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剑指古墓
晨露未曦,煜霄盘坐在老宅院中的石磨上调息。紫云剑横放膝前,在朝阳下泛着柔和的紫光。自三日前诛灭黄大仙后,这是他第一次感到体内真气运行无碍。
“霄儿,喝药了。”煜母端着陶碗走来,碗中汤药散发着苦涩的气息。
煜霄双手接过,正要饮下,膝上的紫云剑突然“嗡”地震颤起来。更奇怪的是,原本紫色的剑身竟泛出一丝幽蓝,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这...”煜母惊得后退半步。
煜霄放下药碗,小心地捧起紫云剑。剑穗上的五色丝线无风自动,齐刷刷指向村后黑松林的方向。那里,是花林村祖坟所在,更深处还有座不知年岁的古墓。
“师傅说过,紫云剑通灵,遇邪则紫,遇魔则蓝。”煜霄眉头紧锁,“难道黑松林里还有东西?”
正思索间,院门被轻轻叩响。开门一看,是位素未谋面的白衣女子。她约莫二十出头,眉目如画却带着倦容,肩上挎着个粗布药囊。
“在下泠霜,云游道医。”女子拱手行礼,声音清冷似山泉,“听闻村中有伤患,特来相助。”
煜霄注意到她腰间悬着的玉牌——那是玄门正宗弟子的标识,上面刻着“悬壶济世”四个小字。
“原来是同道。”煜霄还礼,“在下紫云阁煜霄,多谢姑娘援手。”
泠霜轻轻摇头:“医者本分。”她目光落在煜霄手中的紫云剑上,微微一怔,“剑泛蓝光,主大凶。阁下近日最好莫要远离此村。”
煜霄心头一震,没想到这年轻道医竟也识得紫云剑异象。他还想再问,远处却传来急促的呼喊声:“大夫!大夫!李婶又昏过去了!”
泠霜转身便走,白色衣袂翻飞如蝶。煜霄抓起药囊追上去:“我跟你一起去。”
(二)医者仁心
李婶家挤满了人。老太太躺在炕上,面色灰败,呼吸微弱。她是在黄雾围村第五日病倒的,虽无外伤,但精气神仿佛被抽走了大半。
泠霜跪坐在炕边,三指搭脉,闭目凝神。屋内鸦雀无声,连孩子的抽泣都压低了。
“邪气入髓,需金针度穴。”片刻后,泠霜睁开眼,从药囊中取出一个鹿皮卷,展开是七十二根长短不一的金针。
她下针如飞,转眼间李婶头上、胸前要穴已扎了十七针。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些金针竟自行微微震颤,发出极轻的嗡鸣。
“这是...以气御针?”煜霄低声惊叹。这等手法,他在紫云阁也只见过师傅施展。
泠霜额头渗出细汗,但手法丝毫不乱:“劳驾取我药囊中青瓷瓶来。”
煜霄连忙照办。青瓷瓶里是些碧绿色的药丸,清香扑鼻。泠霜取一粒化入温水,扶起李婶缓缓喂下。
不到半刻钟,李婶的面色竟渐渐红润起来,呼吸也平稳许多。围观的村民发出阵阵惊叹。
“神医啊!”
“活菩萨显灵了!”
泠霜却无半点喜色,反而眉头越皱越紧。她转向煜霄:“村里这样的患者还有多少?”
“少说二十余人。”煜霄答道,“都是黄雾围村时病倒的,症状相似。”
泠霜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她快速写下药方交给村民,然后拉着煜霄走到院外无人处:“这不是普通邪气入体,而是'噬魂咒'。中咒者看似好转,实则生机被缓慢吞噬,七日必亡。”
煜霄倒吸一口凉气:“黄大仙已死,咒术为何还在持续?”
“这正是蹊跷处。”泠霜望向黑松林方向,“除非...”
“除非黄大仙背后另有主使。”煜霄接上她的话,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三)遗物之谜
午后,煜霄来到青云子生前居住的草庐。这位为护村而牺牲的老道长,草庐简陋得令人心酸——一床、一桌、一柜而已。
“师叔让我来找找线索。”煜霄对陪同的赵德柱解释,“青云子道长在此居住三十载,或许留下些什么。”
赵德柱叹息:“道长平日寡言,但村里谁家有事,他总是第一个到。”
煜霄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在床底暗格里,他找到个铁盒,里面是些泛黄的纸页。最上面那张写着:“癸卯年冬,黑松古墓异动,疑与玄阴子有关。此獠二十年前叛出道门,擅驱妖邪之术...”
正要看下去,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泠霜匆匆进来,白衣上沾着点点血迹:“又倒了三个,情况比上午更严重。我怀疑...”
她的目光落在煜霄手中的纸页上,突然顿住:“这是青云道长的笔迹?”
“你认识青云子道长?”煜霄惊讶地问。
泠霜从怀中取出一块半月形玉佩:“家师清微真人与青云道长乃同门师兄弟。半年前,青云师叔来信说发现玄阴子踪迹,家师特命我前来相助,不料还是晚了一步...”
煜霄肃然起敬,郑重行礼:“原来是清微师伯高徒。青云师叔信中可曾提及黑松古墓?”
泠霜点头:“师叔怀疑玄阴子在古墓中养尸炼魂,需要大量生人精气。黄大仙作乱,恐怕正是为此。”
两人正说话间,草庐外突然阴风大作。桌上的油灯剧烈摇晃,铁盒中的纸页无风自动,其中一张飘落在地。煜霄拾起一看,上面画着个古怪的符咒,旁边小字标注:“玄阴噬魂咒解法”。
“找到了!”煜霄大喜,“青云师叔留下了破解之法!”
泠霜仔细阅读后却面色凝重:“需要千年灵芝为引,配合紫云阁的五雷正法。灵芝我药囊中有,但施法者需耗损十年阳寿...”
“我来。”煜霄毫不犹豫,“村民因我回来晚了才遭此劫,理当我来承担。”
泠霜深深看他一眼,没说什么,只是从药囊中取出个玉盒,里面躺着一株形如云朵的紫色灵芝。
“现在的问题是,”她轻声道,“解咒需三日准备,而古墓异动就在眼前。我们分身乏术。”
(四) 分头行动
祠堂内,玄灵五黑的伤势已好转许多。听完煜霄和泠霜的发言,老道长沉吟良久。
“玄阴子...”他喃喃道,“二十年前那场道门浩劫,就是他引发的。为炼'万魂幡',害死无辜百姓三百余人。”
煜霄握紧紫云剑:“师叔,我们该怎么办?救人和除魔都刻不容缓。”
玄灵五黑看向泠霜:“姑娘,解咒一事,你有几分把握?”
“若有煜霄道友相助,八成把握。”泠霜答道,“但需全心投入,不能有丝毫干扰。”
“那古墓呢?”煜霄急问。
玄灵五黑从怀中取出一块八卦镜:“我去。虽然功力未复,但拖延一二还是做得到的。”
“不行!”煜霄和泠霜异口同声。
泠霜先开口:“前辈伤势未愈,贸然前往凶多吉少。”她转向煜霄,“我倒有个主意。解咒最关键的是第一日和第三日,中间一日我可独自维持。不如你先随玄灵前辈去古墓查探,第二日返回助我解咒,第三日再...”
“太危险了!”煜霄打断她,“你一个人要照顾二十多个患者,还要维持阵法!”
泠霜微微一笑,从药囊中取出个白玉小瓶:“这是家师所赐'九转还魂丹',危急时可保性命。况且...”她眼中闪过坚定之色,“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本就是我辈本分。”
屋内陷入沉默。良久,玄灵五黑长叹一声:“好孩子...道门有你们这样的后辈,何愁正道不兴?”
煜霄深深看着泠霜,突然躬身一礼:“道友高义,煜霄惭愧。我们明日一早就去古墓,定在次日日落前赶回。”
泠霜还礼:“我信你。”
(五)同心赴义
次日黎明,煜霄和玄灵五黑整装待发。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村口竟聚集了几乎全体村民。
“道长,这是我们连夜做的干粮。”赵德柱捧着一大包烙饼,“路上吃。”
“这是我家祖传的护身符。”李婶颤巍巍地递来一块温润的玉佩,“虽比不上你们的法宝,但总是一份心意。”
最让煜霄动容的是,那群被救治的村民,尽管面色仍差,却都坚持要来送行。他们没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鞠躬,再鞠躬。
“诸位放心。”煜霄声音有些哽咽,“我们一定查明真相,保花林村平安。”
泠霜站在人群最前面,白衣胜雪。她递给煜霄一个药囊:“里面有三颗'清灵丹',可抵御邪毒。还有...”她压低声音,“若见玄阴子,切莫正面交锋。他擅使'七情六欲咒',专攻人心弱点。”
煜霄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张紫符:“这是我昨夜写的'五雷护身符',你留在身边防身。”
两人交换信物,相视一笑。阳光下,年轻的脸上是同样的坚定与无畏。
玄灵五黑拍拍煜霄肩膀:“走吧,时辰不早了。”
师徒二人向黑松林进发。走出很远,煜霄回头望去,仍能看到村口那抹白色身影,以及她身后渐渐升起的人间烟火。
紫云剑在鞘中轻鸣,蓝光更盛。但此刻煜霄心中已无畏惧,只有一股浩然之气充盈胸臆。
无论前方是古墓凶险,还是玄阴子诡计,他都知道——正道不孤,同心可破。
(未完待续)