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想堵小黑子的嘴!当年谁说咱做不了圆珠笔珠?】
【视频开场:】
【一个略显愤懑的男声旁白响起:】
【“我就是想堵小黑子的嘴来着!”】
【画面快速闪过一些网络评论截图,核心内容类似:“花国连个圆珠笔头的小钢珠都造不了?”】
【“当年可有不少人嚷嚷,说咱们花国做不出圆珠笔笔头里那小小的小钢珠,只能被国外卡脖子,看别人脸色!”】
【“卡脖子”三个字被特意放大,加粗,闪烁红光!】
咸阳宫,嬴政剑眉一挑:“卡脖子?”
这个形象的比喻瞬间让他理解——如同被人扼住咽喉,生死操于他人之手!
刘彻“自己做不出,只能高价求购,还得看人脸色?此乃奇耻大辱!”
他完全代入了后世花国的憋屈。
黎哲看着画面,记忆瞬间被拉回小学课堂。那个数学教师,指着手中一支普通的圆珠笔,语气沉重:
“同学们啊,你们看这小小的笔尖。这粒钢珠,我们国家现在还造不了!只能靠进口!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们的工业基础还不够扎实!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争这口气啊!”
小小的黎哲坐在台下,小拳头攥得紧紧的,胸中翻涌着不解和愤怒:“为什么我们造不了?我们难道真的不如‘外国’吗?”
那时的他,世界地图上仿佛只有两个国家:花国和“外国”。
【视频继续:】
【“当时啊,说什么这颗小珠子是‘工业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画面配合展示一些夸张的早期科普文章标题和论坛言论,渲染当年对这颗小钢珠的“神化”氛围。】
【“这话传得,让不少人真信了邪!甚至有点自卑了。”】
【“连老师都拿这个教育我们:‘看!连支笔都要靠外国!你们不努力行吗?!’”】
各朝各代的观众看得心情复杂:
“后世那般强大.............竟也有人自卑?” 唐朝工匠感到不可思议。
“后世师长,确实用心良苦。” 宋朝夫子叹息。
【然而,画风突变!】
【激昂、充满力量的背景音乐轰然响起!】
【“无奈之下,只好紧急点名————太原钢铁厂!”】
【“请出了厂里‘太爷爷’辈的老炉子!”】
【“开炉!炼珠!”】
【旁白带着一丝戏谑:】
【“结果这一开工,好家伙,让太原钢铁厂被全国同行笑话了半辈子!”】
【为啥?】
【“因为就算是用这‘老掉牙’的炉子,轻轻松松,就他娘的炼出了——”】
【一个巨大的、金光闪闪的“60吨”特效字,伴随着震撼音效,砸满整个屏幕!】
【“足足60吨!!!小钢珠!!!”】
这“60吨”的数字,如同九天惊雷,在所有时空的观众脑海中炸响!
唐朝顶尖工匠手中的工具“哐当”掉在地上,他穷尽一生,能手工打磨几颗那样的珠子?
60吨?那得是多少啊?!他想都不敢想!
明朝工部官员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什么炉子?!此等生产力...........恐怖如斯!恐怖如斯啊!”
田间老农 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也算不清60吨珠子能装满多少个粮仓,只觉得头晕目眩。
嬴政 看着那代表“60吨”的巨大光效,再想想自己举国之力打造的百万秦军所需的箭镞数量............他沉默了,第一次对“工业”二字产生了近乎敬畏的认知。这已非人力可及。
刘彻倒吸一口凉气:“60.........吨?!” 他引以为傲的武库储备,在这数字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视频旁白带着一种“凡尔赛”式的无奈:】
【“这直接让全球圆珠笔小钢珠的储量严重过剩!”】
【“硬生生把当年垄断市场的圆珠笔‘三大巨头’,干!倒!了!两!个!”】
【“气得那些老外鼻子都歪了!”】
【“他们一状告到了世界贸易组织!”】
李世民刚刚从60吨的震撼中缓过神,又被新名词搞懵了:“世界贸易组织?又是什么’?”
他对后世全球治理的复杂体系感到新奇又困惑。
【紧接着“后来又有不长眼的谣言,说什么‘花国做不出打火机里的小垫片’!”】
【画面:一个简陋的打火机拆解图,红圈标注某个小零件。】
【“结果你猜怎么着?”】
【画面切到外网新闻截图:“某国外打火机协会紧急声明:花国完全有能力生产该垫片!只是............利润太低,他们懒得做而已!”】
【“好家伙!”】
【旁白提高声调:】
【“这就是传说中的‘入关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是吧?!”】
黎哲乐不可支:“把人老外都吓出ptSd了吧!”
黎哲笑着点开评论区。
热评第一条:
【“这么说吧,以前用圆珠笔,那小钢珠经常用着用着就掉了,或者自己怼进去了,笔里面的油墨流得满口袋都是,洗都洗不掉!”】
【“最近这几年,我是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了![捂脸][强]”】
黎哲给热评点了个赞,带着一种“扬眉吐气”的舒爽感,划向下一个视频。
只留下天幕前,一群被后世“60吨小钢珠”所代表的恐怖工业生产力,震撼得久久无法回神的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