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4日 清晨6:20 应急指挥部
秦宇轩在行军床上惊醒,手中仍紧攥着昨夜爆破令存根。谢意江将两份头版推到他面前——左边《康安日报》的\"雷霆抢险\"与右边《北方晨报》的\"决策失误?\"形成刺眼对比。
\"审计组今天到。\"谢意江整理着崭新衬衫,\"需要解释200万世行资金的紧急调用。\"
秦宇轩注视着他空荡的无名指——那枚戴了二十年的婚戒消失了,就像某些即将被打破的桎梏。
上午7:00 市医院IcU
陈景明在剧痛中苏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晓梅熟睡的侧脸,她手中仍紧握着停摆的怀表。当他试图移动右手,才发现小指被石膏固定成怪异角度——这是推开王守仁时被滚石砸碎的代价。
\"指骨粉碎性骨折。\"医生轻声说,\"但您救下的老教授,今早带着新设备重返断层带了。\"
窗外,王守仁正指挥团队架设卫星监测仪。年轻人矫健的身影,与二十六年前周铁山扛着木桩测量的画面重叠。
上午8:10 省委会议室
林致远的青瓷杯底与红木桌面碰撞出清响,审计专员激光笔的红点定格在投影幕布:
\"世行项目200万资金在爆破前两小时被紧急挪用。\"
满室死寂中,林致远展开被茶水洇湿的《北方晨报》,在质疑报道上连画三个血红问号:
\"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资金流向与抢险决策!\"
上午9:00 市政府小会议室
\"这是1996年至今的全部地质会诊记录。\"谢意江推出牛皮封面笔记,梧桐叶书签枯黄如蝶,\"当年王守仁的根治方案,被常委会以'造价过高'否决。\"
秦宇轩指尖抚过某行小字——\"治山要治本,宁可慢三年\",落款是年轻的谢意江。两个宿敌的目光在泛黄纸页上首次交汇。
上午10:00 青河乡边坡
周晓梅将父亲的青铜罗盘置于新型监测仪旁。当电子屏跳出实时数据,古旧磁针仍固执指向正北——一如1996年那个夜晚,周铁山用生命守护的方向。
\"爆破震开了更深层的真相。\"王守仁指着岩壁新裂缝,\"把样本送省里做碳检测,我要知道这座山的记忆。\"
直升机掠过天空,投下的却是调查组的黑色公务车。周晓梅弯腰拾起带石英闪光的岩石,意外发现嵌在裂隙里的锈蚀齿轮——属于某个被遗忘的年代。
正午12:00 市委档案室
尘封的木箱开启时,时光汹涌而出。躺在最上方的铝饭盒令两人同时窒息——盒盖上扎羊角辫女孩的笑脸,历经二十三年风雨依然鲜活。
秦宇轩拿起饭盒下的巡视记录,最后一页的边坡加固草图令他震动。署名处并肩写着:周铁山、谢意江。
\"画这份草图时,\"谢意江擦拭镜片,\"我女儿刚学会走路。\"他指向窗外的青河乡,\"现在她的孩子,都会在图纸上画太阳了。\"
蝉声骤歇。两道身影在档案室的幽光里凝固成雕塑。
次日《康安日报》头版,爆破现场照片与二十六年前的草图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