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时,宁婉悦已站在廊下监督洒扫。青石板上残留着夜露,倒映出她素色袄裙下的绣鞋轮廓。春桃捧着名册跟在身后,声音清脆地唱喏:“卯时三刻,各院仆役齐至——”话音未落,角门处涌进乌泱泱的人群,脚步声惊起檐下栖鸟,扑棱棱掠过缀满牵牛花的篱墙。
“今日起,每日辰初在此点卯。”宁婉悦的声音不大,却穿透晨雾清晰可闻。人群微微骚动,几个年长的仆妇交换眼神,显然对这般严苛的新规矩心存不满。她视若无睹,指尖划过名册上墨迹未干的名字,忽然停在最后一列:“赵嬷嬷?”无人应答。人群中有个梳着圆髻的老妇人慌忙低头,发间银簪颤巍巍晃动。
“擅离职守者,按例杖责二十。”宁婉悦语气平静,惊得众人倒吸冷气。两个健壮婆子立刻上前架住老妇人,她却突然开口:“且慢。”走上前扶起瘫软的老人,“你儿子昨日发热,可是去请大夫了?”赵嬷嬷浑浊的老泪夺眶而出,连连叩首:“夫人明鉴!奴才该死!”宁婉悦取出荷包递过去:“拿去抓药,明日照常当值。”人群死寂片刻,不知是谁先跪下,紧接着黑压压跪倒一片。
此事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当日午后,厨房便送来新熬的姜汤,说是夫人体恤众人淋雨受寒。捧碗的老仆接过陶罐时,发现底部还贴着驱寒的膏药贴。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出三日,连马厩的小厮都知道新主母既有铁面无私的手段,又有菩萨般的心肠。
秋分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垮了西院墙垣。宁婉悦冒雨赶到现场时,十几个仆役正手忙脚乱地搬运梁柱。她挽起袖口加入抬木料的队伍,雨水顺着发梢滴进衣领也浑然不觉。当最后一根椽子归位时,众人才发现夫人的绣鞋早已浸透泥泞,十指被粗糙的麻绳勒出深红印痕。
“都去换身干爽衣裳,灶上熬着驱寒的紫苏粥。”宁婉悦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转身看见缩在角落发抖的小丫鬟莺儿。这是刚升上来的大厨房二等丫头,因打翻鸡汤被掌掴过的。她招手唤人近前,从怀中取出个油纸包:“这是给你娘抓的止咳药,就说是你月前省下的。”莺儿攥着尚带体温的药包,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
次日清晨,众人惊讶地发现莺儿早早候在院中,眼底乌青却精神抖擞。她主动承担起分发早点的任务,粗瓷碗里的粳米粥冒着热气,每个碗底都沉着颗蜜饯枣子——正是夫人昨日提到的润肺佳品。渐渐地,府中流传开句话:“跟着夫人做事,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改。”
冬至前夜,库房突发窃案。看守的老周被绑在柱子上,嘴上贴着胶布,身边散落着打翻的漆盒。宁婉悦赶来时,烛火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张牙舞爪。她先是命人松绑,又亲自查看伤口:“贼人可曾伤到你?”老周老泪纵横:“奴才该死!让歹人钻了空子!”“不必自责。”她转向瑟缩在一旁的学徒小顺,“你说说当时的情形。”少年结结巴巴描述完毕,她突然笑了:“做得好,若不是你及时吹响竹哨,损失何止于此?”当场赏赐了他半年份例。
此事过后,库房增设了双人值守制。有人私下议论:“分明是看守失职,倒赏了告发的小子。”这话很快传到宁婉悦耳中。她在晨会上举着破损的铜锁道:“律法如秤,功过相抵。老周护卫库房二十年未有闪失,这次姑念初犯从轻发落;小顺机警救回大半财物,自当嘉奖。”说话间已命人取来新锁,钥匙分作两半交予二人保管。
腊八节熬粥时,宁婉悦破天荒下了厨。大锅里翻滚着红豆、桂圆和莲子,她拿着木勺轻轻搅动,蒸汽氤氲中嘱咐:“今年多放些核桃仁,老人家吃了补脑子。”旁边择菜的婆子们窃窃私语:“听说夫人幼时跟着神医娘子学过食疗?”“难怪开的药方都管用……”这些话自然传不到主子耳朵里,但当天晚饭时分,每个仆役的碗底都卧着枚剥好的核桃。
元宵灯会上,宁婉悦出了道特别的谜题:“一物生来两面光,走遍天下不吃粮。(打一日常用品)”猜中者可得特制的鎏金珐琅银镯。众人绞尽脑汁不得其解,最后竟是扫地的小哑巴比划着答对了——镜子。她亲手给少年戴上手镯时笑道:“你每日擦拭厅堂镜鉴,倒比别人更懂这个道理。”全场哗然,从此再没人敢轻视那个沉默寡言的孩子。
春分那天,府中来了个特殊的客人。城外难民营的老妪拄着拐杖哀求收留孙女,说是丈夫病逝无力维生。宁婉悦屏退左右单独接见,听着老人哭诉完家境,突然问起孙女是否会纺纱织布。得到肯定答复后,她当即安排住处:“先去浣衣局帮忙,待考核合格再正式入籍。”旁人不解为何收个粗使丫头还要试工,半月后见到那姑娘纺出的匀细棉线,才知夫人眼光毒辣。
谷雨前后,仆役们发现夫人房里多了个怪规矩:每日申时闭门谢客,只许春桃进出。后来才有消息漏出,原来是宁婉悦在教那几个识字有限的大丫鬟读书认字。起初众人嗤笑:“女子无才便是德”,直到某日看见莺儿不仅能读写药方,还能帮着核算简单的账目,那些闲话顿时噎回肚子里。
小满时节,府中举办首届仆役技能比武。获胜者不仅能得到丰厚奖金,还能获得晋升机会。比赛项目五花八门:浆洗衣物的洁白程度、修剪花木的造型创意、甚至是辨认药材的比赛。决赛那天,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花匠老胡凭借嫁接技术脱颖而出,当着众人的面接过夫人颁发的镶玉银牌时,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竟激动得说不出话。
夏至那天,宁婉悦做了件轰动全府的事。她将积攒半年的罚没银子尽数捐给城外育婴堂,又在府中设立“功德箱”,鼓励众人自愿捐助。开箱当日,连最吝啬的采买太监都悄悄塞进串铜钱。看着源源不断注入的善款,老夫人摸着佛珠感叹:“到底是积善之家啊。”
立秋家宴上,宁婉悦宣布了个惊人决定:凡在本年度表现优异的仆役,其直系亲属可获得免费诊疗机会。席间顿时响起抽气声,要知道城中名医挂号费就要半吊钱。她举起酒杯环视四周:“咱们府上的平安,本就靠着大家齐心协力。”月光透过窗棂映在她脸上,恍惚间似有圣洁光环笼罩。
霜降前夕,府中发生了件暖人心脾的事。负责照料老夫人的崔嬷嬷病倒了,平日受她关照的小丫鬟们自发排班送饭煎药。宁婉悦得知后,不仅额外发放慰问银两,还亲自熬煮梨汤送去。病床前的崔嬷嬷拉着她的手老泪纵横:“奴婢活了大半辈子,头回知道什么叫体面。”
大雪封门的日子里,宁婉悦组织起应急小组。年轻力壮的负责清扫积雪,女眷们聚在一起缝制冬衣,就连往日偷懒的门房也主动请缨夜间巡逻。当她把新制的棉靴送到每个仆役手上时,冻僵的脸上绽开了笑容。有个小厮偷偷说:“跟着这样的主子,冷点算什么?”
腊月二十三祭灶那天,宁婉悦做了个打破常规的决定。她带着全体仆役来到厨房,亲手指导大家制作麦芽糖。熬糖锅旁蒸汽腾腾,她边搅拌边讲解火候控制,末了还往每人手里塞了块温热的糖瓜:“甜甜蜜蜜过大年。”这天夜里,许多仆役枕着甜味入眠,梦里都是夫人温和的笑容。
除夕守岁时刻,宁婉悦独自巡视各院。经过下人房时,听见里面传来压低的嬉闹声。推开门只见众人围着火盆包饺子,桌上摆着她上午刚发的肉馅。见她进来,所有人慌忙起身行礼,眼里却闪着藏不住的喜悦。她脱下斗篷坐下一起干活:“明年这时候,咱们争取让每个院子都能吃上自己包的饺子。”
正月十五灯会上,宁婉悦放出个前所未有的奖赏:凡是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仆役,均可获得相应奖励。告示贴出当日,意见箱就塞得满满当当。有人建议改良水车灌溉药田,有人提议轮换值守减少疲劳,甚至连烧火丫头都提出了节省柴火的办法。
惊蛰雷响时,宁婉悦完成了最后的人事调整。她提拔了一批有能力的年轻仆役,同时也保留了经验丰富的老者作为顾问。任命仪式上,她对着众人说出那段流传后世的话:“侯府就像辆马车,你们既是驾车人,也是车上客。走得稳不稳,全看咱们齐不齐心。”
春雨绵绵的日子里,府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和谐景象。仆人们见面主动行礼问好,干活也不再推诿扯皮。就连最难缠的老管家都不得不承认:“这位女主子,真是把恩威二字玩到了极致。”而此时的宁婉悦,正在书房里批阅各地田庄送来的报表,窗外传来新燕筑巢的啁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