诚特意约了导演刘家成,在南锣鼓巷附近一家安静的茶馆碰面。茶馆里暖意融融,茶香氤氲,与外界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刘导,打扰您了。”陈诚亲自给刘家成斟上茶,态度恭敬,“今天约您,除了聊聊剧本的一些细节想法,还有件小事,想跟您提前沟通一下。”
刘家成对这位年轻却极有想法和魄力的“金主爸爸”兼编剧很是欣赏,笑道:“陈老板客气了,有什么事你直说。”
陈诚放下茶壶,神色认真起来:“是这样,刘导。您也知道,我还是北电的学生。我们班上有不少同学,专业功底都很扎实,也憋着一股劲儿想实践。咱们《情满四合院》里,街坊邻居、青年工人、胡同里的半大小子、姑娘,这类角色不少。我就想,能不能在不影响主线剧情、不破坏角色设定的前提下,从这些戏份不重、但又能露脸、有几句台词的角色里,匀出一些机会,给我们班的同学一个实习锻炼的平台?”
他特意强调了几个前提:“当然,刘导,这事儿最终决定权在您和选角导演手里。我绝不干涉具体选角,只是提供一个推荐名单和他们的基本情况。最终用不用,用谁,完全由您和专业团队根据角色契合度和演员表现来定。我的唯一要求就是,必须是符合角色年龄、气质形象的,绝不能硬塞,坏了咱们戏的味道。 那些关系到剧情走向的重要配角,我绝不开口。”
刘家成端着茶杯,听着陈诚条理清晰、极有分寸的请求,心里不由得暗赞一声。他原本还以为陈诚年少得志,可能会强行塞人,甚至要重要角色,没想到对方考虑得如此周到成熟,完全是一副专业制片人的思维,把艺术质量放在了第一位,人情放在了恰当的位置。
“哈哈,我当是什么大事!”刘家成爽朗地笑了起来,放下茶杯,“陈老板,就这点事,你完全不用这么客气。你是编剧,是投资人,又是北电的自己人,想给师弟师妹们创造点实践机会,这是好事啊!咱们这部剧,要的就是生活气和真实感,用一批有灵气、懂表演的在校生来演这些街坊邻居、年轻角色,说不定比找一些老油子更能出彩!”
他大手一挥,显得十分痛快:“你放心,只要是人品端正、肯用功、形象气质符合角色要求的,你尽管推荐过来。到时候统一参加试镜,只要水平在线,我这边肯定优先考虑。剧本是你写的,哪些角色无关大局又能磨炼人,你比我更清楚,咱们一起把关就是了!”
见刘家成如此通情达理,陈诚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由衷感谢道:“太感谢刘导了!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一定把好第一道关,只推荐合适的,绝不给您添乱。”
接下来,两人就着热茶,拿出角色清单,开始逐一筛选。陈诚对自己班上的同学了如指掌,结合剧本人物,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朱亚文,身上有股劲儿,演那个有点愣头青但讲义气的青年工人‘郭大撇子’的跟班,应该不错。”
“罗晋,形象俊朗,可以试试轧钢厂广播员或者街道办的一个年轻干事,戏不多,但能露正脸。”
“芦芳生,气质沉稳,可以客串一下‘三大爷’那个在外地读书、假期回来的儿子。”
“周扬,性格活泼,演胡同里喜欢传闲话的一个小媳妇挺合适。”
“李丹妮,文静秀气,可以试试‘秦淮茹’车间里的小姐妹……”
“江一燕,有股子清冷劲儿,或许可以试试小学老师……”
甚至连刘亦菲,陈诚也考虑到了:“刘亦菲年纪小,形象符合,可以来客串一下少年时期的某个角色,或者轧钢厂子弟学校的学生,算是体验生活。”
他将每个推荐的同学特点和可能适合的角色都分析得头头是道,显然是用心考量过的。刘家成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记着,不时点头。他发现陈诚的眼光确实很毒,推荐的人选和角色匹配度相当高,并非胡乱安排。
“行!就按这个思路来!”刘家成合上本子,满意地说,“等选角导演团队就位,我就把这份意向跟他们沟通。到时候通知你推荐的这些同学来试镜,走个正规流程,也让他们体验一下真正的剧组选拔。”
大事敲定,陈诚没有耽搁,立刻找到了班主任王劲松,将他和刘家成导演沟通的结果做了详细汇报。
“王老师,我和刘导基本沟通好了。他非常支持,同意在不少戏份不重的角色上,优先考虑我们班符合要求的同学去试镜。”陈诚语气带着一丝完成任务的轻松。
王劲松听完,脸上露出了极为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陈诚的肩膀:“好!陈诚,这件事你办得漂亮!既照顾了同学情谊,又尊重了艺术规律,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刘家成导演也是给面子,这个人情咱们得记着。”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这样,光是推荐去试镜还不够。既然有这么好的实践机会,我们不能浪费了。等剧组正式开机,只要时间允许,我就向学校申请,由我或者系里其他老师亲自带队,组织这些进组的同学,把表演课堂直接搬到拍摄现场去!”
“现场教学?”陈诚眼睛一亮。
“对!”王劲松肯定道,“让他们不仅仅是去演个龙套,更是去学习!看刘家成导演怎么导戏,看何冰、郝蕾这些优秀演员怎么塑造角色,看一个完整的剧组是如何运转的。这比在教室里上十节理论课都管用!这可是开了我们表演系现场实践教学的先河了!”
这个消息,比单纯得到一个角色更让陈诚感到振奋。这意味着,同学们获得的将是一次全方位、沉浸式的专业提升机会!
当陈诚在班会上,将“角色试镜机会”和“王老师可能亲自带队现场教学”这两个重磅消息一并宣布时,整个班级彻底沸腾了!
“卧槽!班长牛逼!”
“真的吗?王老师带队去现场?这待遇没谁了!”
“谢谢班长!太够意思了!”
“我一定好好准备试镜,绝不给班长和班里丢脸!”
欢呼声、感谢声、兴奋的讨论声几乎要把教室的屋顶掀翻。朱亚文、罗晋几人更是激动地搂住陈诚,恨不得把他抛起来。之前陈诚在学术上的折服,更多是敬佩;而此刻,这份实实在在、为他们前途着想的“福利”,则让他赢得了所有人发自内心的拥戴和感激。就连刘亦菲,看着被同学们簇拥着的陈诚,眼中也闪烁着明亮的光彩,带着与有荣焉的浅浅笑意。
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充满希望和干劲的脸庞,陈诚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他不仅仅是在为自己铺路,也是在为这群未来的同行者,亲手搭建一个更高的起点。
《情满四合院》之于他,意义愈发重大。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项目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更成为了一个凝聚同窗、反哺母校、探索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平台。
一股蓬勃的、充满希望的力量,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大一班悄然汇聚。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待着那个位于南锣鼓巷的“95号院”,正式开门迎客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