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上那盆仙人掌,是去年开春时从隔壁李奶奶家分来的。当时它还只有巴掌大,浑身是刺,蔫头耷脑的,被李奶奶用旧搪瓷碗装着,递到我手里时,她还反复叮嘱:“这东西皮实,不用天天浇水,旱着点反而长得旺。”
我把它摆在窗台最显眼的地方。起初总记着浇水,隔三差五就往碗里倒点水,结果没过多久,仙人掌的根就烂了一小块,原本翠绿的茎也发了黄。我急得跑去问李奶奶,她用粗糙的手指戳了戳仙人掌的刺:“说了让你别多浇水,它这性子,就得饿着点、晒着点才舒坦。”
从那以后,我便听了李奶奶的话,把它挪到窗台最靠外的位置,让太阳直愣愣地晒着,十天半月才浇一次水,每次只倒一点点,刚够润湿地皮。没想到过了俩月,它竟慢慢缓了过来,发黄的地方褪成了浅绿,新的刺尖透着嫩白,茎上还鼓出个小小的圆疙瘩,像是憋着劲儿要长新枝。
入夏时暴雨多,有天夜里忘了把它搬进屋,第二天早上发现搪瓷碗里积了半碗水,仙人掌的根泡在水里,茎都泡得发涨了。我心疼得不行,赶紧把水倒了,又用小铲子把根部的土松了松,搬到屋檐下通风。那几天总盯着它看,生怕它再烂根,结果过了一周,它不仅没蔫,那个小圆疙瘩反而长大了些,顶破了表皮,露出点新绿。
“你看,我说吧,它皮实着呢。”李奶奶路过时看到,笑着说,“这玩意儿在沙漠里都能活,咱这点风雨算啥?它的刺看着扎人,其实是怕人瞎折腾它,你不管它,它倒长得欢。”
秋末的时候,那小圆疙瘩竟冒出了个花苞,淡粉色的,裹得紧紧的,像颗小石子。我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趴在窗台上看,盼着它开花。可等了快半个月,花苞还是没动静,倒像是睡着了。我忍不住又去问李奶奶,她摆摆手:“别急,它得等个暖和天,攒够了劲儿才开呢。”
果然,立冬前一个晴朗的午后,我正趴在桌上写作业,忽然闻到股淡淡的香。抬头一看,窗台上的仙人掌开花了。那朵花比我想象的大,花瓣是透亮的粉,边缘带着点白,像片小小的云彩落在刺丛里,香味清清雅雅的,一点也不张扬。
我赶紧喊李奶奶来看,她眯着眼睛瞅了半天,咧开嘴笑:“你看,它不声不响的,该开的时候自然就开了。这花啊,别看只开一天就谢,可那股子韧劲,比啥花都强。”
那天傍晚,花瓣就慢慢合拢了,第二天早上再看,已经蔫成了一小团。可仙人掌的茎却更绿了,那个圆疙瘩旁边,又冒出个更小的疙瘩。
现在每次写作业累了,我就会瞅一眼窗台上的仙人掌。它还是老样子,浑身是刺,不怎么起眼,却在没人盯着的时候悄悄长个子、憋花苞。李奶奶说得对,它是皮实,也是有性子——不贪水,不恋阴,给点阳光就使劲长,该开花时绝不偷懒。
就像咱过日子,有时候不用太急,也不用太娇惯自己,踏踏实实待着,攒够了劲儿,该有的总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