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做个对比你们就知道了!”】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整本书里满打满算,也才哭了三十多次!”】
【“而我们的太宗陛下李世民——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中,明确记录他哭泣的次数,超过了——”】
【字幕加大加粗,配上了敲锣打鼓的音效:“六百多次”】
“多少?!六百次?!”
刘彻震惊地重复这个数字:“史书虽不可尽信,略有渲染,但多家正史皆如此记载...恐怕...恐怕离真相不远矣!”
李世民之后朝代的观众也被这个具体的数字吓了一跳:
“等等,后世居然真有人闲到去数历史上的皇帝哭了多少次??”
“不过这么一算...太宗陛下还真是...性情中人啊...”
然而,许多人捕捉到了另一个名字:
“等等!刚才视频说谁?林黛玉??”
“是不是之前天幕提到的那个、能‘倒拔垂杨柳’的林黛玉?!”
“这么威武还哭了三十多次??”
视频的旁白语气变得更为低沉,抛出了另一颗“催泪弹”:
【“在他的挚爱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悲痛欲绝,心中难过无法排遣,于是专门修筑了一座高高的层台,日日登临,远眺埋葬着皇后的昭陵,以寄哀思。”】
李世民听到“长孙皇后去世”这几个字,心脏像是被狠狠攥了一下,方才因女儿早逝而起的恐慌还未平复,又闻此噩耗,瞬间感到一阵窒息般的抑郁袭来,脸色变得更加苍白。
皇后......也会先朕而去?
站在下方的魏征看到这里,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只是眉头锁得更紧了。
【视频继续讲述:“有一天,李世民带着魏征登上了这座层台。”】
魏征?
天幕下的李世民看到这里心中顿时警铃大作,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魏征站在台上眺望了很久,然后故作疑惑地说:‘臣老眼昏花,看不真切啊...陛下,您天天望着的,是昭陵吗?’”】
【“他随即话锋一转,用一种恍然大悟的语气道:‘哎呀!老臣愚钝,还以为陛下是在思念先皇,日日眺望献陵呢!!’”】
【视频非常损地配了一个“泪流满面”、“太孝了”的夸张表情包】
李世民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有这魏征没好事!
刚才还被李世民的深情感动得无以复加的高士廉和杜如晦,此刻都下意识地、偷偷地瞥了一眼身旁的魏征,眼神复杂,既佩服其胆量,实在是......太敢说了!
刘彻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惊天动地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好你个魏征!这嘴也太损了!杀人诛心,不过如此!哈哈哈哈!李世民怕不是要气死!”
连一贯威严的嬴政也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觉得这臣子讽谏的方式着实刁钻有趣。
【视频给出了这则轶事的结局:“于是,被戳中痛处、又无法反驳的李世民,只能‘哭着’下令把这座寄托哀思的层台给拆了。”】
【一个哭唧唧的小人一边流泪一边拆房子。】
刘邦看得乐不可支:“哈哈!拆了!还真拆了!这皇帝当得,被臣子拿捏得死死的!”
各朝各代一些情商稍低的人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嗯?为何要拆?思念妻子有何不对?这魏征说话怎如此拐弯抹角?”
黎哲适时地打开了评论区,热评第一条就用最直白的话解释了这一切:
【“评论:你爹死了都没见你哭这么凶(狗头)”】
【“高情商:我以为你看的是你爹的坟呢”】
这下,就连刚才没看懂的人,也瞬间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各朝代的观众反应各异:
有的人想笑又不敢笑,觉得这场面实在过于滑稽。
有的人则对魏征肃然起敬:“直言敢谏,宁触龙鳞,真乃诤臣典范!”
杜甫更是赞叹不已:“魏郑公真一代名相!风骨铮铮,社稷之器!”
黎哲饶有兴致地翻看着评论区。第二条热评更是简单粗暴:
【“魏征:你爹死了你都没这么哭过(抠鼻)”】
【“二凤:呜呜呜...杀千刀的魏征...(眼泪汪汪)(咬牙切齿)”】
这条评论将魏征的“直球攻击”和李世民委屈又不敢真的拿他怎样的憋屈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大唐,气氛一度非常尴尬。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那“杀千刀的魏征”几个大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这话...简直是他内心此刻最真实的写照!
但他能怎么办?
他难道还能真的因为魏征说了大实话而把他砍了?
那他不成昏君了?
而被直接点名的魏征,此刻倒是站得笔直,面无表情,仿佛天幕上说的不是自己。
但他微微抽搐的嘴角和略微抬高的下巴,隐约透出一种“吾行得正坐得直,说的都是逆耳忠言”的倔强。
站在一旁的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等,死死低着头。
杜如晦的肩膀微微颤抖,显然是用了极大的毅力才把想笑的冲动给硬生生压了回去,心想:“玄成啊玄成,你这张嘴...真是...真是...” 他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只觉得又佩服又好笑。
其他朝代的观众更是乐不可支。
而那些原本觉得魏征太过分的大唐百姓,在哈哈一笑之后,仔细咂摸一下,反而品出了几分不一样的意味:
“陛下虽然被气得够呛,但到底没把魏大人怎么样啊?”
“这说明咱陛下真是明君啊!能容得下这么说话的大臣!”
“就是就是,虽然过程是气人了点,但结果是好的嘛!”
黎哲看的心情大好,准备再看看还有什么好玩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