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传来的“复辟”之言,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历史的静湖,在诸天万界激起千层浪。
刘彻震惊了,剑眉扬起:“竟敢如此明目张胆?难怪后世要下禁令!此风断不可长!”
他身为帝王,对任何可能动摇国本的因素都极为敏感。
王安石捋须沉吟,面色凝重:“矫枉必须过正。”
“若文艺之作竟成滋生妄念之土壤,封禁之,亦是正理。”
他从变法图强的角度,理解这种整肃的必要性。
各朝各代的有识之士心中亦泛起波澜:“那群人确实猖狂啊!”
他们看着天幕上那些曾被反复播放的“辫子戏”,此刻才更深切地感受到,背后可能隐藏的隐患。
就在这时,视频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更直接、更犀利的问题: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康熙,到底是什么样的?】
康熙朝原本因“复辟”之事心情复杂的康熙皇帝,听到这个问题,精神微微一振,暂时压下了心中的不快。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端坐龙椅之上,嘴角甚至不自觉地带上一丝矜持的、等待褒扬的笑意。
他心道:“后世评价,纵然不及戏文那般夸张,但朕平定四海、励精图治之功,总该留下个明君的贤名吧?”
他自信地等待着天幕的“公正”评价。
然而,康熙治下的无数汉家百姓,以及那些在文字狱阴影下战战兢兢的士人,却纷纷低下了头,敢怒而不敢言,更不敢将心中的真实想法宣之于口。
只有那紧握的拳头和眼神中一闪而过的悲愤,透露着无声的控诉。
刘彻的好奇心被高高吊起:“哦?真实的康熙?总不会真如那‘铠甲勇士’一般离谱吧?朕倒要听听!”
李世民也抱有几分期待:“能被后世多次演绎,且多以正面形象出现,其本人纵有瑕疵,想来也不至于太过不堪,必有其过人之处。”
在万界时空或期待、或忐忑、或沉默的注视下,视频没有丝毫铺垫,直接放出了结论,语气斩钉截铁:
【其实他就是一个暴君。】
“砰——!”
大清皇宫内,康熙皇帝猛地一掌拍在御案之上,震得笔架砚台齐齐一跳!
他脸色瞬间铁青,胸中气血翻涌,几乎要喷薄而出!
“大胆!狂妄!放肆!”
一连串的怒斥从牙缝中挤出,康熙只觉得一股前所未有的羞辱感直冲头顶!
他一生自负文治武功,何曾被人用“暴君”二字评价过?!
旁边的太监吓得魂飞魄散,“噗通”跪倒在地,连连磕头:“万岁爷息怒!万岁爷息怒啊!是后世之人胡言乱语,信口雌黄!您万万保重龙体!”
太监一边劝慰,一边在心里叫苦不迭,这后世人真是胆大包天,什么话都敢说!
其他时空,也是一片哗然!
“暴君?!”
刘彻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极大的兴趣:
“嚯!竟是如此评价?快细细说来!”
李世民眉头紧锁,大感意外:“暴君?这.........从何说起?与那个康熙侠相差未免太过悬殊..........”
黎哲也瞪大了眼睛,虽然他对康熙没啥好感,但“暴君”这个评价听起来还是很震撼的。
刚刚经历辛亥革命的民国,街头报馆或学堂内。
一些剪了辫子、穿着中山装或长衫的有识之士看着天幕,眉头紧锁,心中满是不解与愤慨:
“那些遗老遗少,乃至一些被戏文蒙蔽之人,怎的还在为这康熙洗白?他那些‘政绩’,哪一桩不是建立在万民枯骨之上?”
【视频给出第一个例子:“他当时在沿海地区强推‘迁界禁海’政策时,屠人烧屋,制造了无数无人区,大量不愿内迁或行动迟缓的百姓成了刀下冤魂!”】
【画面中虽无直接血腥场景,但那烈火焚烧家园、百姓扶老携幼被迫离开祖地的凄惶景象,足以说明一切。】
各朝各代,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渔民、盐民和百姓,看到此处,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升起。
“什么?!屠人烧屋?就为了不让咱们出海?”
“这......这哪里是明君,分明是阎王催命啊!”
“呸!这么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暴君,还能被后世戏文叫成明君?真是荒谬透顶!”一个宋代的渔民愤愤地将渔网摔在船上。
“这要是明君,我他娘的直接倒立吃史!”
话音刚落就被家中长辈捂住嘴巴,但眼神中的认同却掩盖不住。
康熙皇帝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对着身边噤若寒蝉的小太监,几乎是咬着牙说道:
“迁界禁海,乃是为了杜绝沿海匪患与郑氏反贼!是他们自己冥顽不灵,挡了朕的国策!岂能怪朕?”
那小太监吓得体如筛糠,只能连连磕头附和:“陛下英明!皆是那些刁民......不,是那些刁民不识大体,辜负了圣恩!”
【“三藩之乱平定后,清军对曾经波及的地区,尤其是四川,进行了报复式的清洗与屠戮!”】
【“原本人丁兴旺、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在战乱与清洗后,竟只剩下了区区几万人!”】
三国,蜀汉。
正于丞相府中处理政务的诸葛亮,羽扇猛地停在半空。
他难以置信地看着天幕上那片熟悉的地域——那是他呕心沥血、想要兴复的汉室基业所在!
“什么?!我蜀中之地........竟只剩几万人?!”
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涌上心头,他手中的羽扇微微颤抖,“但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那康熙,果然是暴君!暴君!”
他们这里如今虽经战乱仍有九十余万户的蜀地百姓。
历代蜀地百姓更是感同身受,一股兔死狐悲之感弥漫开来。
“天杀的!把我们当什么了?”
“几万人......那是十室九空,千里无鸡鸣啊!”
【视频最后,语气坚定,带着宣告历史的决绝:】
【“那些仍怀旧梦的满清遗老们,该醒醒了!大清,已经是过去式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绝不会为任何人、任何旧梦而倒转!”】
民国的一些先生看着天幕,终于感到一丝畅快:“就是!就是!帝制早已被推翻!绝不能开历史的倒车!”
各朝各代的老百姓,虽然身处不同的时空,过着不同的日子,但最基本的好坏、善恶观念是相通的。
他们对比着天幕上描述的康熙朝的“苦日子”——动辄被杀、被迁、家园被毁,与之前偶尔惊鸿一瞥看到的后世——心中自然有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